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斯大林唯一女儿叛逃美国,痛批父亲与祖国,晚年后悔自责。
作为克林姆林宫的“红色公主”,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的行为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然而,正当她叛逃美国的新闻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时,斯维特兰娜却并没有作出太多解释。
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因让斯维特兰娜做出了举世震惊的决定?她和父亲斯大林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呢?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这个饱受争议的革命家和独裁者,在这世间走完了他74年的生命,终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作为斯大林唯一的女儿,此刻,斯维特兰娜的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面,父亲的死给作为女儿的她,带来了巨大的悲伤。但另一方面,一条禁锢了她27年的枷锁,似乎就此松绑。
此后十年,一个惊天秘密正在悄然酝酿。
1967年3月6日,这一天堪称斯维特兰娜一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转折点。
作为斯大林最疼爱的小女儿,她躲开了苏联特工的监视,寻找机会来到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向美国寻求政治保护。
谁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端庄淑静的女士,正是“克林姆林宫”公主。
这位来自红色国土的公主,居然会做出“叛逃”美国的决定,并在公开场合痛批自己的父亲和祖国。
而她之所以会这么做,还得从头说起。
1926年2月28日,她出生于莫斯科。47岁的斯大林中年得女,对这个小女儿最为宠爱。
“斯维特兰娜”是光影的意思,来自于俄罗斯的一首浪漫主义诗歌,表达了斯大林对女儿的爱。
作为成长在权力中心的孩子,斯维特兰娜从小就生活在重重保护中。
父亲斯大林对她倾注了过度的爱,他称呼女儿为自己的“女主人”,并允许她对自己发号施令。小时候,父女二人亲密无间,简直亲近得像一个人。
然而好景不长,斯维特兰娜六岁时,她的母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在一次晚宴后,回到宫中饮弹自杀。
关于她母亲的死,向来众说纷纭,父亲告诉六岁的女儿,她母亲死于急性腹膜炎,官方则对外声称,她母亲患有精神疾病。
但从种种隐匿的迹象来看,毫无疑问的是,她母亲的死并不简单,甚至与父亲有直接关系。
失去母亲之后,父亲对小女儿倾注了更多的爱。正是这过于浓稠的爱,像一条锁链,锁住了斯维特兰娜一生的自由和幸福。
父亲斯大林不允许女儿穿裙子,就连穿短袖的毛衣也不行,因为他不喜欢别人看到女儿的膝盖和胳膊。
甚至当看到女儿寄给他,照片中穿着短裙时,斯大林都怒不可遏地在照片背面,重重地写下“妓女”两个字。
可以想象,当斯维特兰娜收到父亲寄还给她的照片时,内心该有多么气愤。
如果说父亲对她着装的干涉,还不足以完全激化两人的矛盾。
那么16岁那年,当斯维特兰娜学习了英语,无意中从一份外国报纸上得知母亲死于非命时,就彻底改变了她对父亲的看法。
原来,这10年来,斯维特兰娜一直被蒙在鼓里,她的母亲无法忍受在丈夫身边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父亲高大可敬的形象也彻底崩塌。
曾经的亲密无间,在这种日趋紧张的关系中荡然无存,斯维特兰娜的叛逆一次又一次地触碰着父亲的底线。
而斯大林对这个叛逆的女儿,也进行了越来越严厉的管教和束缚。剑拔弩张之下,之后的摩擦也一次比一次剧烈。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剧烈摩擦,最终促使斯维特兰娜作出叛逃美国的选择呢?
2
斯大林对女儿的严加管束,让斯维特兰娜选择叛逃美国。
实际上,如果只是过于严格,斯维特兰娜也不会做出叛逃的决定,这其中还有一段隐情。
那么,斯大林究竟做了什么,导致斯维特兰娜背叛了自己的祖国?
据史料记载,斯大林曾亲手毁掉了斯维特兰娜的初恋和婚姻。
16岁那年,在一次聚会上,斯维特兰娜与40岁的已婚犹太作家阿列克谢·卡普勒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然而,她的初恋遭到了斯大林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阿列克谢犹太人的身份,成为两人不可能跨越的鸿沟。
斯大林认为,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女儿的严重挑衅,狠狠地扇了女儿两个响亮的耳光。
甚至在拆散他们后,斯大林为了彻底断绝两人的关系,两次将阿列克谢投入监狱,前后长达十年之久。
两人如胶似漆的爱情,就这样在斯大林的铁腕之下,以悲剧收场。
阿列克谢的事件,使得她更加清醒地认识了父亲的本来面目。这是一个陌生的父亲,他是一个独裁者,一个无情、手段又极为强硬的暴君。
走出阿列克谢的初恋悲剧后,不知是否出于报复心理,斯维特兰娜很快又爱上了她的同学,还是一个犹太人。
这一次,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18岁的她,突然宣布跟同学结婚,婚后生了儿子约瑟夫。
然而两年后,她厌倦了这段婚姻,选择了离婚。但她的丈夫却在离婚后被工作单位开除,若不是看在外孙的面上,难逃斯大林的毒手。
后来,斯维特兰娜再度坠入爱河,与父亲同事的儿子结婚。这一回斯大林很满意,给两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但没过两年,这段婚姻又出现了裂痕,当女儿卡佳出生后,斯维特兰娜选择再次离婚。斯大林对此很是恼火,但没办法,这个女儿总是跟他对着干。
她爱情婚姻的不幸,自然存在自身的原因,但斯大林的干涉和阻挠,很显然是造成其婚姻悲剧的因素。
因为生于政治中心、长于权利中心,她从未获得过自由,斯维特兰娜对此有着非一般的执念。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举国的哀痛。但对斯维特兰娜而言,她的内心却格外复杂,那条捆绑了她27年的枷锁。似乎就此轰然坠地。
父亲死后的第四年,她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母亲的姓氏,并向政府申请,收回她身为斯大林女儿的特殊优待,以此想要彻底走出“身为斯大林女儿”的阴影。
母亲的独立反叛的性格,被她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一个重要的决定在斯维特兰娜心中徘徊许久,一旦爆发,将震惊整个世界。
所以,斯大林唯一的女儿、“克林姆林宫公主”斯维特兰娜,借助护送丈夫骨灰回印度的契机,“叛逃”了美国。
到美国后,她在媒体上公然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称他是一个“道德和精神的恶魔”。
关于她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的爆炸性消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政治性事件,是“红色公主”对于自己母国苏联的背叛。
然而,她对此却很少作出正面解释。在她看来,出逃美国的原因很简单,单纯是由于自己受不了饱受束缚的生活,想以此寻求自由的解脱。
然而,叛逃美国的斯维特兰娜,真的得到了自由了吗?
3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公然指责父亲的作为,但晚年却陷入自责。
在“斯大林女儿”身份的加持下,斯维特兰娜其实叛逃后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美国政府时刻监视,每天上门采访的记者更是络绎不绝。
有趣的是,正是靠着写与父亲斯大林的回忆录,她赚到了超250万美金,得以在美国最初的那些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么,依然生活在斯大林影响下的斯维特兰娜,又是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呢?
在美国居住了三年后,斯维特兰娜遇上了日后的第四任丈夫,美国建筑师维斯勒·彼得斯。
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三个星期后就举行了婚礼。一年后,44岁高龄的她,生下了第三个孩子。
然而这样的幸福依旧好景不长,婚后她才得知维斯勒实际上债台高筑,不得已卖掉了自己的别墅,帮丈夫还债,跟着丈夫挤在拥挤的公寓中。
而丈夫对自己的母亲言听计从,每天斯维特兰娜面对的都是付不完的账单。为了自由而叛逃美国的她,在这个家中又被戴上了另一幅沉重的枷锁。
这样的闪婚,最终还是以破裂结束。她损失了大笔金钱,带着孩子开始独立生活。
由于手头的钱已经不多了,她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不得不卖掉高价赎回的别墅,在加利福利亚买了一个小公寓勉强度日。
过惯了风生水起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平庸且单调。尽管有小女儿的陪伴,斯维特兰娜仍然感到孤独寂寞。
后来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她的回忆录销量也大不如前,稿费也一降再降。
所谓自由,对于生在政治中心的斯维特兰娜来说,是如此的难得。
然而,当她好不容易离开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初次品尝这自由的滋味时,她却并没有感到那般喜悦。相反,新的烦恼接踵而至。
后来,斯维特兰娜再也无法忍受这样平庸的生活,又搬了几次家,甚至开始租房子住。她的朋友表示,她无法在同一个地方住两年以上。
在外流亡整整17年后,斯维特兰娜终于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反复无常的性格又使得她做出了一个令人举世震惊的决定。
1984年,斯维特兰娜决定重回莫斯科。对于自己叛逃美国的行为,斯维特兰娜似乎早已有了后悔之意。
做出这个决定前,《时代》周刊曾报道,斯维特兰娜撤回了自己曾经对斯大林的公开谴责,并表示:“如果父亲知道我做了什么,他可能会枪毙我”。
或许是由于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又或许是晚年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父亲和祖国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斯维特兰娜表达了深切的愧疚与自责之意。
1984年11月,斯维特兰娜不顾13岁的奥尔加的反抗,带着女儿乘飞机,回到了阔别了17年的苏联。
踏上这片红土地,已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大儿子约瑟夫已经38岁了,现在是一名医生,由于嗜酒如命,使得他看上去就像一个沧桑的小老头。
大女儿卡佳成了一名地球物理学家,但却始终拒绝与母亲见面,她无法原谅母亲的不辞而别,并表示不希望母亲干涉她的生活。
亲情的疏淡,让斯维特兰娜备受打击。与此同时,回国后的斯维特兰娜,仍然生活在苏联克格勃的监视之下,她所渴望的自由,更是无处可寻。
一年后,斯维特兰娜决定再次回到美国。这一次回美国,斯维特兰娜的热度已经减淡,她再也掀不起更大的波澜,不知是否算如愿以偿,她开始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尽管如此,她依然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经常搬家。由于不善于理财,加上稿费收入越来越少,斯维特兰娜的日子也过得十分困难。
后来她又低调地搬去了英国生活。1992年,据记者透露,斯维特兰娜住在伦敦贫民区的普通疗养院里,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
直到2011年,她因患大肠癌去世,享年85岁。
作为斯大林唯一的女儿,斯维特兰娜是父亲最疼爱的“公主”,也是父亲最彻底的“叛徒”。
生于执掌政治权力中心的家庭,她既是万千瞩目的幸运儿,也是不得自由的悲惨囚徒。
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变幻无常。六岁丧母,四段婚姻均以失败告终,即使叛逃美国,最终也没能得到她所追求的自由。
晚年身边更是没有一个亲人,最终孤独地离开这荒凉的人世间。
斯维特兰娜的一生都在“去斯大林化”,却一直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
正如李商隐的诗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生于权力中心自然命中富贵,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俨然是一种悲剧。
您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