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不可忍,“针”“艾”有妙招

昆琦评健康 2024-04-25 06:32:40

本文作者:

张芳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黄 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区中心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缠绵难解的痛经是不少女性的“心病”。网络上曾热议的“夏天暴晒的石墩子”曾“一墩难求”,许多人发现“亲测有效”,往滚烫的石墩子上坐一会儿,肚子就没那么痛了。这是什么原理呢?春、秋、冬季没有“烫石墩”,又该怎么办呢?

科学认识痛经

据调查,大概有33%的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来潮之际会出现肚子疼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下腹部疼痛或下坠感,有的人甚至剧痛难忍,需要吃止痛片才能缓解。

痛经既是症状,也是病名,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异常,往往从月经初潮就出现了。继发性痛经是指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继发性痛经需要查明原发疾病,再进行对症治疗。不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如果疼痛难忍,或疼痛渐进性加重,都应及时就诊。

中医学对于痛经的缓解和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经水为血所化,而血又随气运行。如果女性气血充沛、气顺血和,经行通畅无阻,就不会有疼痛;如果心情不好或受寒,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气血不足,“不荣则痛”,都可发生痛经。中医将痛经分为以下几种分型。

气血瘀滞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寒湿凝滞型

经行小腹冷痛,喜欢温热,得热痛减、遇冷加重,月经量少、紫黯有块,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紧。

肝郁湿热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甚则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气血亏虚型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神疲肢倦,头晕眼花,面色㿠白,心悸气短;舌淡,苔薄少,脉细数。

其中,以气滞血瘀型和寒湿凝滞型多见。那些坐“烫石墩”缓解疼痛的女性往往体内寒气重,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暴晒下的石头表面可达70℃,热量迅速进入体内,温阳散寒。其实,坐灸仪治疗痛经也是类似的原理。但并非所有的痛经女性都适合这种方式,缓解痛经不必到处找“石墩子”。广大痛经女性应积极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护理。

缓解痛经有妙招

许多人不知道,针灸治疗对于缓解痛经很有效。针灸有针刺、艾灸、耳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法。临床观察发现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痛经的疗效显著,基本治疗一次后就能起效。只要在月经前1~2周,每周治疗一次即可。

不同证型的原发性痛经可以用不同的穴位治疗。

气血瘀滞型:太冲、曲泉、三阴交、气海、子宫。

寒湿凝滞型:中极、水道、三阴交、地机、子宫。

肝郁湿热型:太冲、次髎、中极、三阴交、子宫。

气血亏虚型: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子宫。

自我缓解有方法

有朋友问了,针灸治疗还要去医院,毕竟有些麻烦,痛经有没有能自己在家缓解的方法呢?还真的有,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在家自我调理的方法,方便大家按需选择。

艾 灸

患者可以用温灸器自行艾灸。

痛经之所以痛,主要是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较高,引起子宫剧烈收缩或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平滑肌血管挛缩,子宫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就会产生疼痛。一旦出现疼痛,会让交感神经紧张,也会造成血管收缩,从而加重痛经症状。

这种情况下,身体如果受热,血管就会舒张,加快血流速度,使得子宫收缩的强度减缓,从而减轻疼痛感。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降低神经兴奋度,抑制子宫收缩,松弛子宫,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和子宫功能活动,缓解疼痛症状。

操作方式:从月经来之前的4~5天开始进行,至少每天灸1次,取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一次半小时,连续4~5天,到月经来潮就停止。一个月的周期为一个疗程,共连续3个疗程即可。

适宜证型:特别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气血亏虚型和气滞血瘀型也适用。

起效时间:一般灸一个疗程就可以见效。

注意事项:灸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烫伤,一般灸到皮肤微微发红即可,如果有灼痛感要立即停止。另外,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出冷汗、心悸、面色发白等症状,也要立即停止。

中 药 热 敷

操作方式:选用小茴香、延胡索、当归各12克,吴茱萸9克,肉桂6克,加粗盐50克,热炒后装入干净布袋中,放在下腹热敷局部,经前3~5天开始,月经结束后停止。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具温经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气止痛作用,当归能活血,加粗盐热炒具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的效果。

适宜证型:适用于所有证型的痛经。

起效时间:一般热敷3~5个周期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

穴 位 按 摩

适宜证型:适用于所有证型的痛经。

操作方式:腹部的穴位(见图1)用掌根揉。下肢的穴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揉,也可用指端按压,揉的时候要轻柔和缓,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宜,也不要太过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每次5~10分钟,一日1次即可。

气海在肚脐下1.5寸(就是肚脐下两横指处),是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有利下焦、补元气、行气散滞的作用。

关元在脐下3寸(就是肚脐下四横指处)。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疗效,有强身健体作用。

中极在脐下4寸(就是关元穴下去一横指多一点),有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的作用。

子宫是经外奇穴,位于中极外旁开3寸(就是中极穴往旁边4横指),左右各一穴。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的作用。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著名的保健要穴,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就是内踝尖上四横指)。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有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的作用。

耳 穴 贴 压

操作方式:将王不留行籽或者小磁珠贴于耳朵上的子宫、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肝、肾位置(见图2),并按压至产生胀痛。用手刺激被贴穴位,一日3次,每次3分钟左右,以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度。每次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每3天换另一只耳朵的穴位按,左右耳交替,保证每周换2次即可,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前7天结束。

适宜证型:适用于所有证型的痛经。

药 茶

根据不同证型患者也可准备不同的药茶喝。

气血亏虚型:党参、桂圆干、红枣、当归各6克。

气滞血瘀型:红花3克,陈皮、当归、玫瑰花各6克。

寒湿凝滞型:红糖9克,干姜3克,益母草6克。

肝郁湿热型:玫瑰花、薏苡仁各6克,金银花3克。

以上各药,择适合自己证型者泡水代茶饮,经期前3~5天开始喝,连喝5~7天。

最后,提醒各位年轻的女性朋友,在经期及前后,一定不要吃生冷寒凉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受寒,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过于劳累,痛经一定能得到缓解。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