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最近发了视频解释了此前网络上热议的旗下企业大规模裁员违约风波,但是说实话,我看完整个视频,并没有感受到多少诚意,相反,透过屏幕我都能嗅到一丝人脉炫耀与傲慢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其实也不太关心这种事了,毕竟马也不属于这个年代的人了,喜欢看他节目的人基本上也有点岁数了。
当年天涯还在的时候,就有人写过一篇马未都与陈丽华的发家史,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翻故纸堆,如果还能找得到的话,那可能你就知道装X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好了,言归正传,我只是从这个事件里,想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可以走在历史的前面,先人一步获得成功(我们先不去定义这个成功的标准,单纯先以钱财作为一个衡量选项吧),反正很多人一旦钱有了,很多时候名也就有了。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大家身边除了极少数人,其余绝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异从小时候起并不明显的,学生时代大家也差不多,补不补习,学不学课外艺术班,其实对人的影响也并没有大到天上地下的地步。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开始能感觉得到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差异了呢?
回想一下,这个所谓的差异就是从认知上的差异开始的。
中国的小马哥--马化腾先生曾说过:"时间是最公平的,它给每个人都是24小时。"差别只是你会不会懂得如何有效利用它,显然,大部分人是不会的。
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认知差异,最早其实就是体现在对时间的管理和价值的认识上。成功人士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时间管理上的重要价值,他们是把时间看作了实现自我目标和梦想的重要工具。而大部分普通人,认知上仍然停留在打工的传统思维模式上,只是考虑如何用时间这个工具去解决现实中的生存与生活问题。并把它仅仅当成是完成某个任务和赚取薪资的一种手段。
再稍微延展一下,其实这个关于时间的认知差又可以说来自“时间商”问题。
著名美国学者赫尔提出过一个“时间商”的概念,就是说,你对待自己时间的态度,对待别人时间的态度,以及运用时间创造价值的能力。
比如,每天下班之后,基本上我们都拥有晚7点到11点的空闲时间,你可以选择做很多事情:做饭、喝酒、健身、遛弯、学习、刷微博、看剧、打游戏……
你选择用这段时间做什么,也就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人,很多人其实就是就是从这很小的时间管理上入手,慢慢走上了成功人士的道路的。当你还在刷手机的时候,别人已经在温书考研;当你在泡吧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已经将次日的工作汇报提前完成......
马未都所处的那个年代,加上他的一些特殊的关系,让他有能力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与人物,而他也确实有他自己的目标和选择,他充分利用了这个时间的价值,当时代大潮还没有席卷全国,当古玩市场尚处在地下萌芽的时期,他以“捡漏”的心态全天候的投入到了这一项别人看来不可能成功的“副业”中。
所以他现在的成功就在于这个与普通人之间认知时间差,你不得不佩服他确实有那个年代异于常人的嗅觉及能力,但一个人的认知不可能永远领先于时代,所以,现在自家旗下企业出现这种事情,可能也是认知不足使然吧。
我当年身边也曾有这样的朋友,二十多年前的深圳,房地产市场还远没有成熟,价格也不高,平时的他不显山不露水,工作普普通通,但是早早就买了套小户型(当年深圳可以零首付,布吉大把这种小户型,还特便宜),但是自己不住,出租出去挣租金还月供,自己就在关内公司旁边与别人共租个小单房。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自己还年轻也没女朋友,为什么要住呢,趁年轻多打拼几年,反正租金可以抵月供,挣的钱攒下来,多买几套房,以后老了干不动了,就靠收租养活自己。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哥们基本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与看房买房上。
后来的结果估计大家也能猜到了,最后他早早退休了,因为手头供了五六套房,享受了深圳房价爆涨的房地产红利,而很多同期的同事,直到现在还在为还房贷而苦苦奔波着,这就是认知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