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女来华起风波,火炮抬进商馆,差点让鸦片战争提前10年发生

益威聊国际 2023-01-14 09:52:00

清道光十年(1830年)10月,几个穿着伦敦时髦服装的西洋美女来到了广州,她们年轻貌美、衣着光鲜,坐着中国轿夫抬着绿呢小轿,大摇大摆地住进了英国商馆。

晚清时的广东轿夫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区总经理)名叫盼师,上述的几位白人美女便是他从澳门接过来的公司高管的家眷,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的老婆。

一连几天,这些年轻貌美的夫人们穿着时髦洋装,坐着中国小轿,四处观光游览。这下可引起了广州民众的好奇,街上行人纷纷跟随围观,欣赏这些皮肤雪白的“海外来客”,就好像我们现在见到了外星人一样。

如果换做是现在的中国城市,来了几个老外,我们不会有什么太大感觉,但在道光十年清政府治下的中国社会,这还是一件绝顶稀奇的事情。最关键的是,这件事还引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纠纷。

就因为这事,清政府的广州衙门和英国商人还险些“互敬”枪炮。

为什么?

这还要从清政府颁布的一条政策说起。

广州,东印度公司大班和他的家人们

1757年,乾隆皇帝发布锁国令,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而且只准外商在广州城外与十三行做买卖,同时严禁他们携带女眷入城。后来,两广总督准许“番妇”可以随外商居住在澳门,但不能进入广州。

上述规定,让居住在广州的外商们天天过起了“光棍节”,他们十分恼火。

清政府的这种要求,一方面是看到了西方女子的穿着暴露,随意同男人握手、拥抱的行为,认为这是“败坏”了中国的社会风俗;另一方面,通过禁止洋妞入城,可以变相地限制外商的活动,使他们逐渐厌倦在广州的单身生活,并早日离开中国。

总而言之,英国商人私带家眷进入广州,而且还招摇过市,闹得满城风雨,这让广州的地方官非常震惊,他们四处张贴告示、重申禁令,而且还禁止中国民众驻足围观。

19世纪的欧洲美女们

道光皇帝知道后,也认为外商违背了他皇爷爷订下的旧制,有碍天朝的观瞻,于是责成两广总督李鸿宾处理此事。

李鸿宾一看事态严重,马上严厉通知外商女眷立刻离开广州,退至澳门。

英国商人马上抗议,并拒绝服从清政府的命令。

这样双方就僵持在了一起,李鸿宾态度强硬,最后发出了通牒——如果三天内盼师还不将女眷带回澳门,清廷的兵勇就要进入商馆,强行驱逐。

对此,盼师居然也不甘示弱,连夜聚集了上百名水手,全部发给武器,甚至还将火炮偷运到商馆,准备对抗。

“番妇”问题使得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把事态弄僵,最后在广州洋行的中国商人出面疏导下,英国人先让了步。

英商宣布,如果清政府能够保障商馆的安全,水兵和枪炮自当撤去。在得到李鸿宾的保证后,英国水兵撤回了兵舰,但盼师夫人还是拖了一个多月才离穗赴澳。

广州十三行

最后,清政府将曾给英国贵妇提供绿呢小轿的行商谢治安治罪,革去职衔,发配边疆,将他作为了这次“番妇来华事件”的替罪羊。

此后,清政府加强了警惕,重申了对“番妇”的种种严格规定,在此后的十年中,再也没有发生西方妇女进入广州的事件。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将“可同家眷寄居通商口岸”的条文明确写入了《南京条约》,从此,大清国的街道上,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番妇”招摇过市,成为近代中国一道独特的“洋人风景”。

“番妇来华事件”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和冲突(尤其是关于关于女性文化方面),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政府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恶果——这便是阻断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自身的闭目塞听、愚昧无知,导致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先进的潮流。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