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赌博”套路!资本们,正在攻陷孩子们的最后一片净土

金投网财经 2023-03-22 09:30:17

资本们,正在攻陷孩子们的最后一片净土。

最近,已经有很多家长都发现了孩子们的“异常”,最近孩子怎么买回来这么多文具啊,而在文具这个外壳的掩护下,大多家长们不知道的是,资本正在利用新型的套路,让你的孩子沉迷于“赌博般的快感”,并日渐上瘾,不可自拔。

近段时间,文具盲盒可谓风靡全国,所谓文具盲盒,就是把普通文具装进了一个密封盒子里,打开前你不知道里边具体装的是什么,然后不良商家会在外包装贴上“珍藏”、“限定”等字眼,并且给这些盲盒设计成一个至少有十几个款式的系列。

从手办盲盒到口红盲盒,再到机票盲盒,“盲盒”的概念正在被复制到教育行业,文具盲盒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文具盲盒主要包括中性笔盲盒、橡皮盲盒、修正带盲盒、胶带盲盒、印章盲盒以及多款文具集合幸运盲袋等。

当普通的文具被装进漂亮的统一定制的外壳后,摇身一变就能翻至少 3~5 倍的价钱。几个简单的、甚至是劣质的文具组合被装进正在流行的图案里,就能让孩子一次次抽取、购买,只为集齐全套产品,甚至有孩子为抽到盲盒中的隐藏款不惜花费上千元。

以盲盒笔为例,淘宝上售卖的多是中性笔的联名款,其IP合作对象包括林深不知处、海贼王、柯南、冰雪奇缘、漫威等。

那么,这玩意是怎么让孩子上瘾的呢?

我们大脑中,其实是有一个奖赏机制的,我们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立刻获得对应的回报,进而刺激你的大脑分泌出让你快乐的多巴胺。

现在再来看文具盲盒,不良商家先通过系列设计给孩子设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我要集齐这一整个套系的文具,而这个既定目标不需要什么努力,只要孩子肯花钱,去抽取盲盒,就能马上获得对应的奖励,快速获得快感,并乐此不疲,这叫及时反馈。

当然,人的本性就是,如果一直收获同样的奖励,兴趣就会慢慢消散,所以,盲盒设置了隐藏款,要是开出隐藏款,多巴胺会更疯狂的分泌,快乐更加倍,之后大脑为了获得多巴胺的刺激,就会不断暗示你重复之前的行为,孩子就会因此沉迷重复购买。

除此之外,盲盒还被赋予了社交属性,上海消保委的调查显示,不少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一大原因竟然是不想被孤立,因为买了新款才能和同学有话题聊,如果能开到隐藏款文具,还能收获同学们的羡慕、认同。

正因如此,文具盲盒其实已经变成了一场现实中的竞技游戏,你越是不如同学们,你就越想追赶。而商家则会在这场竞技游戏中给所有玩家设置合理的障碍,也正因为商家设置了难度,孩子们往往抽不到想要的款式,就更容易疯狂投入,欲罢不能。而到了后期,孩子们的想法就变成了我都集齐那么多了,就差这几张了,放弃可就太可惜了,这叫沉没成本,到了那时候,孩子想要的其实已经不再是文具本身,而是“赌博般的快感”,这就是一个上瘾的大概过程。

你会发现,小小的文具盲盒其实利用了很多连成人也难以自控的“人性弱点”,更别说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了。

文具盲盒”监管迫在眉睫

实际上,盲盒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干脆面”中的卡片就是盲盒的雏形,孩子们并不知道里面的卡片人物是谁,但他们总想集齐所有卡片,并期待着下一张卡片就是自己希望得到的卡片。

90年代的“干脆面”仅是附带产品具有盲盒属性,“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商家将盲盒属性直接附加在主产品上,其中便会出现法律风险以及道德风险。

虽然目前没有法律法规禁止此类销售模式,但盲盒的营销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质量等属性,这种消费模式掺杂了‘赌’的因素,同时会将消费者推向更不利的交易地位。

资本的锅,家长不背!

而每每有这种话题时,评论区总会有一种言论,这都是家长自己的问题,80年代家长说金庸武侠小说会毁掉孩子,90年代家长又说电子游戏会毁掉孩子,00年代的家长又说电脑游戏会毁掉孩子,到了现在又说手机会毁掉孩子。

但是你回过头来看,80 90 00后毁掉了吗?没有啊。

所以,这一切都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少找借口了,好笑的是,这种言论呼声大得很呢。

对此,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长,家长自然是第一责任人,但不良商家为了牟利变着各种法子引诱孩子,而且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最后这一切责任又都轻飘飘地推给家长,始作俑者自身却置身事外,这个锅凭什么全是家长背呢?

0 阅读:1678
评论列表
  • 2023-03-22 12:34

    应该严查,立即取渧,对消售商追求刑责

  • 2023-03-22 22:22

    [得瑟]盲盒,还有游戏抽卡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东西,换汤不换药!远离盲盒,远离免费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