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自爆发以来,一直备受世界关注。在这场漫长的冲突中,乌克兰的军事战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战场形势的动态演变,也体现了乌克兰军队在战争中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战争初期,乌克兰面临着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压力。俄罗斯采取了多线进攻的策略,试图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乌克兰军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成功地抵御住了俄罗斯的首轮攻击。
在这一阶段,乌克兰军队主要采取了坚守防御的战术。他们利用城市和地形进行掩护,尽量减少暴露在俄军火力下的机会。乌克兰士兵坚守在城市的建筑物、工事和地下掩体中,与俄军进行激烈的巷战。这种战术虽然给俄军的进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乌克兰方面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争夺战中,双方陷入了艰苦的拉锯战。街道、建筑物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战斗异常激烈。乌克兰军队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守阵地,但也面临着俄军强大火力的压制。
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其中包括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海马斯”火炮等。这使得乌克兰的战术有了新的转变。
乌克兰开始充分发挥“海马斯”火炮灵活机动的性能,实施游击消耗战。他们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防线,而是利用“海马斯”等武器的机动性,对俄军的后方补给线、仓库和兵力集结点等目标进行突然袭击。虽然乌克兰宣传的南部赫尔松大反攻没有大规模展开,但这种游击式的攻击给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比如,乌克兰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对俄军的一些重要设施进行打击,使得俄军不得不分散精力来应对这些不定期出现的袭击。这让俄罗斯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局面,不仅要应对前线的战斗,还要时刻防范来自后方的袭击。
同时,乌克兰也开始将战火延伸到俄罗斯境内。例如,赫尔松的大桥被炸,克里米亚的机场也遭到了攻击,俄罗斯国内还出现了暗杀爆炸等事件。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虽然没有直接改变战争的整体态势,但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导致俄罗斯国内的反战情绪有所上涨。
另外,有报道显示乌克兰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战术。如将中国产的 W85 型 12.7 毫米大口径机枪架设在皮卡车上,组成武装皮卡车队,实施游击突袭。这种战术常见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快速突袭能力。
乌克兰战场上出现的武装皮卡,利用其灵活性,在一些地区对俄军进行游击式攻击。尽管这些皮卡的防护能力和作战威力相对较小,不适合与正规部队正面对抗,但它们能够快速地接近俄军防御薄弱的区域,发动突然袭击后迅速撤离。
比如,在一些前线地区,乌军利用西方情报信息的支持,获取俄军的位置。然后,武装皮卡车队凭借其快速灵活的特点,对分散的俄军目标实施攻击。由于 W85 机枪具有较强的破甲能力,即使俄军躲在轻型装甲车或碉堡内,也可能受到杀伤。
然而,这种游击突袭战术更多的是给俄军带来袭扰和心理上的影响。虽然能给俄军造成一些麻烦,但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此外,乌克兰军队也在不断调整其反攻策略。他们可能会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以寻找俄军防线的薄弱点。例如,在某些局部地区,乌军集中一定的兵力和装备,对俄军阵地发起突然攻击,试图突破防线或夺取重要据点。但这种进攻往往需要在情报、火力支援和协同配合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很容易遭受俄军的反击。
在情报方面,乌克兰得到了西方国家全方位的支持。西方国家利用卫星、侦察机等手段收集情报,并与乌克兰分享。这使得乌军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俄军的部署和行动,为其战术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乌军可能会根据情报信息,选择在俄军兵力相对薄弱的时间段或地点发动攻击,或者避开俄军的重点防御区域,寻找其他突破机会。
不过,乌克兰军队在实施新战术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是武器装备和弹药的供应问题。尽管有西方国家的援助,但在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下,乌军仍然可能面临武器短缺和弹药不足的情况。其次,俄罗斯军队也在不断调整战术和加强防御,使得乌军的进攻难度增加。而且,长时间的战争对乌克兰的经济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