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喜事!中国在金属上撞出“一面镜子”,国外企业纷纷求合作

杨修玩转世界 2024-11-20 21:47:24

技术壁垒是障碍,也是聚宝盆,欧美日韩企业正是通过技术壁垒大肆收割财富,自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展开封锁和制裁以后,我国科研人员的自主研发之路就开始了。显然这项工作漫长又艰苦,但一旦实现了技术突破,获得的回报也是很丰厚的。

比方说今天要说的这项新技术,在金属上“撞出”一面镜子,当中国对这项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以后,国外企业纷纷寻求合作,这就意味着中国也成为了该技术的卖方市场一员。

那么这项技术究竟是咋回事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论“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在金属上“撞出”一面镜子。

从应用角度来看,它主要用于航空领域,众所周知,战斗机对飞行速度以及耐久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在“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没有出现之前,欧美国家都是用“喷丸”工艺来加工金属零部件。

说起这些名词,大家可能会感到十分陌生和茫然,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它们,我们先来看一看人类金属加工经历过的三个阶段。

金属加工第一个阶段,属于初级阶段,那个时候人们对金属零部件并没有耐久度方面的要求,只需要零部件按照图纸生产出来即可!

金属加工第二阶段,对金属零部件的表面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金属表面必须完整,必然光滑,这一步就要用到“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

金属加工第三阶段就是耐久度了,战斗机使用强度高,所以对金属零部件的耐久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几十年前,苏联发明了一种新技术,通过超声波提高金属抗疲劳度,当时苏联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了潜艇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联的潜艇一度遥遥领先美国。

那么中国的“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又是什么时候起步的呢?

2. 落后的中国金属加工技术

中国的金属加工技术发展,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算起,那个时候,我们加工一些比较简单的金属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虽然满足图纸要求,但却有残余应力问题!

当时济南机床厂有一位技术员名叫赵显华,他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如何消除金属表面的负能量?

金属表面的负能量其实就是残余应力问题,既然是负能量,那么用正能量能不能抵消呢?

当时赵显华正是通过这样的思路开始了研发,二十年!赵显华一边工作,一边搞科研。

2003年,赵显华终于找到了能够综合金属负能量的正能量,赵显华将它命名为“毫克能”。

“毫克能”是什么呢?它就是“喷丸”技术的升级版,“毫克能”工艺甚至还要强于“表面完整性制造技术”,通过这项工艺,金属零件表面会变得光滑如镜!

其实说起来,“毫克能”技术跟前苏联的超声波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毫克能”在超声波技术上进行了创新,它结合了多种超声波以及冲击能,简而言之,这些能量“撞上”金属以后,金属表面的负能量都会消失,金属表面看起来就像一面镜子!

“毫克能”应用原理十分简单,只需要在机床中加入一道高频“毫克能”就可以了,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里面是有技术壁垒的。

“毫克能”与传统技术相比,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说能够有效提高金属硬度,能够提高金属耐磨度,能够提高金属耐腐蚀性,最关键的是,它能够将金属零部件的耐疲劳度提高一百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将金属打磨成镜面,需要长时间的抛光,就是有机器辅助,也需要好几个小时,简而言之,金属零部件越大,抛光时间越长。

自从有了“毫克能”技术,金属抛光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毫克能”拥有这么多的优点,它的经济效益自然也得到了提高,正因为如此,这项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开来。

众所周知,在金属加工领域,德国西门子公司拥有很强的实力,“毫克能”最大的对手就是西门子公司。

在“毫克能”还没有出现之前,国内企业用的都是西门子的产品。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对“毫克能”表现了不信任,作为一项新技术这情有可原,等到“毫克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当企业发现国产技术比德国技术强上一大截的时候,“毫克能”终于迎来了快速抢占市场的良机!

3. 中国“毫克能”扬名国际

“毫克能”成为国际主流技术,还要得益于一场企业危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这家公司曾经接到一份订单,客户要求订制一个重大一百三十吨的零部件。

要知道这个零部件是要用在核电站上的,所以对金属零部件的耐久度和硬度,都有相应的要求。阿尔斯通做出来以后,发现金属件硬度不够,当时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和技术,但始终无法达到要求。

迫不得已之下,阿尔斯通只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解决办法,就这样阿尔斯通找到了中国,了解了“毫克能”。

华云机电拥有“毫克能”的全套技术,当时华云机电给阿尔斯通的报价是三十万。

听到这个报价对方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当时大家都以为生意做不成了。

结果到了晚上,阿尔斯通的代表又打来电话询问,对方的问题出人意料,“三十万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显然对方一开始认为华云机电的报价是三十万美金,当他们得知是人民币之后,非常爽快的签下了合同!

至此“毫克能”扬名海外,它巅峰了欧美巨头的格局,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高端轴承的垄断,并且为我国吸引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

那么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观点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