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深秋美景如画卷,愿时光清浅,岁月安然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10-13 12:32:59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深秋。

深秋,一草一木皆如画,碧空如洗,秋水盈盈,大地斑斓,每一寸都浸透着浓郁的诗意与韵味。

漫步深秋,秋风轻吟着岁月的歌谣,穿梭于世间;落叶铺就一地的浪漫,每一步都诗意满满。

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

如此深秋,怎一个“美”字了得。

〔1〕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北宋文武双全、智谋过人的杰出人物,他自幼家境贫寒,但他以“断齑画粥”的毅力,终得及第,步入仕途。

他历任多职,始终秉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念。

范仲淹现仅存五首词作,但首首脍炙人口,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能触动人心。

1040至1043年间,范仲淹在西北边陲负责军事重任。这首词借秋日之景,抒写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思。

开篇四句,一句一景,色彩鲜明,勾勒一幅色彩缤纷、澄澈明净的秋日画卷。

碧蓝的天空,白云缓缓地流动,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秋天的景色如同波浪般,向远方延伸,同远方的秋水相连,“秋水共长天一色”,江面弥漫着一层苍翠之色。

词人又将视线推移到更远的地方。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天空连接着秋水碧波,岸边的芳草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此情此景,触动了词人内心的乡思。想起故乡不禁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美梦才能让人入睡。借酒消愁,一杯杯的苦酒,全都化为相思的眼泪。

纵览全词,情景交融,意境阔大,沉郁雄健,既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同时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

〔2〕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与欧阳修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他对苏轼的赏识与提携,使得苏轼在文学创作上迅速成长。

1091年深秋时节,苏轼在颍州西湖游玩,听到有人吟唱欧阳修的词句。此时,距恩师欧阳修去世已经二十年,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遂步其韵而作此词。

深秋时节,寒霜降临,草木枯萎,淮河河失去了往日的宽广与浩渺。颍河潺潺流淌的声音,仿佛在低语,又似在呜咽,恰似我此时思念恩师的心情。

美丽的歌女还在传唱醉翁留下的词句,岁月匆匆,四十三年对于人生而言,何其漫长,又何其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如闪电般一闪而过。

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生命像秋草上的露珠,不能长存,月圆月缺,循环往复。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能有几个和我一样还记得醉翁的人?恐怕只有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

这首词委婉深沉,情深意长,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欧阳修这位前辈兼师友的深切怀念。

〔3〕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纳兰性德,清代杰出词人,出身显赫,却不热衷与仕途;虽享尽荣华,却也饱尝人间离合悲欢。

他性情淡泊,他的词作中,不乏对山水田园的描绘,透露着超脱世俗的情怀。

一个秋日的傍晚,纳兰性德来到一个偏远的乡村。

秋日的乡村,红叶满溪,万木萧瑟,宁静而深邃。他登上小楼远眺,苍茫的景色触动了他的心弦。

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冰冷的溪流上落满了红叶,几分萧瑟,几分壮美。走在林间小径上,两旁是层林尽染的山峦,山林寂静无声,树木整齐划一,万物都笼罩在一派萧索的氛围之中。

词人踏上村边的小楼,举目远眺,试图将秋景尽收眼底。只见山峦起伏,高低错落。那数十里的陂塘,被一片淡淡的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

这时,从村里传来犬吠与鸡鸣的声音,犬吠鸡鸣交织成乡村浓浓的生活气息。

夜幕降临,村落中闪烁着点点灯火,却发现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山势继续前行,发现横亘在眼前的山峦,时而近在咫尺,时而远在天边,东西方向也难以分辨。

终于在寒意袭人的树林深处,看到了自己的家,独门独户,静静地掩着门扉。

这首词笔调轻灵,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勾勒出一幅恬淡静谧的田园画卷,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