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有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是不少父母的心愿。
听话懂事的孩子是来报恩的,顶嘴叛逆的孩子来报仇的,这是大部分家长的普遍看法。
甚至有些家长还认为,孩子怕父母是一件骄傲的事情,是孝顺的表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网上流传李玫瑾“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相关言论:
“心理学上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如果一个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负,那他一定会被全世界欺负。父母要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不要成为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
但我翻阅了李玫瑾教授很多作品和视频,依旧找不到此言论的出处。
倒是在《心理抚养》和《幽微的人性》等书中,找到“心理养育需要恩威并施”等理念。
“三岁之前有恩于他,从三岁开始立威于他,威就是威严。”
三岁前给予充足的爱和呵护,等孩子大一点就得给孩子“立规矩”,恩威并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
李玫瑾这里“威”是指树立威严,让孩子怕家长吗?
通读上下文,我认为这里的“威”更像是一种“敬畏”而不是“害怕”。
在我看来,敬畏是一种深层次的爱戴和尊重,而害怕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焦虑,这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李玫瑾没有倡导让孩子怕家长,更是对“听话”和“乖”有一定的批判。
记得,在《心理抚养》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有不少家长请教李玫瑾:“我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言下之意,家长希望李玫瑾提供好的办法,让孩子变得听话懂事。
对此,李玫瑾觉得这个问题很让人无语。
李玫瑾很想告诉家长:“这很正常,全听你的,那是机器人。”
还有,李玫瑾曾提及到:“十几年后,那些疏于陪伴的父母以为孩子一直是听话的、乖巧的,直到有一天警察找上门,才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
是啊,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不要过分追求让孩子“乖”,更不要让孩子“怕”你。
因为“怕”里面没有爱,只会让孩子被迫对权威屈服,没有了自我。
长期下去,孩子会容易出现自尊心受挫、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02.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调整父母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到引导
1. 允许孩子适当的顶嘴和叛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允许孩子适当地顶嘴和叛逆。
这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是要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顶嘴和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是他们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过程。
作为父母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批评。
2. 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压制者。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责备和批评。
让孩子明白到,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譬如,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作为父母不要第一时间训斥孩子,更不要信奉“受害者有罪理论”,觉得孩子这不行那不行的,而是需要给予支持与鼓励,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3. 以身作则,提升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言谈举止,不断提升自我,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正如李玫瑾所说的那样: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如果父母在潜意识里不允许孩子超越自己,压制孩子顺从自己,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扼杀。
父母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让孩子在爱中长大,成为一个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第二部分,注重心理抚养,给予爱与尊重
作为一个从小被规训成为“乖孩子”的我,深感早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极其重要。
我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长型的威严母亲,她希望我怕她。
她曾对我说:“怕了没有?还没有怕的话,那我就打到你怕……”
在她看来,怕是一件好事情,知道怕了就会乖巧顺从,就证明她的教育是成功的。
现在想想她这种想法何其错误。
因为留守儿童长大的我,对父母不太熟悉,很遗憾的是跟父母从来没有过像朋友一样真正的对话交流,只有源自亲情为基础的孝敬的责任和义务。
李玫瑾《心理抚养》一书,有太多让我恍然大悟的观点,也让我深感“心理抚养”的重要意义。
是啊,心理抚养对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人都是养出来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养育孩子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与反思修行的。
特别赞同李玫瑾教授那一句: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很庆幸在焦虑迷茫之际,遇到李玫瑾《心理抚养》,让人受益匪浅。
《心理抚养》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父母在育儿道路上的每一个角落。
它从情感、性格、观念和能力四个维度,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孩子从出生、幼儿、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以及如何给予孩子最合适的心理抚养。
该书一经问世,便迅速赢得了家长们的热烈追捧。
许多家长纷纷赞叹:“这本书真是令人惊艳,我一口气读完,内容贴近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如果你对养育孩子有过困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处沟通,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或者想要跟自己和解,提升育儿的认知,那么李玫瑾的书你就不要错过了。
愿《心理抚养》+《幽微的人性》能带带给你启发,照亮你和孩子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