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名将鲜为人知的佳作,对比鲜明,结尾更耐人寻味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06 06:06:44

乱世飘零,兴衰难料,生活跌宕起伏,命运纷乱沉浮。纵然是千年一遇的才子,轰轰烈烈的人生,最后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片浪花,更是后世的渔樵闲话。

汉代曾有投笔从戎的传奇,近代也有弃医从文的故事,后来一位富家子弟大学毕业后弃文习武,并考入黄埔军校,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下面一起欣赏他在抗战时期的诗作:

滇南有感

民国 · 邱清泉

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

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

生意哀怜驱羸马,道心消逝伴朱轮。

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

邱清泉,字雨庵,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他从小聪慧好学,喜欢阅读和写作。他的父亲当过裁缝、开过鱼行,家境富裕,也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邱清泉因此而获得了很好的读书机会,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邱清泉在上海上大学时一方面刻苦钻研、积极学习英文,另一方面他又深入生活、参加实践,同时他的导师也对他此后的人生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认真思考,邱清泉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经商,而是考入了黄埔军校,后来还曾前往国外的军校继续深造,并逐渐地成为在疆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邱清泉曾经参加过东征和北伐,不仅积累了作战经验,而且逐渐地显示出他在军事指挥中的才干。抗战时期,邱清泉奉命与进攻昆仑关的敌寇作战,他不畏强敌,智勇双全,最终取得了大捷,也让他得到了嘉奖和重用。这首诗写于邱清泉入缅作战期间,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篇交代了写作地点,并显示出一份浓烈的愁情,“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诗人在南方驻足北望,万里云山遮挡了视线,广阔的旷野中没有一个亲友,只有他一个人独自立马横刀。这两句对比鲜明,展现出诗人强烈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在邱清泉前往缅甸作战之前,杜聿明曾从缅甸大败而归,邱清泉便接替了他的职务。此时诗人虽然对取胜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这位黄埔名将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后撤。

“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颔联刻画诗人南征途中的所见所闻。兵荒马乱的时代,很多小镇都显得极其萧条,昔日里一些热闹的场所更是极其冷清。大片的良田因为无人耕种,而变得荒芜。

一路走来,诗人不时地可以看见很多背井离乡的难民,他们扶老携幼,缺吃少穿,生活陷入到极其艰辛的困境。诗人作为国之重臣,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可是在此忧患频仍之际,他也感到能力有限,更是为此而深感羞愧。

颈联表达出作者内心里的慨叹,“生意哀怜驱羸马,道心消逝伴朱轮。”诗人驱驰着一匹瘦弱的马,边走边看,周围人烟稀少,毫无生机,令人痛心不已。诗人虽然时常陪伴一些显贵,可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却根本不关心百姓疾苦。

“哀怜”二字表达出作者满腔的悲愁和怜悯之意。“道心”本指求道的心愿,此处是指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朱轮”本指贵族们乘坐的车马,代指豪门大户。诗人悲愤一些人麻木不仁,只顾不断地追求财富。

“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结尾以景结情。斜阳晚照之中,一层薄烟笼罩着远处的村庄和荒野,画面虽然看似别具一格,风光也显得绮丽无比,诗人此时却根本无暇欣赏,徒然浪费了大自然的一派美景。

黄埔名将的七律,开篇对比鲜明,结尾以景结情。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邱清泉最终率领部队取得了胜利,不仅顺利打通了交通线,而且还让敌寇仓皇而逃。征缅之战增强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让诗人获得了嘉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