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只是赢在时间差上,即用更多学习时间,通过多次学习以及做题技巧训练提升熟练度,而高中既没有太多额外的时间,对于思维能力要求也更明显。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不同学生的投入度相差甚远,而且知识难度较为浅显,对于思维能力要求并不高,外力作用更为明显,使得小学很容易出现普遍性的高分以及满分。
很多孩子在小学就已经将时间用满,这种超额的时间投入,使得课内学习内容完全不够学,很多孩子可以在成绩满分情况下,还能进行拓展奥数,英语,编程和机器人等课程,使得家长更大的满足感与期待感。
但很多孩子的这种聪慧表现,并不具有持续能力,而只是一种表象,他们只是用了超出该年龄段学习应该投入的时间,看似考出满分又学有余力,却是竭尽全力超额时间投入的表现。
进入初中以后,超额时间投入上的优势,不如小学阶段明显,从初一小到初三,每学期都不断有人掉队,学习难度提升后,外力影响作用减小,但仍然存在。
即使外力影响自主思维能力提升,但仍然有部分学生,通过更为极致的外力加成,来实现勤能补拙,暑假寒假反复学,课后培训,周末仍然培训,基本直接放弃自我思考,通过不断灌输形成熟练度。虽然他们成绩优异,但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后继乏力的趋势。
到了高中以后,这些依靠周末以及课后空余时间,实现追赶的学生,会发现进入高中以后,没有太多周末寒暑假时间,而且数理化对于思维能力要求全线提升,外力影响极小,自主思维能力要求更高,而这些孩子的自主思维能力,已经提前透支换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