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公布:这样的养育,你千万别做!

伊诺育儿成长 2024-08-01 01:03:19

人民日报曾公布过一份不合格父母行为自查表,其中一种行为便是包办替代。

对孩子包办替代,容易惯坏孩子。

我们总以为,在孩子幼时给予无微不至的保护,待孩子成人就能独自飞翔。

然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他的羽翼早在年少时折断,

长大后绝不会按照父母的期待重新生长,更无法展翅高飞。

更重要的是,父母护得了孩子一时,护不了孩子一世。

包办替代,只会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得更差,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独立生存。

父母自以为的爱,恰恰是对孩子的害。

01

过度养育,只会祸害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家为何会伤人》中提到:

“父母越强大,孩子越弱小。

因为,父母打断的不止是孩子的探索之路,

更是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也就是孩子面对挫折和挑战时的自信程度。”

曾看过一期《少年说》,高二学生郝睿涵控诉家人包办太多,导致自己“高分低能”。

从小到大,所有的衣服都是家人买好,她连自己穿多大码数的都不清楚;

不仅买好衣服,穿衣服也是家人一直代劳,她直到初二,才学会自己穿衣;

17岁的她,第一次学着自己倒热水,筷子还用得不熟练......

看到别的同学什么都会,而她俨然一个“生活小白”,郝睿涵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自卑中。

她在节目中大声地喊出:

“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学习机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父母的过度养育,不仅无法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反而容易让孩子陷入无能感,事事依赖父母,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之前微博也曾爆过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

一名31岁的男子,出行时遇到交警检查,被发现伪造驾驶证。

执行部门给予他罚款5000元、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没想到,陪同男子接受调查处理的的父母却情绪激动,连连质问:

“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31岁的成年男子,处理事情时仍需父母陪同,可见他的心智有多不成熟,可谓是实至名归的“巨婴”。

最可笑的是,他在父母眼中还是个孩子。

而且,儿子犯错,父母不是第一时间让他接受惩罚,却是奋力为孩子开脱。

对孩子过度娇纵,父母天真以为自己是爱孩子。

殊不知,实则害惨了孩子。

他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同时丧失了与他人沟通、处理事情的能力,一出事只会找父母兜底。

毫无底线的纵容,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不愿放手的父母,永远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02

越俎代庖,终会反噬父母

凡事替孩子承担,让孩子过得更加轻松是天下父母的心愿,

然而这样的付出不仅不能让孩子幸福,而且也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带来不幸。

2020年网易新闻上有个调查统计发现,中国的啃老一族人数已高达2.7亿人。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太多的父母只知道一昧包办,而儿女则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

博主@孙大力曾分享过弟弟啃老的故事。

28岁的弟弟,有个恋爱4年的女友,他俩想结婚,因为女方要彩礼要房子,导致一直无法如愿。

这时,自己的爸妈急了,为了能够凑齐彩礼钱,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敢安享晚年,而是继续赚钱。

终于,爸妈攒够买房的首付,房贷也一直帮着供,甚至水电、网络、燃气等日常费用也一并承担。

然而,弟弟却仍不知足。

他竟恬不知耻地埋怨父母:“房子太小了,彩礼也不够”。

指责父母后,不接电话,不再回应,想用这种方式逼迫父母就范。

妈妈哭着让博主转告弟弟:“我真的没钱了,不是妈妈不给你,

是妈妈真的没有钱,爸爸和妈妈都干不动了,别再生妈妈的气好吗?”

看完这样的故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窒息感满满。

啃老固然不可取,然而,孩子的不负责任,何尝不是父母一手造成呢?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沙拉曾说: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因为不忍心孩子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没懂得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

最终导致他们一辈子艰辛,一辈子向父母索要。”

儿童文学作家肖雨也说:

“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

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给予孩子责任感,让他学会为家庭付出。

付出过后,他才懂父母的不容易,也更懂得感恩父母。

养育孩子并非易事,父母需要付出很多心血。

然而,如果能够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再苦,也甘之如饴。

03

养育松弛有度,孩子方能成才

毕淑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倾听而不唯命是从;

和我们所有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混淆;

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最好的人,自认为帮他理清所有障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殊不知,一昧包办,不仅无法成为孩子的助力,反而成为孩子的阻力。

只有我们放弃包办代替的执念,真正为他的健康成长考虑,做到松弛有度,孩子方能成才。

001 想帮孩子时,请等一等

《读懂孩子》一书中说:

“孩子的人生属于他自己,成长需要自我探索,任何人替代、包办不了。”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可以学着渐渐放手。

当看到孩子笨拙地系鞋带时,忍住蹲下来帮忙的念头;

当看到孩子吃力踮脚盛饭时,忍住上前顺手舀的冲动;

当看到孩子抓耳挠腮想题时,忍住甩答案给他的急躁。

......

很多时候,父母看到孩子动作一放慢,就火急火燎地帮孩子顺手做,

孩子便慢慢会失去自立的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成长。

我们尝试不要事事冲第一,学会等一等,孩子才有机会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002 孩子求助时,请缓一缓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一个人,被过度照顾和过度满足,会导致温顺而依附的行为,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如果孩子一求助,父母就有求必应,

长久下去,孩子就会养成一遇到困难就喊爸喊妈的习惯,

他拒绝思考,拒绝用力,因为永远有人为他兜底。

因此,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

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

孩子不能做的事,让他想想办法再做。

比如,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让他再思考一下,实在想不出来,自己再出手相助。

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他才有机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品质。

003 给孩子时间,让他慢慢成长

进退有尺,养育有度,当一个不紧不慢的父母。

既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也让孩子得到最充分的历练。

正如提倡“慢养”教育理念的创始人黑幼龙所说:

“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

在他这种理念的培养下,家中四个孩子,个个积极乐观,独立自主,

做事从容不迫,对父母尊敬有加,常怀感恩之心,亲子关系十分融洽。

父母学会不包办不代替,慢慢放手,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自由。

孩子有独立生长的土壤,他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并有能力庇护父母,为一点点老去的父母遮风挡雨。

写在最后:

舞蹈家邓肯曾说:

“你能给孩子的最好馈赠,莫过于让他完全靠自己的脚走他自己的路。”

爱孩子,不是事事干涉;

爱孩子,不是无限纵容;

爱孩子,不是一昧包办。

真正爱孩子,是帮助孩子能独立自主;

真正爱孩子,是努力为孩子提供后盾;

真正爱孩子,是默默坐在副驾驶守护。

只有父母做到这些,让孩子拥有独立人格,

他才懂得对父母的付出心存感恩,并愿意回馈父母,

让爱双向奔赴,温暖流淌,彼此滋养。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我倾心养你长大,你温暖伴我终老。

愿我们都能学会松弛养育,让孩子在自己的温暖陪伴下茁壮成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