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届“马拉松”《另一个故乡》:容身心安处,他乡即故乡

司徒昼 2024-03-12 22:03:32

文|小雨淅淅

编辑|司徒夜

我只需闭上双眼,就能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德国乡村史诗级电影《另一个故乡》,是一部长达230分钟,接近4个小时的长篇电影。

因此,它被称为了“电影马拉松”。

整体采用了大量的黑白镜头,只有少数几个特殊场景使用了彩色。

在动荡的19世纪,饥寒交迫的德国人民,通过辛劳的农耕来改变无礼的现状。

在乡愁的话题中,为观众带来了极具风味的本土风情。

1、故事:无处安放的乡愁

19世纪中期,德国北部长期处于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下。

但地方的贵族还偏偏克扣他们的税款。

所以,多数人只能通过耕地来改变本就崎岖的生活。

但主人公雅各布不同,他是与众不同的一个人。

有着对外界的向往,也有着充满智慧的头脑。

但在他的父亲看来,雅各布只是一个总想着偷懒的废物。

因此,经常对他又打又骂。

殊不知,雅各布正为了移民巴西而做着准备。

但悄然之间,他的命运已经随着现实逐渐偏离了他预想的轨道。

先是退伍回来的哥哥扰乱了他的生活。

原本,雅各布有一个互生情愫的姑娘亨丽埃特。

但哥哥却毫不在意。

他用自己的魅力将弟弟心爱的姑娘诱惑了过来。

并奉子成了婚。

这对弟弟而言,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不过,哥哥与亨丽埃特除了那一面之缘之外,并没有任何了解。

所以,结婚之后,哥哥一心只专注于自己的蒸汽机。

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孩子生病去世。

而孩子的去世也彻底唤醒了哥哥的本心。

于是,他和亨丽埃特准备移居巴西,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决定,不亚于当时和亨丽埃特结婚对雅各布的打击。

要知道,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是雅各布一直以来的梦想。

但现在,哥哥却将他强行留在家,自己闯世界去了。

与此同时,兄弟二人的母亲因病倒下了,所以,雅各布只能留在家里照顾着生病的母亲。

故事的最终,那个一心想去另一个故乡的雅各布成为了独守家乡的人。

而他本想留在家乡的哥哥,却阴差阳错去往了外面的世界。

命运对雅各布的捉弄,怎能不令人唏嘘。

2、场景:黑白世界中的彩色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复古黑白镜头,并采用了远景与微距相结合的摄影手法。

既体现出了他们所处地域的广阔,也体现出了深陷困境的人民。

对于山峰、原野、土地等各个元素来说,黑白色调最能凸显出环境的艺术魅力了。

而片中仅出现的15处彩色画面,每一幕也代表了雅各布一家人的不同时期。

或者说,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变化。

在哥哥新婚之时,新房中的彩色花束象征了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而亨丽埃特的玛瑙石,则在祭奠父亲时变成了彩色。

那时的她,正准备离开家乡去往她乡。

为数不多的彩色,让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仅有的希望,也是他们对过去的告别。

对时代的妥协。

美好瞬间虽然转瞬即逝,但对已经麻木的他们来说,这些瞬间足以让他们升起对未来的想象。

也能时刻提醒着他们已经深藏在记忆深处的过去。

而充斥着悲凉的黑白画面,透露出了那个年代人们对现实的无奈。

也让人们看到了广阔世界中,渺小的人类。

在平静的莱茵河谷地中,一个独立于此的参天巨树,矗立于此。

树下隐隐约约有几个小如蚂蚁的人影。

这一远景,也让观众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现状。

在雅各布叔叔去世的时候,金色的阳光在纺车的纱线中来回穿梭。

恬静的瞬间,也是老人对这个世界无声地告别。

在雅各布母亲重病之时,兄弟两人将其抬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中。

母与子面带微笑的看着面前的野草、野花。

随风而摇摆的纤细花枝,像极了漂泊不定的命运。

微观世界中的细节与宏观世界中的广阔相结合,让观众置身在那个动荡的年代。

整部影片的每一帧,像极了艺术。

每一幅画面,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巴沙赫村庄人民的生活形态与无声的妥协。

3、背景:贫困之中的希望

1842年,是故事开始的时间。

那时,在遥远的他乡,马克思正在进行着自己的哲学。

达尔文正在追溯生命的起源。

至于巴沙赫村,正在进行着采摘马铃薯、种植葡萄等各种基础的劳作。

而雅各布,正在沉默守旧的人群中,向往着他乡的美好未来。

他与传统的父亲相比,就像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两个不同产物。

在旧制度和新思想的猛烈撞击之下,他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变化着。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突然爆发的疾病,让无数孩童丧命与此。

雅各布的侄子也不例外。

为了生存,哥哥和嫂子踏上了离家的路途。

而雅各布,则从向往外世界的年轻少年成为了支撑起家庭的顶梁柱。

对雅各布来说,哥哥是改变他命运的唯一因素么?

其实不是的,影响他们的还是因为那个贫困的年代。

“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就移民,没什么不大不了的,生存是第一要务。”

这是来自电影中的一句台词。

对巴沙赫村庄的人民来说,宗教、地位等都不是首要的。

只有眼前看得到的日子,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既然脚下的土地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那为何不去带着希望的巴西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无数巴沙赫村庄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反抗”。

不过,对巴沙赫的人来说,当下的生活,虽然是他们迫不得已的生活,但他们会想办法去冲破这些困难。

而不是原地待命,苦等时代的变迁。

时代是需要人们去推动的。

故事的开头和结局,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心要闯世界的雅各布,为了父母成为了独留家乡的守乡人。

随着娶妻生子,他的人生也从原本的格格不入逐渐迈入了正轨。

而哥哥和嫂子也在辛勤劳作之下,在遥远的他乡有了自己的归宿。

并且,他们还拥有了另一个孩子,并给她取名“小雅各布”。

或许,小侄子便是雅各布尚未走出家乡的一个慰藉。

结语

家乡,于我们而言,是生命的起源地,但绝不是生命的唯一地。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究竟哪片土地能承载起我们的希望。

此处安心是吾乡。

而巴沙赫村庄也是如此,对老一辈的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栖息地。

但对年轻人来说,这只是他们的驻留地。

不过,年轻人终究会成为老人,曾经的驻留地也终究会变成他们的栖息地。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根”。

在沙巴赫村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民族的缩影。

也看到了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

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从不放弃寻找生的希望。

《另一个故乡》,正是我们人人都在寻找的故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