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这两年成了网红和点金棒。被戏称白财,大赚大赔。
现将种植经验总结奉上,帮你白财变宏财
白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二)白术根腐病之枯萎病
白术根腐病是白术细菌性腐烂病、枯萎病、白绢病、立枯病、疫病、枯腐病和黑色枯腐病等众多能引起白术根部腐烂的病害的总称。在白术的一生中,每一个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病害引发白术根腐病。是白术种植过程中一类重要的病害,一般能导致减产10—60%,严重的绝收。
(一)白术枯萎病
白术感染枯萎病后初表象
白术枯萎病由一种叫镰刀菌真菌引起的病害。有些资料介绍白术枯萎病也叫根腐病、干腐病,容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根腐病混淆。
枯萎病导致维管束开始变黑
地黄枯萎病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是地黄根腐烂和干腐,但是能导致地黄根腐烂和干腐的不光是地黄枯萎病,多种病害同样可以表现出地黄根部腐烂和干腐。把地黄枯萎病等同于地黄根腐病和干腐病,容易引起理论上的混乱和防治措施的失误。
白术根腐烂
1、白术枯萎病大田表现症状
白术枯萎病为典型的土传病害。
白术枯萎病的初侵染源一般都来自土壤和种栽,首先侵染白术根部和近地面或地下的的茎部。这些症状一般是处于白术枯萎病发病初期,也多处于地下,在大田中不容易观察到。
白术枯萎病侵染白术根部时,先在根部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褐色病斑,这些病斑极易扩展连接成环,同时由皮层向内腐烂,直至维管束受害。检查维管束健康与否是判断白术枯萎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枯萎病侵染根部是先侵染表皮,最后才侵染维管束的。所以,维管束观察不到症状不代表白术没有感染枯萎病。
田间的病株作为再侵染源侵染其他白术时,才开始先侵染白术外部叶片叶柄,继而向心叶蔓延,继而侵染白术根部。只剩表皮和木质部。
在潮湿的情况下,表面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容易和白绢病混淆,区别是白绢病的白色菌丝面积大,上面还会产生油菜籽大小黑色的菌核,而枯萎病不会产生菌核。根部、茎基部腐烂,阻滞水分、养分输导,地上部逐渐萎缩下垂,叶片失水青枯或黄枯,最后枯死。
白术枯萎病病菌要求高温,常在白术生长中后期,气温升高连续阴雨后转晴时病害突然发生。该病一般自4月下旬开始发生,6-8月盛发,其发病症状为根茎细根变褐腐烂。后蔓延到上部肉质根茎及茎杆,呈黑褐色下陷烂斑,地上部开始萎蔫。根茎和茎切面可见维管束呈明显变色圈,后期根茎全部变为海绵状黑色干腐,植株枯死,易从土中拔起。
2、白术枯萎病的病原鉴定
白术枯萎病的病源菌种类比较多。研究资料表明,基本都是镰刀菌引起的。
镰刀菌分生孢子
根据《菌物词典》2001年第9版,镰刀菌属于无性真菌类,镰刀菌属不全菌纲,丛梗孢目,瘤痤孢科,镰刀菌属,有性时期为子囊菌门,肉座菌科(Hypocreaceae)的赤霉属(Gillerella)、丛赤壳属(Nectria)、丽赤壳属(Calonectria)和小赤壳属(Micronectriella)等。
镰刀菌菌丝体
镰刀菌鉴定上主要根据无性时期的形态特征。
镰刀菌的种类已发现44种和7个变种。它们分布极广,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有机体上,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生活。有些可侵染多种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种病害,寄主植物达100余种,侵染寄主植物维管束系统,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维管束,并在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质,如多种植物的枯萎病。是生产上防治最艰难的重要病害之一。
镰刀形镰刀菌分生孢子
镰刀菌也不全是坏蛋。
有些对人类是有益的,如赤霉素(920)就是从念珠镰刀菌产生的。
有些可以用来生物防治,可以使昆虫染病,如嗜蚧镰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
非致病性镰刀菌还可以用来防治镰刀菌病害,如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对棉花黄萎病进行诱导防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非致病镰刀菌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
镰刀菌在植物线虫防治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镰刀菌在自然界中可分解纤维素降解有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环境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
能够侵染白术的镰刀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三种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F.solani)也叫茄病镰刀菌,在PDA标准培养基上,菌丝为白色棉絮状至奶油状。镜检大孢子呈腊肠形、弯曲,顶细胞多数钝园,基细胞稍显足状,一般2-3个隔膜,多数3个隔膜,大小33.0~42.9μm*6.9~8.7μm。小孢子卵形,假头状着生。厚垣抱子顶生、间生、或串生。
腐皮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和其它植物病原菌一样,存在着种下分化,可侵染许多植物寄主,具有多种专化型。 是多种植物的主要土传病害病原。
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
在PDA平板上培养,菌落突起絮状,菌丝白色质密。菌落粉白色,浅粉色至肉色,略带有紫色,由于大量孢子生成而呈粉质。菌落高3~5mm,小型分生孢子着生于单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顶端聚成球团,单胞,卵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少许弯曲,多数为3隔。厚垣孢子尖生或顶生,球形。
尖镰孢枯萎病病菌在自然条件下或人工培养条件下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三种类型,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圆形、肾脏形等,长假头状着生,大小5~12um×2~3.5u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多胞,镰刀形,略弯曲,两端细胞稍尖,大小19.6~39.4um×3.5~5.0um。厚垣孢子淡黄色,近球形,表面光滑,壁厚,间生或顶生,单生或串生,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最初的生长物为薄膜状,无色,而且展延迅速(4.5cm)。培养物从典型的深紫色下面偶尔呈现苍白、淡紫、葡萄酒色以至奶油色。气生菌丝通常致密、纤细,丛卷毛状至毛毡状,白葡萄酒色至毛毡色。由于小型分生孢子的形成,经常呈粉状外观。小型孢子单出、侧生。锥形的瓶状小梗很少在短的侧枝上成长,大小20-30um,基部2-3um,顶部渐窄,约接近于1.5um。在适宜的条件下,小型分生孢子呈链状排列。小型分生孢子5-12*1.5-2.5um,纺锤形至棍棒形,具有稍平展的基部,偶尔可以具有一个分隔。在许多菌株中,很少形成大型分生孢子。但有时可在菌丝侧枝上的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梗由一个生有2-3个顶生瓶状小梗的单细胞组成,或者可以形成2-3个梗基,依次生成单个的桶形至倒棍棒形的瓶形小梗,大小为20-24*3.5-4um下展的子座,有时呈系列状排列。大型分生孢子为不对称的拟纺锤形,纤细,薄壁,具有伸长的常常是尖而弯曲的顶细胞和具有小柄的基部细胞,3-7个分隔。菌丝与分生孢子不产生厚垣孢子。
3、发病规律
白术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是由镰刀菌属的腐皮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侵染发病的。
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可以脱离寄主在土壤里生存3-5年,甚至更长。这也是白术不能重茬的主要原因。
白术播种后,土壤中的病菌和白术芽子带菌作为初侵染源侵染白术根部和地下或近地面的茎部,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仅地下部根、茎和须根部分变褐形成环状腐烂,地面上一般很难看到症状。当受地下害虫伤害、机械损伤及低温干湿交替时更易发生。
白术枯萎病一般在5月底6月初田间开始看到零星病株,随着白术封垄后田间郁闭和雨季的到来,在该病7-9月份发病逐渐严重。前期已经感染的白术根部和地下茎加快病程发展,并向地上部分发展,成为再侵染源。没有发病的带菌芽子也开始感染发病,表现为芽子先发病,向下蔓延至根系, 向上侵染近地面的茎基,腐烂变褐, 造成地上部叶片萎蔫。已发病植株成为再侵染源后,释放大量分生孢子,侵染健壮白术发病。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地势低洼积水、大水漫灌的田块,发病重。7-8月份为发病盛期。白术枯萎病发生时,地下部分腐烂,地上部分枯死,轻轻一拔就能拔出地面。适宜条件下该病害从发病到全株萎焉死亡只需要两天。
枯萎病是白术的一个重要病害,发病田块率几乎是100%,常年重发生田块率30-50%,一般减产幅度10-30%,严重时绝收。
4、防治方法
白术枯萎病主要是种子、芽子带菌和土壤中病菌导致,比较难防治,是白术种植者最为头痛的问题。
1)抗病育种
培育抗枯萎病的白术品种,是防治白术枯萎病的基本办法。目前尚无优秀的抗枯萎病白术品种,寄希望业内同仁早日培育出抗枯萎病的白术品种。
2)实行轮作
最好与小麦、玉米、 高粱等禾本科植物轮作,忌与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作物如油菜、 花生、 豆类、 西瓜、蔬菜等连作,地黄地种植起码要间隔8年以上。轮作可以减轻白术枯萎病发病程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白术要求间隔年代长,一般在5年以上。如果土地资源过于紧张,可以放松对前茬作物的限制,但是,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土壤改良
白术种植前土壤改良的方法有:
一是深耕和深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容水量,减少地黄枯萎病发病条件。深耕一般应该在40-50CM,有条件的可以深松,深度多多益善,一般60-70CM最佳。基本能容纳夏季的中小雨量。
二是增施有机肥,特别是发酵好的粗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能大幅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减少白术枯萎病的发生。
三是科学使用有益微生物菌群落,改善土壤结构和抑制病原菌的滋生。
四是做好土壤消毒工作
土壤带菌发病是地黄枯萎病发病流行的主要菌源,带菌量的多少和前茬作物有密切关系。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在花生、大豆、蔬菜等枯萎病源多的地块种植白术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
噁霉灵是非常高效的真菌性杀菌剂,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对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以及苗腐菌等效果特别好,农业生产中的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沤根等都可以使用治疗!
恶霉灵在土壤中持效期长。用噁霉灵处理土壤,在土壤中不会像其它杀菌剂一样快速的失效,噁霉灵成分会与土壤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固定,更好地保持药效,同时提高灭菌活性
使用方法:30%恶霉灵每亩3000ml或99%恶霉灵每亩1000ml,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然后浅旋一遍,即可。
如果选择的地块有线虫病、前茬病害和杂草严重,可以用棉隆进行土壤消毒。棉隆是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型广谱性综合土壤熏蒸消毒剂。号称土壤消毒剂中的“百草枯”,不仅能剿灭病虫源,而且能杀死土壤中萌芽的杂草。
使用方法:播种前20-30天,98%棉隆颗粒剂每平方米4g撒播均匀,深璇入土,地膜全覆盖,15-20天后揭去地膜,深璇跑气一周后,施入化肥,深璇入土即可播种。有机肥要在使用棉隆前施入,消毒后不宜再施入有机肥,除非有机肥彻底消毒。
连续多年前茬为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时,在计划做好种栽处理的前提下,为减少亩投资,可以不进行土壤处理。
4)白术籽和芽子处理
可以选用咯菌腈等配方处理白术籽和芽子,预防土壤中病菌侵染。
5)加强水肥管理,采用高垄种植,预设防涝排水设施,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水,保证田间无积水;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6)做好田间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8份是白术枯萎病高发期,要加强田间观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同时在病株附近用氯嗅已氰尿酸或活力典消毒。
7)化学防治
白术齐苗后时用2000倍的99%的恶霉灵喷淋一次。六月中旬封垄后,用戊唑醇125g/L水乳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3%悬浮剂,80%水分散粒剂,每亩有效成分5-6克,用于叶面喷雾。20天后再喷一次。基本上能预防白术枯萎病,同时对白术有一定的控旺作用。不要盲目滥用农药,随意增加施药次数和用药量。
发病初期,精甲霜灵咯菌腈200克,搭配1.8%复硝酚钠水剂10克,再搭配腐植酸水溶肥25克,一套3包兑水50公斤灌根淋根。不仅可以防治死苗烂根,同时还可以生根壮苗改良土壤,促进毛细根增多,大大提高作物对肥料水分的吸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