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用情绪管理孩子

樊稠说育儿 2023-11-18 23:55:01

用情绪控制孩子,换来的只能是孩子的有样学样,或是奋力反抗。

真正能教育好孩子,让他茁壮成长的方式,是不带任何伤害的。

作者 | 枫子

“妈妈,班上的同学联合起来孤立我!”

前几天,儿子刚到家就满脸委屈地跟我哭诉。

原来,老师让他们课后两三人组队成团,交一份手抄报,结果儿子问了一圈,都没有人愿跟他一队。

就连平时那几个玩得好的同学,都好几天没理他了。

儿子只好去告状,但老师却叫他先反思自己。

这么过分!我当下就联系了老师,但老师的一番话却让我羞愧不已。

“开学不过两个月,你儿子就被班上的同学投诉了个遍:

玩的时候,他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吼哭了好几个女生。

他还动不动就瞪别人、骂人、摔东西,大家都怕他。

每次一发生冲突,他就动手打人……”

末了,老师还语重心长道:

“然然妈,我找然然说过好几次了,但他说您平时就是这样对他的,他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老师的话犹如当头一棒。

仔细想来,我对儿子的教育确实只有三步骤:发脾气、拍桌子、打一顿。

而这种“情绪式”的管理,虽看似立竿见影,却没有教,只有训。没有引导,只有发泄和咆哮。

并且,宣泄出来的情绪,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还会投下长长的阴影,对孩子产生持久深远的伤害。

综艺《超级育儿师》里,也有一个特别喜欢用情绪管理孩子的妈妈。

在儿子只有四五岁的时候,但凡他有半点不听话、捣乱,妈妈就会吼他。

一开始,这招特别好用。

但随着儿子的年纪渐长,妈妈越来越管不住他,所以管教的方式便上升到打骂。

如今儿子已经8岁了,不仅叛逆厌学,性格也越来越暴躁。

妈妈喊他去学习,他会大声吼回去:“我要玩到你死!”

妈妈辅导他写作业,他冲着妈妈大喊“不”。

甚至当妈妈忍无可忍,动手揍他时,他也不再默默忍受,而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向妈妈抡起拳头。

母子俩从电脑桌前打到客厅,又从客厅打到卧室。

这次,妈妈再也压制不了儿子,无奈选择了休战,但儿子却根本控制不了情绪,他愤怒地扭下床头柜的把手,狠狠地向妈妈砸去。

妈妈默默掉下了眼泪,既为自己的无能为力痛苦,也为自己教育的失败伤心。

她想不明白,自己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为何却始终教不好孩子?

育儿师兰海解释,答案就出在这里: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坏情绪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当父母的教育从来只有宣泄情绪时,孩子能做的无外乎这几种:

第一种,缴械投降,被父母的情绪吞没,自我变得弱小。你如愿得到一个乖孩子,但他胆怯、自卑。

第二种,封闭内心,对打骂免疫。表面不说话、不反抗,但是内心却是抗拒的、封闭的。你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边风。

第三种,破罐子破摔,你越骂他,他越气你,内心暗暗较劲,跟你对着干。你拿他束手无策,只能哀叹:我怎么养了这样一个孩子。

又或者,变得暴戾、冲动,你说他,他吼你。你骂他,他打你。家庭满是火药味,你最终得到一个恨你的孩子。

就像《正面管教》一书指出的:

父母情绪式的管理会带来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唯独不会带来反思和改变。

因为情绪式的教育,本质是打压,是贬低,更是羞辱。

这些负面的情绪,不会让孩子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会让他成长为你最不希望的样子。

其实,用情绪管理孩子,不仅无效,还有毒。

心理治疗师陈林艳就曾提醒父母们:用情绪教育孩子,容易养出“生病”的孩子。

她接触过一个案例:12岁女孩,中度抑郁。

就诊时,女孩就跟她说,活着没意思,与其痛苦一辈子,还不如早点解脱。

原来,从小到大,父母对女孩的管教从来都是非打即骂。

她不小心把碗摔了,妈妈上来就咆哮:

“你是猪吗?碗都端不稳!你还能干点什么!”

她考试考砸了,妈妈直接一顿劈头盖脸:

“考得这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她跟妹妹起争执,爸爸不问缘由就给她一巴掌:

“天天净惹事,养你有什么用?”

父母的坏情绪,就像钝刀子伤人,不会血涌,却很痛,让女孩不断否定自己,压抑自我,身心都备受摧残。

不禁想起教育家尼尔森博士的质问:“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这世上,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

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落在孩子童年时期的每一句恶语,每一个巴掌,不只带来了疼痛和眼泪,同时也打掉了孩子一生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就像作家海明威。

他的母亲格蕾丝是一名艺术家,性格却强悍专制,脾气也无常。

母亲对他的管教甚严,但凡他有一点做得不好,母亲就大发脾气,对他一番贬斥、打骂。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海明威,虽然很优秀,但童年时遭受的伤害和痛苦却一直像噩梦一样缠绕和困扰着他,让他患上了抑郁症。

最终,在某个早上,这个被无数人追捧的硬汉选择了吞枪自杀。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爱,是不带任何伤害的。

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若长期处于有毒的环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父母打骂一顿,再坚强的心也会被荼毒得面目全非。

而一个孩子一旦陷入痛苦、恐惧、自我否定的无限循环之中,这辈子往往很难走出来。

发自内心的改变,是需要力量的。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以伤害孩子的方式促成他的改变,而是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主动自发地变好。

1. 输出价值而非情绪

《解码青春期》的作者曾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一个孤儿,他需要被送往合适他的家庭。

但由于他总是不断捣乱,做各种坏事,所以每次不出几天,他就被新的家庭赶走。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无论他怎样恶作剧,捅窟窿,都包容他,接纳他的养父,哪怕他因无证醉酒驾驶被捕,养父匆匆赶来时,依然没有发脾气,而是输出自己价值观:

“每个人做错了事,都要自己负责,所以我明天早上再来保释你。

不要随意作践自己,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是一个机会。”

这一番话让他很受触动,在没有情绪对抗的交流中,他很快就认识到了错误。

被保释出来后,他不再自暴自弃,而是悔过上进,最后成为了著名的青春期方面的研究专家。

正如北大教授胡泳说的,养育孩子的底层逻辑,是价值观。

管理孩子时,情绪只能传染更加恶性的情绪。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唤醒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2. 关注个性而非结果

教育家黑幼龙家的儿子黑立国,从小调皮捣蛋,爱惹是生非,甚至还考过零分。

但不管别人怎么说儿子不好,黑幼龙自始至终没有对他发火,而是放下高期望,关注儿子的天性,顺养儿子。

当儿子在商城偷东西被抓时,他没有批评儿子的人格,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而是耐心询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始终相信儿子的品行。

当儿子摆烂说要上职高、当垃圾车司机时,他也没有觉得儿子完了,而是摸着儿子胳膊上的肌肉,鼓励道:“去考垃圾车的司机,大概可以考得上!”

因为没有紧盯结果,而是倾注耐心,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儿子后来不仅洗心革面,还发奋图强,一路逆袭成为医学院的副院长。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错误毁不了他,一个问题也压垮不了他,但父母的坏情绪却可以。

放下焦虑,放宽心态,多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我们才能给到孩子滋养和力量,助力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 重视关系而非管教

教育中,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也就是说,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心理学家贺岭峰也说,维护好亲子关系,才有影响力。

他曾经因为女儿一道数学题连错四次而被请家长,当时,老师毫不客气地对着他一顿痛批。

自己好歹是一位教授,却像小学生一样被训,贺岭峰心情很不好。

可回到家,他却没有发火,没有指责,而是心平气和地吃完饭,再和女儿慢慢沟通。

有次,女儿还拿着59分的卷子回家,他也没有生气,而是安慰:“将来你长大了,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59分还是95分。”

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了女儿莫大的底气,她成长得阳光自信,后来成为了出色的动漫工作者。

没有人可以靠发脾气、斥责走进另一人的内心。

教育好孩子,关系比管教更加重要,关系好了,教育才有效。

《正面管教》一书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真正优秀的孩子,靠的不是父母的咆哮与打骂。

不随意发泄情绪,多输出价值观,关注个性发展,维护亲子关系,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点个赞吧,请记住:发脾气能达到的,耐心和沟通也可以达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