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念桃说历史 2024-08-14 14:42:50

在中国历史辉煌的上下五千年之中,中原人民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的两千年间似乎都在维持自己所谓的“正统”地位,那些常年处于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是我们认知中的“蛮夷”和“匈奴”,但就是这些自古“低人一等”的存在,也曾在历史的主舞台区绽放光芒。

走入封建社会之后,经历了无数王朝更替和兴衰变化,唯独元朝做到了中国领土之最,成吉思汗铁木真作为早期蒙古的统一者,为元朝的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他所带领的蒙古骑兵,所向披靡,从南到北一统中原,甚至将战火输出国外,饮马伏尔加河。

但就算是这样强大的国家,也难以避免衰亡的厄运,随着朱元璋大军的节节胜利,元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国家衰亡的危难时刻,当年成吉思汗的后裔不得不改名换姓选择出逃。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批逃亡者的后人竟然能在六百年后凭借一首诗在四川团聚。

成吉思汗家族与蒙古大一统

铁木真从小就出生在蒙古大漠,从身份上论,他也算是贵族家庭,奈何中途遭遇变故,身为部落大汗的父亲在与仇人的冲突中意外死亡,铁木真和母亲相依为命,吃尽了苦头,但也磨练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久后在自己安达的帮助之下逐渐成长并掌握实权。

铁木真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原地区混乱纷争的现状,有意征服中原,成就王图霸业的他很早就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大致计划为先灭金国,后平南宋,但这项计划在执行时却发生了一些改变。

已经封号成吉思汗的野心很大,他不仅要完成中原的统一,还要将蒙古的领土不断扩大,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双线战争,一方面联合南宋灭金国,另一方面开始带领蒙古骑兵对外战争,波斯,伊朗等国都是成吉思汗征服的目标。

接连三次的西征计划让沿途国家闻风丧胆,就连隔海相望的日本岛,都被蒙古先后攻打三次,对于那些被征服的国家,成吉思汗都会留下一个宗室贵族在此地繁衍生息,比如小儿子托雷被留在了花刺子模,这种举措让成吉思汗的后代分布广泛。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成吉思汗的后裔就像是大树一样不断繁衍,但在元朝没落之际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不亚于成吉思汗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大元朝统治的终结者,他从乞丐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帝的位置,出于对百姓的体恤,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并没有对旧蒙古贵族进行大规模屠杀,而是允许其与汉族和亲来增加人口基数。

有些蒙古贵族被这样优待的民族政策所打动,留在中原与汉人杂居发展自己的部落,一些地处偏远的成吉思汗后裔担心此举是朱元璋的缓兵之计,所以选择改名换姓各自出逃。

当时蒙古部落的迁移速度飞快,这些后裔随着后续朝代的发展竟然消失了,但这并不代表我全然绝嗣,他们很有可能建立了自己的家族,代代相传下来,那些后人或许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是成吉思汗,但体内的血脉却是无法更改的。

蒙古人的黄金家族情结

所谓的黄金家族和中国蒙古族的宗教有关,从蒙古族的历史典籍中看,“黄金”的原意是尊佛之化身薛禅汗所建金殿,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400多年以后,随着后来社会的发展,黄金家族的含义被泛化。

学者珠荣噶先生认为,古籍中的黄金家族是可汗的代名词,后来也被解释为皇族,不久之后又演变为对成吉思汗家族的尊称,成吉思汗的姓氏为孛儿只斤,所以黄金家族又称为孛儿只斤家族或孛儿只斤黄金家族。

从学术层面来讲,黄金家族的正式提出应该是17世纪,它所指向的并不是成吉思汗本人,更多的是他的子嗣和旁系后代,因为蒙古族的上层权贵对黄金家族的血统十分维护,尤其是成吉思汗征服土地之后,为了便于管理,将它们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

这是一种可以世袭的继承权利,也是留给后人的殊荣,在黄金家族意识的驱使下,他们开始看重血脉和传承的重要性,并且一直将这种崇拜延续了下来,到1553年,来自于黄金家族的萨亦德甚至能凭借这种精神和传统建立一个国家。

可见黄金家族的号召力不容小觑,不仅是蒙古的上层贵族,普通民众对黄金家族也存在信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只接受黄金家族的统治,也就是成吉思汗后裔的统治,所以即使在元朝灭亡之后,那些零散蒙古部落的首领依然是黄金家族。

民间甚至产生了专门针对于成吉思汗陵墓的守护和祭祀礼仪 、举行周期大约为一年多,主要活动包括日祭,月祭,公羔祭等多种形式,忽必烈后来还钦定了成吉思汗的四时大典,这是一种更为隆重的祭祀仪式。

黄金家族延续的原因

蒙古之所以对黄金家族的理念如此崇敬,首先是因为成吉思汗一族统一了蒙古高原,改变了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斗争的混乱局面,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其次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们遵照他的遗言开始发动对外战争,让蒙古达到了历史上最强大的状态。

第二个原因是黄金家族对蒙古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国家建立之初实施的四等人政策并不合理,但不可否认它在蒙满汉等民族的交流之中,提高了蒙古族的地位,依靠政治手段,增强了各族人民对蒙古人的认同感。

黄金家族的延续也是蒙古人民众对祖先的崇拜和自身精神寄托的需要,这也是维护皇族权利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庞大的蒙古族群来说,黄金家族也是一种精神信仰,用来肯定他们的精神追求,其中也折射出他们的宗教崇拜和文化象征。

总体来说,黄金家族是蒙古人处于历史巅峰时期的记载,是对他们戎马天下统一中原等辉煌历史的总结,是古代蒙古人的骄傲,也就是说,这种情节像血脉一样,扎根于他们的内心,无论过去多少岁月,他们始终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成吉思汗的后裔。

六百年以后的寻回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金家族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对他们的分布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从现实的情况看,六百年的岁月摩擦,导致很多黄金家族的后裔走上了汉化的道路,但仍然有一部分人铭记那段历史。

从当时的迁移路线上看,有一部分黄金家族的后裔并没有沿着草原的路线向北部深入撤退,而是放弃了游牧的边缘生活走向内地,来到了我国的四川省乐川市。

在同兴乡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特殊的20多户人家,他们的姓氏虽然为“余”,但都坚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因为他们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本家谱,其中对自己的家族发展和渊源有详细说明。

新闻媒体的记者在发现这种情况后很快进行了跟踪报道,2004年,村里一位76岁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并非是本地的固有居民,而是在14世纪举家迁移到此,这个时间段距今已经有六百年的历史。

根据老人表述,当年他们的家族因为国家灭亡而分崩离析,为了能够在混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改名换姓四处隐居,说到此处难免让人有些奇怪。

六百年的漫长岁月,早已物是人非,有些庞枝的小部落,说不定已经在岁月的更迭中无影无踪,再加上姓氏的变化,居住场所的不断迁移,很多人都在家族传承过程中离世,至今已经有七八代人的接连更替,他们是如何确定,彼此在600年前是一家?

经过一番考证后,不难发现,让他们确认彼此的重要因素就是族谱,从姓氏看,余这个姓氏是由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铁字拆分组合而来,并且这20几户人都拥有一本除了内容之外完全一致的族谱,这就更加证明了他们600年前具有血亲的可能。

除此之外,这几户人家的族谱之中还有完全相同的一句诗,“后来穷远需相认,万朵桃花共树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表明,无论将来的生活有多艰苦,距离有多遥远,都必须排除艰难和自己的本家血脉相认,万朵桃花共树而发,说明他们本就同根同源。

这完全相同的最后一句话,或许就是600年前祖先留给他们日后相认的重要凭证。

这边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渊源,也是一种埋藏在血脉深处的家族联系,即使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侵蚀,依然可以凭借族谱中的一句诗在六百年后相认。

参考文献

[1]樊永贞,.蒙古黄金家族祖先崇拜和祭祀的传承演变[J].西部蒙古论坛,2021,(03):7.

[2]陈旭龙,陈旭凤,.黄金家族的荣耀——甘肃省白银地区蒙古族后裔族群历史文化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1,(06):15.

[3].浙博举办“大朝传说——成吉思汗与黄金家族的风采”特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3):1.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