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时我军运用的战术计划,到底有哪些作战特点?

狼行天地 2024-04-26 08:34:31
两山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1981年法卡山、扣林山拔点作战之后,在亚热带山岳丛林地条件下组织的又一次大规模进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为配合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斗争,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作战时间长达5年多,成为建国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边境战争。通过这次作战,参战部队再次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军队建设要围绕实战要求来进行的认识,使部队的作战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此后的30多年间,中国军队再未经受过实战检验,尽管部队的装备、编制、训练、保障等方面都已突飞猛进,但战斗力到底如何,仍然成为了疑问。由此,重新回顾当年的两山作战,再次认识那场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条件下的攻防作战,细思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于不忘历史,还是警思今日,都是不无裨益的。 两山作战基本是一场只有陆军参与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阵地攻防作战,而中国陆军的作战模式自解放战争之后的40多年间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对于两山作战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仍然要立足于传统的解放军陆军作战样式来进行。 从战役计划上看,发起两山作战的初衷,是为了惩罚越军在中越边境的持续挑衅,拔除其在两山地区的侵略据点,支援柬埔寨和泰国的抗越形势,为国家的政治、外交斗争服务。据此,在受领了中央军委和总部赋予的作战任务后,昆明军区沿用人民解放军传统的“牛刀杀鸡”作战原则相应制定了作战方案。决心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老山方向,重拳出击,全歼老山、662.6高地地区的防守越军,同时扩大攻占老山前哨重地1072高地和那拉地区的越军阵地,解除越军对老山、662.6高地主阵地的威胁,尔后转入防御。在此期间,相机扩大攻占八里河东山地区的越军阵地,彻底改善船头地区的防御态势。在主攻老山的同时,以一部兵力拔除者阴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 为此,针对越军部署在老山地区的1个步兵团加强炮兵一部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的1个加强连兵力,昆明军区使用了14军40师配属41师1个步兵团、1个边防团,以及大量技术兵种,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和4倍以上的炮火优势。对于据守者阴山地区的约1个团越南地方军,昆明军区使用了11军31师2个步兵团,并配属炮兵、装甲兵一部,也对当面越军形成了2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和5倍以上的炮火优势。 正是因为在两山地区集中了优势兵力火力,并发挥了解放军传统的穿插分割、先围后歼、向心攻击战术,从而比较顺利地攻占了老山、者阴山诸要点,完成了拔点作战任务。美中不足的是,在制订围歼老山地区越军的计划时,14军主要领导将40师原定118团1营的穿插路线从山脚提高到了山坡上,致使该营穿插距离延长,要从原始森林里开路通行,遇到了很大困难,实战中没有按时插到指定位置,且遭到了越军事先标定的远程重炮火力袭击,伤亡较大,未能完成预定的当天攻占所有目标的任务。 夺占两山之后,因为越军持续发起反扑,中央军委改变了原定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的决策,决心在两山地区长期对越军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配合政治和外交斗争,直到其放弃地区霸权主义,从柬埔寨全部撤军为止。从而先后抽调了国内各军区部队轮番开赴两山地区作战,在牵制打击越军的同时锻炼部队战斗力。对于越军集中兵力在老山地区展开反攻的态势,中国军队也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于老山方向,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制。 在轮战期间,各军区参战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总部的作战方针,稳持坚守防御战略,即“英勇顽强,独立作战,长期坚持,寸土不丢,大量歼敌”,在保证既得阵地不失的同时,对当面越军保持适度军事压力,配合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斗争。根据当面敌情的不同,各军区部队除坚守阵地外,还多次组织了从加强营到排规模的阵前出击,排除越军前沿要点,改善防御态势,打击越军的反扑气焰。在坚守防御作战前期,越军曾一度反复与中国军队争夺主要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全线紧张和很大困难。如果这一态势持续下去,为减少“添油”作战的伤亡,中国军队就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较大规模拔点行动,以彻底改善清水河南北地区的防御态势。 好在越军于多次受挫后主动降低了战斗强度,减少了较大规模的反扑行动,变成以小规模偷袭和袭扰为主与中国军队阵地对峙,老山战局才没有演变成令双方都感到紧张的决战之势。 在作战指挥上,两山作战之初从昆明军区到14军的军、师两级就建立了前后方指挥所,以前指为中心,主要领导均在前指实施组织指挥。其中昆明军区前指设在麻栗坡县磨山镇,14军前指设在落水洞,40师师指设在曼棍,距阵地前沿为3-5公里,而各步兵团指挥所距阵地前沿平均约1公里。后面的轮战部队也基本沿袭设置了军、师、团各级指挥所。这就保障了在轮战期间,各级主官指挥靠前,对于直接掌握战场全局,及时定下决心,果断处置情况,以及进行传帮带和鼓舞士气,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两山作战能取得最后胜利,各级指挥层的坚强领导与稳定连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两山作战进程中,按预定战役计划,14军、11军部队攻歼了老山、者阴山骑线点的越军,完成了拔点作战任务。随后根据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前指指示,各部队迅速调整部署,转入坚守防御。当越军的大规模反扑意图逐渐暴露之后,昆明军区前指果断改变了原定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的部署调整方案,积极转入抗击越军反扑的准备。由此,取得了1984年6.11抗敌团规模反扑战斗的胜利。在中央军委改变了两山作战的决策之后,昆明军区前指又指示各部队积极进行作战准备,随时准备抗击越军的大规模反扑,因而取得了7.12大战的辉煌胜利。 当部队开始换防轮战之际,昆明军区前指指示接替14军的11军,采取先次要方向后主要方向、先炮兵后步兵、先分队后机关、先纵深后前沿的顺序,利用黄昏、夜暗、浓雾等不良天候实施换防,尔后主要执行抗击越军反扑、炮火反击和组织小型出击的任务。后来每一批新的轮战部队上来换防时,昆明军区前指(及其后的成都军区云南前指)都要根据前头部队的换防经验,及时予以指导。第1军上来轮战时,正赶上越军发动“第三战役”计划,与越军进行了激烈的阵地抗反作战。昆明军区前指根据战场态势,指示第1军准确把握战机,灵活运用战术,针锋相对地以攻对攻,从而取得了1985年1.15战斗的胜利,受到了总参的高度评价。 对于越军采取的“堑壕延伸式”围逼战术,昆明军区前指指示第1军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对越军的堑壕和交通壕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打击和破坏,逐渐将越军从渗入的阵地内挤了出去,并控制了双方阵地前沿的间隙地带,从而彻底粉碎了越军“堑壕延伸式”战法,夺取了战场主动权。为了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1985年牵越作战第一步任务,昆明军区前指指示第1军发动较大规模的出击作战,一次出动6个加强连兵力,一举拔除了老山前沿的越军18个据点,取得了2.11战斗的胜利。此后昆明军区前指又指示第1军执行1985年牵越作战第二步任务,组织部队同时对越军在老山、松毛岭、那拉方向的7个据点实施出击作战,一举将其全部拔除,又取得了3.8战斗的大胜,奠定了第1军轮战期间的战场大势。 67军上来轮战后,被越军夺去了那拉前沿的211高地的2个哨位。因为总部连续催问此事,昆明军区前指承受的压力很大,命令67军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占211高地。由于准备不足和炮火支援不力等因素,造成了反击战斗失利。急于求成,忽视了实际作战中的困难,这一点上昆明军区前指也是有责任的。后来昆明军区前指指示67军积极准备,择机再战,从而取得了再次反击211高地战斗的胜利。为贯彻中央军委关于1985年旱季作战的指示,改善主要方向的防御态势,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昆明军区前指已撤销)先后指示67军组织部队实施出击,相继拔除了老山、那拉、八里河东山方向的越军多处据点。 战至1986年初,已彻底打掉了老山地区越军的正面作战气焰。后来的47、27、13集团军上来轮战时,越军再未发动大规模反扑,而转为营以下规模的偷袭、袭扰和炮击为主要作战方式,大大降低了作战强度。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命令前沿部队对越军保持适度压力,配合国家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稳扎稳打,从而圆满完成了两山地区的坚守防御作战任务。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