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流量几乎成了万能的硬通货。那么,流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除了常规的渠道之外,确实有一种很有效的手段——那就是炒作!
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炒作几乎成了快速积累流量的“必杀技”。不论是明星绯闻、网红事件还是产品发布会,只要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就能迅速吸引大量的眼球,从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流量。当然,这种炒作往往需要把握好尺度,不然过度炒作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
中国古代也有炒作的现象。古代虽然没有互联网,但人们利用各种方式来吸引注意力的手法也是层出不穷。
例如,姜子牙“直钩垂钓”就是一个典型的炒作案例。姜子牙虽师出名门,有经天纬地之能,但到70岁仍没什么出息。他想在商朝气数已尽之时,到西伯侯姬昌手下做事,然而姬昌并非轻易能见到。于是姜子牙每天到渭水旁用直钩钓鱼,并说出“愿者上钩”。此事经传播后引起了姬昌的注意,他觉得姜子牙是个人才,便主动拜访,姜子牙也由此开启了传奇人生,“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也流传至今。
还有瓦岗寨的李密,他将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成功引起了杨素的注意。杨素问他读什么书,他回答是《项羽传》,两人相谈甚欢,最后李密成为杨素的头号谋士,“牛角挂书”这一成语也由此而来。
另外,吕不韦通过“一字千金”来炒作他的《吕氏春秋》。他将该书贴在咸阳城的城门上,悬赏千金给能改动其中一字的人。这一噱头使《吕氏春秋》名声大噪,影响力大增,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杂家的一大著作。
在出书方面,古人也会通过一些方式进行炒作。比如俞羡章在书还未上市前到官府告状,声称自己刚印出来的书稿被人抢走,请求官府追捕盗贼,同时张贴告示重金悬赏“盗书贼”。此举引起众人好奇,使得《唐类函》大卖,也无人敢翻印盗版。
初唐诗人陈子昂则是借重金购琴、摔琴来扬名。他从四川来到京城后不为人知,于是花高价买下一把胡琴,吸引众人关注,又邀请大家次日到酒楼欣赏他奏乐。当众人齐聚时,他却抱琴慷慨陈词,感叹自己有才华却不被重视,随后将胡琴摔碎,把写好的诗文赠予在场宾客。此事让陈子昂的才华之名迅速传遍京都。
总之,无论古今,炒作都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古代的炒作手段更加原始一些,而现代则依赖于各种数字化工具和技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人性中追求关注、渴望被认可的一部分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