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另,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观看免费广告继续阅读。
初次进攻的挫折
1948年12月6日清晨,随着李围子的胜利消息传来,中野9纵(司令员秦基伟)的战士们还未完全从紧张的战斗氛围中缓过劲来,便接到了新的命令。此时,他们与11纵一道,面临的下一目标是夺取张围子。张围子位于双堆集东北方向,不仅地势险要,且为敌方黄维兵团部的重要据点。
战略地图前,秦基伟和其他高级指挥官仔细研究了张围子的地形和敌军部署。据点四周被浅丘和稀疏的林地环绕,为敌军提供了良好的防守优势。秦基伟决定采用分散进攻的策略,以迅速突破敌方防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己方的损失。
12月6日黄昏,随着秋风的寒冷增加,第26旅的士兵们在战斗的紧张气氛中等待着发起对张围子的首次攻击。天色已渐渐昏暗,而炮兵部队已在战位上待命,准备对敌方据点进行炮击。
当天16时,随着指挥官的命令下达,我军的炮兵部队开始了对张围子的炮火准备。大口径的榴弹炮开始轰鸣,发射的炮弹划破天际,准确落在了敌方的前沿工事上。炮弹爆炸产生的震动和巨响,在战场上形成了一片混乱。巨大的爆炸云和飞扬的尘土遮蔽了天空,前沿工事的许多部分被直接摧毁,泥土和碎片四处飞溅。
在炮击的掩护下,步兵突击队开始向敌方阵地推进。他们穿过烟雾弥漫的战场,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可能的狙击和地雷。士兵们携带着轻重机枪、手榴弹,一步步接近已经遭受重创的敌方前沿工事。
然而,随着步兵接近敌阵地,突击部队遭遇了意料之外的强烈抵抗。敌军在部分未被完全摧毁的工事中,迅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他们利用残存的掩体,发起了猛烈的火力攻击。敌方机枪的扫射和随机的炮火让我军的进攻受到了严重阻碍。
我军的突击队在逐步推进中,不断遭遇敌人的顽强防守。随着夜色的加深,视线变得越来越不利,这为敌方的防守提供了更多的隐蔽优势。我军士兵虽勇敢,但在黑暗和强大火力的双重压力下,突击的效果大打折扣。战斗中,多个小组遭遇伏击,不得不在接近敌阵地的关键时刻选择撤回。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夜幕完全降临,第26旅的指挥部评估了当前情况,最终决定暂时暂停进攻,重新组织力量。虽然这次攻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战斗中撤出的士兵和指挥官们对敌人的防守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调整战略与猛烈炮击
经过12月6日晚间未能成功攻占张围子的战斗后,第26旅的指挥官们深入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战斗状况,决定对原有的战术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一夜的休整与筹划之后,随着12月7日清晨的到来,第26旅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
12月7日早晨,战略会议后,第26旅迅速行动,根据前一晚的战斗经验,对主力部队进行了重新部署。为了更有效地突破敌阵,决定由第78团负责攻击张围子村的东部及东北方向,而第76团则负责从西北方向对敌方进行突击,形成对敌阵地的双向夹击,以期打乱敌军的防御布局。
整个白天,两个团在不同的方位进行了密集的准备工作。第78团和第76团的战士们调整了装备,检查了武器,并在分配到的区域中设置了临时前哨,以保持对敌方动态的持续监视。同时,炮兵部队根据前线观察所提供的最新敌情,调整了火炮的方位和射程。
到了当晚18时,随着太阳逐渐落下,天色再次变暗,第26旅开始了精心策划的炮火准备。炮兵部队在新调整的射击方案下,以密集和快速的节奏对张围子的敌阵地展开了急袭式炮击。第一轮炮击主要集中在敌方的前沿防御工事和瞭望塔上,力图彻底摧毁敌人的视线和初级防线。
炮火一经开打,巨大的爆炸声在战区内回响,厚重的烟雾和尘土迅速笼罩了整个张围子。随后不久,第二轮炮击随即展开,目标是敌方的指挥中心和后勤存储区,意在削弱敌军的指挥能力和后续补给能力。
这两轮急袭炮击极大地削弱了敌方的战斗力。炮弹在敌阵地上引起的爆炸连成一片,大火和浓烟将整个战区变成了一片火海。随着敌方阵地被连番猛烈的炮火摧毁,敌军的抵抗力明显呈下降趋势。
英勇突击与激烈交锋
随着最后一轮炮击的硝烟渐渐散去,第26旅的后续部队迅速动员,从刚刚开辟的突破口涌入敌阵。士兵们在夜幕和硝烟的掩护下,迅速向张围子村的两侧纵深地带发展,意在利用初始的冲击力迅速扩大战果,深入敌军心脏区域。
在前进中,崔建国班副和他的小组成员,作为突击队的一部分,带着重型火力和足够的手榴弹,沿着已经被我军部分清理的交通壕快速推进。崔建国手持一挺轻机枪,身后的士兵们则携带着额外的弹药和爆破装备,准备在接近敌方核心区域时进行决定性的打击。
夜色中,虽然炮火的照明弹时不时地照亮战场,但敌方仍利用残留的掩体和暗影,组织了反扑。敌方的反击尤为激烈,他们不仅从两翼发动攻势,还利用地形和夜色,设置了机枪点和狙击手,企图阻挡我军的进攻。
就在此时,通讯员马绍孔和他的队伍遭遇了敌军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击。一阵猛烈的炮火突然打在他们前进的路线上,导致马绍孔和几名战友被弹片击中。尽管受伤,马绍孔仍然坚守岗位,继续操控着手中的无线电设备,确保前线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畅通无阻。
在炮火和交火的双重压力下,崔建国班副和他的队伍不得不临时找到掩体,重新评估局势。敌人的火力虽强,但由于之前炮击的破坏,他们的防御已经出现了缺口。利用这一优势,崔建国迅速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冲锋,以掩护通讯员和伤员撤至相对安全的位置。
随着夜深人静,我军的攻势逐渐加强。崔建国和他的突击队利用手榴弹和机枪,清理了一条前进的通道,逐步向敌方的核心防线逼近。每前进一步,他们都不断使用爆炸包和手榴弹,对敌人的掩体和阵地进行破坏。
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小规模战斗中,崔建国的突击队成功地瓦解了敌方的多个防御点。尽管敌人试图通过反扑和夜间的袭扰来阻挡我军的进攻,但在经验丰富的班副和士兵的协作下,我军逐渐压制了敌方的活动,巩固了在张围子的控制权。
完全胜利与战后效果
随着激战持续至12月8日凌晨,第26旅的士兵们在张围子展开了决定性的攻势。夜深人静之时,战火仍旧未息,我军持续对敌方残余部队施加压力,致力于彻底消灭敌人的抵抗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崔建国班副的突击队及其它步兵单位表现出色,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的优势,不断推进,逐步压缩了敌军的活动空间。通过精确的战术协调和队伍间的无缝配合,我军逐渐削弱了敌军的抵抗力。在凌晨4时前,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突袭和包围战术,我军终于成功肃清了张围子地区的所有敌方残部。
此次战斗中,我军不仅展示了卓越的战术素养和战斗力,还取得了明显的战果。通过综合运用步兵、炮兵及夜战能力,我军共俘虏了700余名敌军,并成功击毙了敌方主力部队——223团的大部分兵力。这一战果显著,标志着张围子战役的圆满成功。
在俘虏的敌军中,包括了敌方的战防炮连长,这位连长曾率领他的部队在战斗中表现出极为顽强的抵抗。然而,面对我军的严密战术和强大火力,即便是他们这样训练有素的部队也无法抵御我军的连续攻势。
在被俘后,这位连长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慨,他对我军的战士们说:“我们是9大主力团中最顽强的青年团,可是你们比我们更顽强,你们能打败我们,别的团都不在话下。”这番话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认可,也反映了敌军在我军持续压力下的心理变化。
战后,第26旅的指挥部组织了对战场的彻底清理,同时对损失和战果进行了详细统计。战场上散落的武器、弹药被收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而战俘则被安置在临时设立的战俘营中,等待进一步的审讯和处理。
参考资料:
来自 夏宁著. 淮海大战[M].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