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翻车记:从李沁说起
最近《人生之路》上映,李沁演的巧珍被观众吐槽上了热搜。
"这哪里是村花啊,活脱脱一个营养不良的老太太。" 网友们的评价一针见血。
别说,还真不是网友瞎说。看剧的时候,我就发现李沁这次的造型确实有点离谱。30多岁的她,梗着脖子扎着麻花辫,脸涂得黑不溜秋,瘦得前胸贴后背,还偏要装出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
问题在哪?
首先是身材。在剧中,巧珍家的条件不错,能开得起拖拉机,高加林进城还能喝上冰峰汽水。这说明啥?至少是能吃饱饭的人家。
可李沁这副瘦骨嶙峋的样子,怎么看都不像是生活在物质还算丰裕的农村姑娘。
再看妆容,更是槽点满满。整张脸上黑得不自然,嘴唇眉毛都是一个色。但偏偏露出一口标准的大白牙。
最让人出戏的是表演。李沁为了表现巧珍的活泼,整个人处于一个过度兴奋的状态。开拖拉机追男人就算了,下车还要来个花式翻腿。
这种用力过猛的表演,不仅没有突出人物的青春活力,反而显得特别做作。
有人说,农村姑娘不就该是这样吗?
大错特错。
农村姑娘可以黑,但那是自然的黑里透红,而不是一脸病态。可以朴实,但绝不是刻意装出来的粗鲁。
说白了,这就是城市人对农村生活想象中的刻板印象。觉得农村人就该又黑又瘦又土,说话大声表情夸张才算"接地气"。
但真实的农村姑娘是什么样?且让我们穿越回40年前,看看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村花"是怎么演的。她们的表演,或许能给现在的演员一些启发。
从这些争议看,李沁虽然牺牲形象学开拖拉机,但终究还是对角色缺乏真正的理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光靠外表的转变和表演的卖力,是糊弄不过去的。
这就让人不得不想起那些真正成功塑造农村女性形象的前辈们了。。。
说起演"村花"的经典,就不得不提1984年的《人生》。
当时,20出头的上海姑娘吴玉芳,原本是被选来演那个洋气的上海姑娘黄亚萍的。
但说实话,当时这个决定可把剧组的人吓了一跳。
一个从小在上海长大,皮肤白皙,学跳舞的姑娘,怎么可能演好陕西农村的巧珍?连吴玉芳自己都没底。
但她没有退缩。
为了不辜负导演的信任,吴玉芳一头扎进陕西农村,一住就是好几个月。跟着当地人下地干活,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服,连发型都照着村里姑娘的样式梳。
等到正式开拍时,虽然她的脸庞依然清秀,但一举一动却是地道的农村姑娘了。她的表演朴实真切,因为她是从心里理解了当地人的生活。
这份用心,也为她赢得了当年的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同样打动人心的,还有1982年《牧马人》里19岁的丛珊。
说实话,丛珊不是那种让人一眼就惊艳的美女。但用导演的话说,她浑身上下都透着"纯粹和青春的气息"。
为了演好这个石灰窑女工李秀芝,丛珊可是拼了命。每天泡在石灰窑干活,硬是累瘦了10斤。大家都劝她别这么拼,她却说:"这样我反而有感觉了。
就是这种投入,让丛珊把一个农村姑娘的成长完全演活了。从未婚时的羞涩内秀,到成为母亲后的宽厚泼辣,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
这个角色也让她摘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吴玉芳和丛珊,一个是上海姑娘,一个是城市女孩,但她们塑造的农村女性形象却成了经典。为什么?
因为她们没有把农村姑娘简单理解为"又土又粗"。她们的角色虽然衣着朴素,但都洋溢着健康自然的光彩。最重要的是,她们是真的走进了角色的生活,而不是靠脸上抹黑、表情浮夸来假装"接地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演好农村姑娘,关键不在外表,而在内心。真诚的表演加上对生活的理解,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时光飞逝,进入新世纪后,"村花"的演绎又有了新的突破。。。
说到新世纪的"村花",不得不提2009年的《小姨多鹤》。
这部戏里的孙俪,可以说是找到了自己的颜值巅峰。一张脸上胶原蛋白满满,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笑起来我见犹怜。
有人说她太美了不像农村姑娘,但剧中就是要这么美。因为多鹤的美,才让她后面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这种符合剧情需要的美,观众不但不会觉得违和,反而会被她的故事打动。
再说《山海情》里33岁的热依扎。
同样是西北农村的"村花",虽然生活环境更艰苦,但她没有把水花演成面目全非的样子。最打动人的是那段和马德福分别的戏。
想哭却要笑,眼里含着泪,嘴角却上扬,想给心上人留下最后一个微笑。那种无奈、悲伤、释然和决绝,都在一个眼神里。
这哪是演出来的?分明是把自己的心都给了这个角色。
还有28岁时在《闯关东》里饰演鲜儿的宋佳。
她选择素颜出镜,没有刻意涂黑装纯,就是个天生丽质的农村姑娘。从一开始备受欺辱到后来奋起反抗,再到只身去投靠朱传武,鲜儿的每一步成长都让人感同身受。
这个角色不仅成了宋佳的成名作,更成了年代剧里农村女性形象的新标杆。
看看这些演员的表演,你就明白了:
演农村姑娘不是非要把自己整得面目全非。正常人的黑,再怎么黑,也是有深浅变化的。演技不是靠夸张的表情和浮夸的动作堆砌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受。
新世纪的这些"村花"们,既保持了角色的质朴本色,又赋予了她们新的时代特征。
说起农村题材的标杆,就不得不提1992年赵明明主演的《女人不是月亮》。
扣儿这个角色,可比开拖拉机的巧珍艰苦多了。每天爬山砍柴,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可赵明明是怎么演的?
22岁的她,脸没刻意涂黑,也没有丑化自己。就是自然而然的晒黑,黑里透着红润。虽说是十里八村最漂亮的姑娘,但她的美不是精致的那种,而是健康自然的气质。
有意思的是,赵明明在剧中并不瘦弱,反而有些结实。这才对嘛!天天干重体力活的姑娘,要是瘦得跟竹竿似的,那才叫不合理呢。
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穿着蓝花布衣裳,说话做事干净利落。看她演戏,就像在看一个真实的农村姑娘的日常生活。
赵明明的扣儿之所以能成为典范,就是因为她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形式服务于内容"。她不是为了演绎"村花"而刻意去装扮成什么样子,而是让角色本身的性格和生活环境自然地塑造了外在形象。
其实,真实的农村姑娘,不都是赵明明演的这样吗?
朴素但不邋遢,黑但不难看,结实但不臃肿。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说到这儿,我们似乎找到了评判"村花"演技的标准。。。
绕了一大圈,我们还是要回到李沁这个"翻车"的巧珍。
演员年龄和角色不符,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但30+演20岁,关键不在于你长得显不显老,而在于你理解不理解这个年龄段的人。
说白了,演技不是靠化妆和表演技巧就能搞定的。你看吴玉芳,人家是真的住进了农村;丛珊为了体验生活,硬是累瘦了10斤;就连赵明明,也是把农村姑娘日常的点点滴滴都琢磨透了。
所以,给现在想演"村花"的演员们几个建议:
别觉得把脸涂黑、装土气就是还原角色了。真正的农村姑娘,该有血色的时候有血色,该健康的时候就健康。
别以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就是接地气。你看热依扎,一个眼神就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更重要的是,放下城里人对农村的想象和偏见。农村姑娘也是有尊严、有个性的,不是非得咋咋呼呼才算有特点。
其实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要的不是你能牺牲多少,装得有多"村",而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这个角色,把她的喜怒哀乐都演到观众心里去。
记住,真诚永远是最好的"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