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钟楼:建成于1929年,是清代海口通商的见证

乌何有之乡大树上 2024-11-18 10:47:35

在海口市龙华区骑楼老街对面的海甸河岸边,矗立着一座造型美丽的钟楼,曾是“海口八景”之一,也是海口通商的见证。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6),海口设立统管本岛沿海十处的海关总口,国内沿海港口和东南亚各国来往商船日渐增多。直至民国年间,海口海运发通商达,港口繁荣,商务活动鼎盛。但当时海口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给交通、商务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1928年,商人周成梅发动海外侨胞集资捐建钟楼,仿照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精心设计,于1929年落成。1987年,海口又对钟楼进行改建,更换了更为先进的电子时钟,以保证报时准确不误。

这座大钟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五层,占地16平方米,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石灰勾缝。大钟设置在五楼,四面安装7块厚2公分的大理石构成直径2米的钟面,钟时刻在大理石上,并嵌上铅片涂以黑色,钟面时针长0.96米,分针长1.6米,报时的音响由2个一大一小的生铁铸成的鸣钟组成,每、隔30分钟报时一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