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存、文强两个人,徜徉在南京街头,探听来些令人沮丧的消息,打发着他们无奈的时光。但,他们很快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廖耀湘集团,完蛋了,沈阳被攻占,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杜聿明这个临时的救火队队长,要回徐州了。
对于杜聿明要回徐州,文强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连白崇禧都不看好的仗,宋希濂不敢接手的烫手山芋,他杜聿明为何非要自投罗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难道仅仅是不敢反抗老头子的圣旨吗?而对于杜聿明,舒适存却有着舒适存的理解。
杜聿明是一个听话的人,他的骨子里满了忠诚,如同生他养他的厚重的黄土地。当初,他的父亲在外地教学,他是奉了家族的意思,和曹秀清结婚,要持守家业的。是回家的父亲让他们重新进入了学堂,他才又进了榆林中学,重新捡拾起他丢弃的学业。黄埔毕业之后,他奉廖仲恺之命,到了河南,帮助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办军校,培养军事人才。然而,胡景翼的英年早逝,使得他一时无了去处,在关麟征等同学纷纷回到广州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留下,到北平为孙中山守灵。
杜聿明更是一个听校长话的学生,从太原监狱中逃脱后,几经辗转,三次入狱,险些丧失了生命,可他终于重新投入到蒋介石的怀抱。然而这个时候,蒋介石却下野了,恩公张治中又出国了。靠黄埔同学救济金生活的杜聿明,甚至连给大女儿杜致礼买一块臭豆腐的三块铜板都没有的时候,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要为校长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蒋介石复出之后,张治中把他介绍给徐庭瑶,杜聿明的一生,才焕发出别样的光彩来。无论是长城抗战,还是昆仑关恶战,他都严格秉承着校长的旨意办事,绝不退后畏缩。
杜聿明是一个把道义看得高于一切的中国传统式将领,缅甸兵败之时,孙立人等力主向印度进军,以求生路,然而,杜聿明却认为,到了印度是要缴枪的,虽然那里是盟军。于是他宁肯冒着生命危险,率领着他的部下,翻越死亡之地野人山,进行了悲壮的死亡行军,最终率残部回到了中国,蒋介石对于杜聿明骨子里的忠诚,是看透了的。或许,这次奉命的死亡行军,让蒋介石对于杜聿明的忠诚,有了极其深刻的认识。
杜聿明的仕途,是极度不顺利的,苍天给予他的机遇,实在太少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横插进一杠子,把原本的正常变作异常。报考黄埔一期,竟然错过了日期,若非陕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出面,他是进不了黄埔军校的,至少进不了第一期。在国共双方的将领里,或许就缺少了杜聿明、关麟征、张耀明、阎揆要、杜聿鑫等人。在东征中,攻打淡水城时,他要报名参加敢死队,可却发现他染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于是便让他回校治病了。而那一役,敢死队的队长,就是陈赓。在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死后,继任者岳维俊,把他们一个个赶走了,走投无路的杜聿明,竟然投了高桂滋部的一个民团,当起了副营长兼连长,没想到又被阎锡山的人,给武力收编了。杜聿明本人也进了监狱。后来,冒死逃到了南京,被反革命当作革命者给抓了,又冒死跑到武汉,又被革命者当作反革命者给抓了,历经坎坷,一事无成。而他的同学早已是师长、旅长、团长了。
或许由于杜聿明的机遇太少,因而他注重于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遇,当他在徐庭瑶手下干团长时,别的团长以为大功告成,早已放松了自我要求,唯有杜聿明率部刻苦训练,被徐庭瑶认为是天下难得的“实诚人”。在任第25师旅长时,他的同学关麟征是这个师的师长,在古北口抗战时,杜聿明临危受命,任副师长代理关麟征,坚持抗战,初露锋芒。在陆大学习后,他以敏锐的嗅觉,接受了徐庭瑶的邀请,不当副师长,当起了团长,训练出中华民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从此他的名字,便和机械化部队联结在一起。
在军事上,杜聿明最大的特点是善算,能把兵力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能把战事的细节掌控到自己手中,昆仑关一役,面对强大的日军,他能把第5军的兵力配置到具体的攻击、阻击点。在昆明解决龙云政权的时候,他能考虑到昆明街头每一个警亭、岗哨,算计着解决他们的最少兵力,能考虑到每一名滇军将领的态度,算计着要掐断哪一家的电话线,保留哪一家的电话线,最终兵不血刃,解决了云南问题。
然而,杜聿明不能算是名将,他身上缺乏的是独断专行,他是一个守规矩的人,或许他的一生,永远也读不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杜聿明是一个无论在何处,都会听蒋介石话的将领,哪怕那命令明知不可为,他也要为之,那命令,明知去送死,他也要死之,那命令,明知要背锅落骂名,他也坦然处之。或许,能为蒋介石担当,是他这个旧式军人无上的荣幸吧。
舒适存更读懂了杜聿明,他是一个对蒋介石忠诚不二的将领,但他并非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将领,也不是一个照本宣科的将领,更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将领,他敢于向蒋介石说真话,也敢于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将领,更企图改变蒋介石的一些想法。或许他的目的是出于忠诚,蒋介石对于他的建议,多数是听取的。
而所有这些,都不是杜聿明要回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的最直接理由,舒适存看透了杜聿明骨子里傲气,他认为,白崇禧不能打的仗,他杜光亭未必就不能打,未必就打输了!
舒适存确实看透了杜聿明,因为此时在葫芦岛负责东北战场善后的杜聿明,接到蒋介石有关徐蚌间作战的战略,是蒋介石、何应钦淮河战略的第一个版本,那就是国民党徐州“剿总”主力大踏步地后撤到淮河沿岸,以蚌埠为中心,进行主动防御作战。杜聿明认为,可以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