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红得发紫,口感还难吃,国家偏要种植超百万亩,究竟图啥?

兰亭序使 2025-01-04 18:11:17

文|兰亭序史

编辑|兰亭序史

海水稻,乍听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会以为,它是专门种在海里的水稻。但其实不然,它只不过是在盐碱地中长大而已。

与常见的大米不同,海水稻米生的红得发紫,像极了颗颗饱满的红宝石。

只不过,与靓丽外表不同的是,这种稻米口感奇怪,吃过的人都说难吃。

但偏偏这种难吃的水稻,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超过了百万亩。

那么,我国对这种口感极差的海水稻进行大力种植,到底图个啥呢?

海水稻的奥秘

都说海水稻吃起来口感差,但它经过多年的栽培养育,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国家眼中的香饽饽。

它不仅能生长在海边滩涂、内陆盐碱、咸水湖周围,只要是盐碱地海水稻都能成功存活。

海水稻稻苗在5月份种下,只需要五个月就能收获大批粮食。

极快的生长速度快,强悍的再生能力,让海水稻的抗倒伏性远强于普通水稻,碰到狂风暴雨也不会轻易弯折。

在海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海水代替了人工的作用,为其锄草杀虫。

这种植株极易存活,不需要人工特地施肥犁地,仅凭汲取海水中的养料就能茁壮成长。

长出来的大米含有天然可溶性红色素,颗颗饱满,粒粒分明,营养丰富。

为了推广海水稻种植,国家专门建立海水稻的专业推广和商业运营,争取早日让红色稻米端上人民的饭桌。

但是很多人不看好,这种颜色艳丽的水稻发展,只因为它干巴巴的口感。

平常的大白米饭尝起来软糯可口,满嘴都是米香。

但是海水稻蒸制的米饭黏性低,吃起来味同嚼蜡,没有米粒的香气,让人提不起食欲。

对于追求美食的中国人而言,海水稻制成的米饭实在是敬谢不敏。

然而被人瞧不起的海水稻,内里却大有乾坤。

与白米相比,海水稻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帮助肠胃不好的人疏通肠道,甚至能治疗便秘。

而且其中含有的硒是普通大米的7.2倍,防癌效果尤其显著。

另外,海水稻富含活性有机化合物 IP6,对预防结肠癌、免疫调节等方面都有功效。

现代蒸出来的红米可能尝起来口感不佳,但是研究员通过改良基因和筛选良种等技术,正在逐步提高海水稻的口感,早日让其成为人们饭桌上常见的食物。

就算科研改变要经历漫长的阶段,朴实的百姓们也会改变海水稻的做法,增加接受度。

对于追求健康饮食的现代人而言,海水稻未来或许会取代白米,成为生活中的主要饮食。

但这样一个潜力无限的品种,并非凭空而来的,而是包含了诸多人的心血。

发现海水稻

在中国多年的粮食问题上,海水稻的出现是一阵及时雨,为水稻研究员打开新的天地。

说起海水稻,不得不提发现这类植株的陈日胜研究员和罗文列教授。

1986年,两位学者在广东海洋大学考察红树林时,被海滩旁的形似芦苇的植物吸引目光。

这棵随风飘荡的“芦苇”顶端结着穗,穗上还顶着长长的芒,分明是人们常吃的水稻。

与普通水稻不同的是,这颗水稻是生长在沙滩边的盐碱地。

陈日胜和罗文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发现了喜悦,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水稻品种。

两人赶紧凑到这颗水稻跟前,仔细观察这株水稻的生长情况。

高大的海水稻株型松散,茎秆较粗,硕果累累的果实坠得水稻弯了腰。

看完裸露在外的部分还不够,两人还把海水稻刨了出来,对植物根茎做了粗略的分析。

较普通水稻而言,海水稻的根系更发达,有利于它在滩涂上生根发芽。

惊讶于新型水稻的重要发现,陈日胜研究员没等罗文列教授开口,就记录下来发现稻苗的位置。

第二天天微微亮,陈日胜迫不及待地到新水稻的附近,采集了522粒水稻种子开始研究。

一般来说,普通水稻只能在盐度低于0.1%的淡水中才能活下去,陈日胜采集的海水稻可以在盐碱度超过0.3%的土地上还茁壮成长。

而且海水稻的产量较高,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每亩产量都能十分高产。

比起在优质土地上才能生长量产的传统水稻,海水稻简直是水稻届的劳模。

2014年,陈日胜成功申请植物新品种专利,将这种海水稻命名为“海稻86”。

海水稻培育成功的消息很快引起了袁隆平院士的注意力,他主动联系上陈日胜,邀请对方和自己一起研发推广新品种。

有了水稻届泰斗的加入,海水稻的研发速度仿佛按了加速键,突飞猛进。

三年后,海水稻已经能在6%盐度灌溉条件下茁壮成长,表现最好的一株水稻亩产达到620.95公斤,海水稻研究得到阶段性发展。

截止到2021年,袁隆平院士领导的海水稻团队,已经实现海水稻稳定亩产450公斤,开始在全国各盐碱地推广种植海水稻。

拯救盐碱滩涂

我国绵延的土地上,约有14.87亿亩盐碱地,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

由于盐碱地内碱化程度过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小麦水稻等粮食根本无法生长。

滩涂地区的盐碱地还要经历海水的潮涨潮落,除了红树木可以存活外,普通植株刚种上就面临着被淹没的风险。

作为宝贵的土地资源,国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盐碱地浪费,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直到海水稻的出现,让人看到荒芜土地焕发生机的希望,和解决粮食问题的良药。

优胜劣汰后的海水稻具有优秀的抗盐碱和抗涝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和海洋滩涂进行种植,他们不惧盐碱地过高的盐酸值,正常地生根发芽结果。

就算被海水末过顶尖,海水稻凭借结实的秸秆也能屹立不倒,巍然自若。

海水稻的表面功夫了得,深入地底的根系同样不可小觑。

其根系能深入地底30~40厘米,能滞留陆地来沙,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

并且海水稻还能吸收地中的盐碱成分,经过几年的沉淀,盐碱地可以成为良田耕种其他粮食。

淡水洗田无法解决的问题,海水稻可以完全根治。

在多次的试验种植后,研究海水稻的团队尝试把海水稻带到更多的地方种植。

2017年,袁隆平院士受邀前往迪拜沙漠种植海水稻。

迪拜的沙漠酷热难耐,高达50摄氏度的气温炙烤着连绵不断的沙丘和盐碱地。

目光可及之处,只有孤零零的几颗沙漠植物还活在漫漫黄沙之上。

要在这种环境下种植海水稻,简直是痴人说梦。

然而见识过海水稻能耐的研究院们没有因为艰苦的环境放弃,而是迎难而上,攻克重重难关成功帮助迪拜种植出了海水稻。

在迪拜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应用在国家的海水稻种植上。

2018年,位于喀什地区的帕哈太克里乡收到了海水稻的种子,开始尝试种植。

帕哈太克里乡原本自古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但因恶劣的环境导致每年的产量低下。

自从海水稻种植成功后,亩产的水稻数量从2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

在喀什“安家落户”的海水稻成了当地的新兴稻种,受当地农民的喜爱。

考虑到当地的水资源分配不均,当地还尝试利用滴水灌溉方式,或者旱作滴管栽培模式种植海水稻,节省水资源。

能适应不同环境的海水稻成为国家的福音,每年利用盐碱地产出的粮食新增3000亿公斤。

曾经因粮食问题被人质疑的过去不复存在,中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成为全球的粮食输出国之一。

袁隆平院士描述的愿景中,中国未来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能达到1亿亩,每年产量更是300亿公斤以上。

现如今,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0万亩,每当微风拂过红色的稻田,人们能在沙沙作响的声音中听到丰收的喜悦。

结语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海水稻作为典型的科学创新成果,承载着无数科学家的智慧结晶。

相信海水稻未来不仅能帮助荒芜的盐碱地改善成良田,还能增大粮食产量,推动中国农业化进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