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超级大IP,没看过谁还敢提资深?

火星研究社 2024-12-20 09:29:38

提起港片的没落,可能是无数资深影迷心中的痛。

昔日的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以其充满活力+多样性的产出而闻名,也以独有的画风成就了无数经典影片,培养了许多在全球影坛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演员和导演。

其中以警匪、黑帮、喜剧、情色、恐怖等种类最具盛名。

然而,港片的黄金时代已渐行渐远。

其原因糅合了太多变量——经济变迁、与内地娱乐生态的水土不服、观众喜好的变化、流媒体平台的影响,最后只剩下了一声叹息。

近十年来,我们遗憾地看着被港片熏陶,一路学习、借鉴、茁壮成长的韩国忠武路的名导们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却鲜少能看到极具影响力的港片佳作。

虽然近几年越发关注社会话题的港片“转型”之路上也有部分如《踏雪寻梅》《年少日记》等佳作出现,但遗憾的是这些影片无一例外,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尴尬”。

要么未能在内地上映,要么票房惨淡,叫好不叫座。

更多时候,港片与影迷而言,其影响力似乎只剩下了“怀旧”属性。

只是当怀旧的大门打开后,猛然发现在我私人的记忆中,属于港片最深的印记还要数恐怖片分类。

或许也正是这些如今回顾不免感觉处处透露着贫穷,甚至有些粗制滥造,但总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奠定了我成年后恐怖片爱好者的审美。

而在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港产恐怖电影,则属于《阴阳路》系列。

01

说实话,如果不是系统地回顾《阴阳路》系列,我甚至根本不会意识到该系列一共有惊人的20部正片,可谓绝对的超级大IP。

相信即便如今自该系列诞生已经二十余载,每每谈起《阴阳路》系列,都不会有人否定其是香港恐怖片经典代表的江湖地位。

在《阴阳路》系列问世之前,港产恐怖片的画风似乎更多地局限于传统鬼怪故事,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较深。

这些影片往往融合了民间传说和传统宗教元素,最为经典的代表就要数林正英的“僵尸”系列,以及《倩女幽魂》系列。

《阴阳路》相较这些大前辈们而言,则显得更为潮流化+多元化。

作为一部融合了恐怖、灵异、惊悚、情色、喜剧元素的电影,《阴阳路》几乎每一部都像是“香港现代都市传说故事集”,由山村奇谈的传说、民间传统的迷信,渐渐转化为贴近都市生活的鬼魅怪谈。

该系列的故事多取材于市井中广为流传的灵异事件,以及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包裹在香港本土文化元素之中,很容易带给观众一种“实感”,从而衍生为极强的“代入感”。

而代入感,则一直是我认为恐怖片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多年来,欧美恐怖片在我的审美系统中多以“恶心”“不适”为主,而亚洲恐怖片,尤其是中式恐怖片之所以后劲极大,正是因为够接地气的情节,够熟悉的场景,够日常的生活描写所汇聚而成的“随处可见”的代入感。

值得一提的是,《阴阳路》的多元并不局限在选材,更多时候还体现在叙事画风。

某种程度上来说,该系列将港产恐怖片与其他类型片的融会贯通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恐怖元素定位,还能看到恐怖喜剧、恐怖爱情、恐怖情色等多种画风的小故事穿插其中。

在整个系列里,由固定的主演演绎不同的单元故事,更有利于增加观众对整个IP的黏性(当然,我不排除是因为“原班人马”更顺手、好用、具有性价比)。

古天乐、雷宇扬、罗兰在该系列中几乎人人都留下了极具符号化的角色形象。

讲真,时至今日我深知罗兰奶奶是位德艺双馨、极为慈祥之人,但仍然不耽误我一看到她就想起“鬼后”AKA“龙婆”的心理阴影。

而每一部中时不时加盟的诸如麦家琪、黎姿、李慧敏、蔡少芬、陈松伶这些当年正当红的不同风格的大美女出演,也是一大看点。

02

和所有的中式恐怖片一样,《阴阳路》系列所聚焦的故事多数都逃不开“因果”。

每一个故事的角色多因生前遭遇的不公含恨而亡,最终转为厉鬼大闹“阳间”,只为寻求“被看见”“还公道”“得解脱”。

虽然故事的精神内核并无新意,但于1997年问世的第一部《阴阳路》却奠定了该系列一个重要的核心结构——分段式叙述。

其形式极其类似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不同的是每个单元故事之间会有明显的情节交织。

作为开山之作,第一部由谭朗昌、郑伟文和邱礼涛联合执导,以三段式故事组成。

在此之后,该系列便由邱礼涛独挑大梁,接手执导了2~6部,而这前六部也被不少该系列的影迷认定为拥有“最纯正的血统”之作。

到了第八部,随着固定主演之一的古天乐的退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了《阴阳路》走向颓势的标志。

在此之后的《阴阳路》水平之参差,几乎可以与温子仁执导vs温子仁监制的水平参差有得一拼。

直至2003 年,《阴阳路》共开发19 部系列作品,也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长寿的恐怖系列影片。

2017年,在该系列迎来了20 周年之际,邱礼涛携手古天乐、罗兰再度回归该系列,拍出了致敬意味浓厚的《常在你左右》,也让《阴阳路》系列在第20年达成了20 部作品的圆满。

如果你是该系列的老粉,不难看出《常在你左右》的片名乃至故事内核,都源自邱礼涛为该系列首次独立执导的《阴阳路2 :我在你左右》的呼应。

该片不仅在开场直接放出《阴阳路》的经典配乐,更是直接搭配罗兰献声,仍旧保留了单元故事交互穿插叙述的经典结构,以一场车祸下的三组人物所组成。

一是由古天乐和佘诗曼饰演的警察CP,二为失去未婚夫的蔡卓妍与肇事者张智霖和林家栋的三角关系,三是由林雪和苑琼丹饰演丧女的夫妻组。

邱礼涛通过三组故事的交织,完成了一幅阴阳之间,人&鬼交互的因果拼图。

人生的无常,执念的无奈,让该片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人性寄托”,虽是恐怖分类,却平添不少温柔的触感。

只是时至今日,交互式叙事早已不再新鲜,纵然遵循系列作的故事模式颇有怀旧氛围,但总免不了一种“命题作文”的呆板。

在越发挑剔的观众审美面前,毫无新意就成了落寞的原罪。

如果要说《常在你左右》带给观众最大的触动,可能也就只有古天乐在这20年间,带领观众见证了该系列乃至香港影坛的兴衰岁月。

03

最后,请允许我将《阴阳路》的时间线拉回私人的记忆点上。

在记忆中,我第一次接触到《阴阳路》是该系列的第六部《阴阳路:凶周刊》。

当时还年少的我在老爸眼中还“不配”看这类成人恐怖片。

但青春期总是多叛逆,某日趁着爸妈不在家,我便斗胆约上几位同班好友来到家中打开了DVD观看此片。

也许是先入为主,该片不仅是该系列于我而言记忆最深的一部,更是PTSD最严重的一部,甚至现在回想起来不少片段仍旧记忆犹新。

红裙、高跟鞋、锋利的伞尖;

女星自杀、无良媒体、周刊预告杀人。

这些或重口或新奇的元素汇集,对当时沉迷动漫还没什么阅片经历的我而言那是相当具有冲击力,也让我垂直入坑,疯狂补课之前整个系列片源。

至于此之后该系列我究竟坚持看到了第几部早已记忆模糊,只是如今回看这个故事,让我还有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理由。

——聚焦于传媒本身,和大学读新闻毕业做杂志现在干流媒体的我的工作息息相关。

《阴阳路6:凶周刊》是该系列首次打破三段小故事叙事结构的里程碑,甚至连此系列一贯的“道德训诫”都摒弃了不少。

邱礼涛执导的前六部之所以被《阴阳路》的老粉奉为经典,如今以专业的角度看来,除了故事本身带来的新鲜感尚未被磨灭之外,更重要的是,其非常擅长以小本拍出现效不太粗陋的质感这一“神功”。

比如《凶周刊》中古天乐失去关键记忆而引发的时空错乱的那一幕,疑幻疑真的镜头语言玩儿得出神入化。

遗憾的是虽然《凶周刊》抛弃了“道德训诫”,但以成熟的精神状态重看该片,最大的致命伤却是“三观不正”。

惨死的记者不算大奸大恶,古天乐饰演的黄sir何其无辜,黎姿饰演的女鬼更是无理取闹。

而《阴阳路》留给我的除了再也找不回的新鲜刺激之外,还有一份戏外的感动。

因为该系列结缘的古天乐和罗兰成为忘年交,情同母子传为佳话。

现年89岁的罗兰终身未婚,也无子女,她曾在节目中声称:“把古天乐当成自己的儿子”。

古天乐也确实将她当作母亲看待,除了日常照料,甚至在每年春节前夕,古天乐都会和她一起吃饭,以免她一个人独处。

正是因为古天乐的呵护,让她的晚年生活多了更多幸福感。

这种“人情味”在如今越发崇尚自我的社会中实在难能可贵.

细细想来,其实在这些古早的缺乏资金、特效支持的影片之中,处处透露的人工痕迹,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人情味”呢?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