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行,莫大于孝

圣女生活 2024-09-24 15:17:54

文/梨江水

《孝经》是以“孝”为中心,是比较集中地阐述儒家伦理思想的著作。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于秦汉之际。作为中国传统的十三经之一,它是十三经中经文最短的一部,虽仅有1799字,但它阐述的道理却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人人都必读《孝经》,因为它主张把“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终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是“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而这些对于现代社会的伦理和秩序的维护,也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值得我们去钻研学习,尤其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灌输学习和教育。

在《孝经第七章》(三才)里,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孔子讲完五种孝道以后,曾子大赞说∶“这孝道太伟大了!真是博大高深呀!”孔子说∶“孝道就好像天上的日月和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它是天经地义,更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它的自然法则,人类从它的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应自然规律,对天下人民施行政治教化,因此他的教化不一定要严肃才能成功,他的政治不一定要严厉推行才能治理。”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在生活里,如果一个人把“孝”做好了,那么她就会得到《孝经》里“三才”的保佑,这里的“三才”就是天、地、人的合称,意思是顺天、应地和民心。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那么这个人做任何事都很容易成功。

举个身边的例子来说,在小学的附近,往往会有很多家商店开门营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李阿姨家商店的人总是进进出出,而张叔家的商店几乎没有学生光顾了。我本以为是张叔家的商品种类不够齐全,质量不够好才会这样,但经过几次买货发现,他们两家的商品种类和产品质量并没有什么差别可言。

最根本的差别在于人。经常买东西的人都知道李阿姨人比较随和,对进店的孩子和大人都笑脸相迎,而张叔则恰恰相反,他不但经常板着一副门神脸,甚至有人进店他也是爱理不理,这也就是孩子愿意去李阿姨家商店的重要原因了!

对于做生意,他们两家本身都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但人和却只有李阿姨一个人占有。而且李阿姨不仅对顾客好,人还十分孝顺,左邻右舍都说,她对她的婆婆特别好,在她婆婆生病卧床期间,她经常为婆婆擦洗身子,顿顿做可口的饭菜,还经常看到她搀扶婆婆在屋里走来走去的锻炼,旁人都说她婆婆没有多长寿命了,但在李阿姨的精心照顾下,她婆婆的精气神却越发得好起来,两人经常像像母子一样有说有笑,和谐相处。

人之行,莫大于孝。李阿姨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蔼可亲,她的生意之所以会好,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她的心里有“孝”。而心里有“孝”的人,凡事都带着“善”前行,而当“孝”字成为她的人生准则时,她就会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那么她就很容易能成功!

所以说“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说“孝”是众多品德中最根本的德行。只要内心有“孝”,道德的小树才可以在心灵深处扎根,根正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根蒂牢固才能开花结果,万里飘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