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伊朗,做好单挑西方的准备,掀开全员对抗世界的战略模式!

聪明的高猛人 2025-01-06 22:09:03

伊朗,真的失去了往日的光芒?这曾经是中东地区的风向标,用代理人武装撬动局势,用宗教意识形态号召盟友,风风火火了几十年。但最近几年,尤其是2024年,人们发现这个“强者”似乎有点跟不上节奏了——面对以色列的空袭选择按兵不动,胡塞武装战场上表现疲软,甚至连最热的加沙问题也只是在外交声明中划拉几笔,没啥实质动作。人们不禁要问:伊朗这是在战略克制,还是已经被外界的压力逼到了墙角?

先来看看2024年以色列的空袭。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双方就像天生的对手,几十年来你来我往,硝烟不断。但这一次,情况有点特殊。以色列在叙利亚境内连续发动空袭,而伊朗呢?按理说,它该怒吼、反击甚至秀肌肉,但现实却是:低调得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要知道,2019年时,伊朗面对类似的空袭可没这么安静,虽然没和以色列全面开火,但也搞了不少动作,比如通过真主党发射导弹、增加威慑。但这一次,反应稀稀拉拉,像是装睡了一样。

再说胡塞武装。这个伊朗在也门扶持多年的代理人组织,算得上伊朗的“好牌”。2024年的红海危机,胡塞武装确实上了前线,但表现呢?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和2019年用无人机精准打击沙特石油设施相比,这一次的动作不痛不痒,甚至让外界怀疑:胡塞武装是不是在“自己玩自己的”?或者说,伊朗对它的控制力已经明显下降。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想问:伊朗是在忍,还是忍无可忍?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很明显——它正在失去自己在中东的威慑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国际上也失去了“靠山”中的热度。中俄作为过去对伊朗较为友好的力量,似乎都在悄悄调整策略。2024年,两国都减少了对伊朗的高调支持。这一点,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曾经是中俄和伊朗联合支持的“铁三角”,但随着中俄对叙利亚政策的调整,伊朗的角色也变得尴尬起来,甚至有点像那个“被排挤的第三者”。

这种态度转变并不是毫无征兆的。早在2015年伊核协议时期,中俄对伊朗的支持就曾经历过起伏。当时,随着协议的达成,中俄转而聚焦自身利益,而非单纯对伊朗的支持。如今,中俄对伊朗的态度再次转冷,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一点:对大国来说,伊朗的角色并非不可替代,甚至可以被牺牲。这种变化对伊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讲真,伊朗在国际上的失势,其根源还是在自己家里。一直以来,伊朗都在内部政治和资源分配上挣扎得厉害。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博弈几乎成了常态,但问题是,这种政治僵局拖累了国家的整体发展。保守派试图通过意识形态和军事扩张保持国家的影响力,而改革派更倾向于改善经济、缓和外交。但双方谁都不愿意退让,导致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伊朗的目标总是很大,但步子迈得却很小。

再加上经济上的长期困局,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伊朗的经济早就被掏空了不少。虽然它努力推动“抵抗经济”,试图靠内部循环渡过难关,但现实是,这种模式根本不足以支撑它在中东的“雄心”。一边是国内经济的千疮百孔,一边是军事预算的不断膨胀,伊朗正在被自己的野心拖垮。

其实,伊朗这种战略被动的局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后期,伊朗也曾陷入类似的困境。当时,它依靠真主党等代理人武装试图维持影响力,但由于国内经济的严重压力和外部的多重打压,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主动收缩。这一次,似乎是历史的重演。尽管伊朗仍然在中东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这种影响力正在被快速稀释,甚至可能再次被边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代理人模式虽然一度是伊朗的“杀手锏”,但这种模式显然不是长久之计。依赖代理人武装带来的威慑力,终究比不上自身实力的积累。而代理人组织的表现也并不总是尽如人意——胡塞武装的低效和不稳定就说明了问题。

当所有外部支持和内部资源都处于消耗状态时,伊朗的未来无疑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更重要的是,在中东这片土地上,规则正在悄然改变。过去“拳头硬就是老大”的逻辑正在被“灵活布局、利益优先”的策略所取代。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2024年,中国通过数字货币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在能源和科技领域布局。相比之下,伊朗的“死磕”式抗争显得不合时宜。

当然,伊朗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从“光环”中走出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如果伊朗能够在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上找到突破口,平衡宗教野心与实际需求,也许它还有机会打破这个循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