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飞,小鸟也一样飞
林子大了,有大鸟也有小鸟。
大鸟因为大,目标也就大,受到同类生存竞争的排斥,树敌的可能性骤然增加,猎人也无时无刻都在惦记。
小鸟,因为小,毫不起眼,就少了很多顾虑和牵制,可以自由自在飞翔,实现一个个看似微小却又甜美的“小确幸”。
人生贵在立志,这当然没有错。
但这个“志”有多少是合理的成分,又有多少是可能的成分?
志向宏大固然美好,但不容易实现,也未必适合自己。
与其“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折磨得心力交瘁,毋宁先着力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目标,这反倒来得更加切实,让一个个小成功,累加成一个大成功。
大有大的美,小也有小的乐。
有人所以累,是因为尽力而为的同时,忘记了量力而为。
乌鸦凭什么当明星
在《伊索寓言》里,除了狐狸、狮子、狼、羊等动物外,乌鸦也是频频出镜的明星。
在鸟界,乌鸦是很聪明的,聪明到连睿智的伊索,也褒贬不一,难以定性。
乌鸦是鸟类中的模仿高手,当看到水鸟擅长捉鱼,便认为既然皆为同类,自己一定也能捉鱼。
于是,乌鸦学着水鸟的捕鱼姿势,一头扎进水里捉鱼。结果,运气好的,狼狈不堪地成了“落汤鸦”;运气差的,赔上性命反而让自己喂了鱼。
据说,就是因为有了这种惨败的经历,有的乌鸦能轻松叼起浮在水面上的死鱼。
效仿别人,也是成功的一条途经,但也显得冒失。
然而,这样的冒失有时却很管用,可以赶跑自己的惰性,激活自己的筋骨,一番折腾,歪打正着,开掘出全新的自己。
也许,伊索将乌鸦归为复合型“鸟才”。世界这个大林子里,哪有复合型的不善模仿?
鸟界的老油条
久经考验、阅历丰富的鸟,并不怕人。
当见到持枪打鸟的人,它不往高处飞,也不逃到树枝上,而是径直朝猎鸟者飞来。
这些鸟界的“老油条”,迅速飞到猎鸟者脚下,然后迅速而从容地“扑扑”高飞,使猎鸟者措手不及,迷失目标。
等猎鸟者反应过来,端起枪,调整距离瞄准,鸟儿早已远走高飞。
打鸟高手都知道,打鸟要保持合适的距离:靠得太近,惊飞小鸟;离得太远,则打不准。
身边人和身边事,因为缺乏一定的距离,很难保持应有的客观和清醒。
我们往往败于“近”:伤我们最深的,是身边人;害我们最惨的,是身边事。
做人也好,做事也罢,时常保持一种认知上的距离,显得尤其重要。
想远走高飞的麻雀
为了求得生存,每年季节变换之际,大雁就要冬南夏北迁移。
他们展翅天空,开始充满艰难和变数的行程,着实令人赞叹。
每当雁群跃跃欲飞时,它们的邻居如麻雀之流,也开始坐立不安,纷然骚动。
这些定居的留鸟,不由自主也想着跟随大雁一同远征南飞。
人类的盲从不亚于斑鸠,不知有多少人做出了人云亦云的傻事。
人云亦云的根由,在于缺乏自信,在于自己不了解自己,在于我们怠惰的天性。
多数人虽然机心复杂,却毫无主见,全然接受肤浅煽情的理念、似是而非的道理、随波逐流的共识。
一旦看到别人有所行动,车动铃铛响,就闻风而动,随声附和,一窝蜂跟进,最终落个听人穿鼻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