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自184年黄巾大起义开始,朝廷威信扫地,军阀割据局面渐成,189年董卓专权后,更是群雄并起,各路诸侯纷纷招兵买马,以图大业。
在最终形成曹、刘、孙三分天下之前,先后出现过几支看似很有希望的势力,比如有入主东汉朝堂的并州牧董卓,坐拥四州的袁绍,正宗四世三公背景的扬州牧袁术,雄踞河北的公孙瓒等等,但终都如落花入泥,凋零无踪。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徐州刺史(后为州牧)陶谦,也曾一度很有号召力、并想觊觎天下的,奈何此人盛名之下难当大任,不到两年时间,就被以曹操为主的敌对势力秒成了渣渣。
一、起点很高的陶谦
年轻时的陶谦声名很好,是性刚直、有大节、好学、清廉的杰出青年。
185年,东汉讨伐羌胡叛乱的大军中,陶谦、孙坚、董卓等老牌诸侯就已经随军建功了。
188年,黄巾军复起,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起用后来在曹操手下都成为大将的臧霸、孙观平定叛乱,在徐州站稳脚跟。
东汉十三州的最高长官就是刺史,后来刘焉建议改成州牧(比刺史的自主权更大),所以刺史和州牧基本是一个档次的地方最高长官。
188年时,陶谦就已经是徐州刺史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老牌割据人物中,这时候董卓是并州刺史,刘虞是幽州牧,189年刘焉是益州牧,韩馥是冀州牧,190年刘表是荆州刺史。
而188年时,其他后来起势的名人中,袁绍是中军校尉,袁术是虎贲中郎将,曹操是典军校尉,公孙瓒是骑都尉,刘备更只是个安喜县县尉,只有孙坚还凑合,是长沙太守。
你就说陶谦的起点高不高吧?
193年,陶谦听从王朗和赵昱的建议,主动示好东汉朝廷,被任命为徐州牧,其事业达到巅峰,当时的徐州是民富粮足,人才济济,周边的难民纷纷投靠。
二、曾经也想领袖群伦,却被贾诩击碎梦想
陶谦并没有参加190年的关内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但看到袁氏兄弟从此海内闻名后,他也眼红了。
于是,陶谦也想掂量一下自己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份量。
192年董卓被杀,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当时著名的东汉宿将朱儁正在牟中赋闲,陶谦就联合大伙,共同推举朱儁为太师,准备起兵讨伐李郭逆贼。
当时响应陶谦的,居然也有九路诸侯,包括孔融、周干、应劭等人,甚至连不喜欢做官的、65岁的当世大儒郑玄都愿意出来为他站台!
可惜,当时李傕手下有个超能算计的神人贾诩,贾诩说朱儁是汉室忠臣,只要召到朝廷来为官,陶谦的联军不攻自破。
果然,朱儁进朝廷任太仆,陶谦也失去了讨伐李郭的门脸。
这是陶谦人生中唯一一次有可能登高一呼的机会。
三、当上徐州牧后,陶谦整个人就突然黑化了
陶谦被朝廷任命为徐州牧后,整个人设突然黑化了。
1、和反贼联盟,坑队友,还给自己惹来灭顶之灾
193年,徐州下邳的阙宣造反,自称天子,一贯打着力挺东汉旗帜的陶谦,此时居然和阙宣联盟了,攻占了兖州的几个小城。
陶谦占了新地盘后,直接和阙宣翻脸,把人杀了,还吞了人家的兵马,成了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更要命的是,陶谦新占的地盘,是曹操的,这下子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193年时的曹操,刚练成了自己的青州军,正提着刀到处刷人头呢,陶谦此时与正在上升势头的曹操正面为敌,绝对是最大的败笔。
至于后来陶谦害死曹操的父亲曹嵩(有争议),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陶谦的实力可能在曹操之上,但军事能力显然差远了,联合、稳守、招收人才等等,才是上策。
193、194年,曹操两次讨伐陶谦,陶谦连吃败仗,瞬间败光老本,自己也在忧惧中病死,才有了后来刘备接手徐州的大馅饼。
2、陶谦至少有三个能人,后来分别成为三国的重臣
陶谦不是没人用,比如赵昱、臧霸等,但他都不予重用。
另外还有三个人很有意思,他们都是离开了陶谦之后,分别在曹操、刘备和孙权手下成了极有份量的重臣。
1)王朗
王朗在曹操手下是和钟繇齐名的,历曹操、曹丕、曹睿三朝的重臣。
历史上的王朗才华横溢,为官正直清廉,可不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口中的什么“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2)张昭
张昭就更有名气了,东吴管仲式的人物。
孙策临死前,曾经托孤张昭,和刘备托孤诸葛亮的手法完全一样:
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孙策说,如果孙权不行,你就取代他!
3)麋竺
麋竺是徐州当地绝对的大土豪,资产过亿,从194年就跟随刘备了,后来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
刘备成功拿下益州后,麋竺被封为百官之首,比诸葛亮的地位还高:
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
陶谦在193年当上徐州牧前,一直表现得非常稳健和忠诚,各方面实力虽不是特别突出,但总体上是向好的一方实力派。
所以他的突然黑化显得十分诡异,史书也无剖析,真是令人费解之极。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