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两次相亲未果,七年兵的我第三次探家时,终于遇见了对的人

史乎友文 2024-08-12 22:46:36

投稿/李国荣

编发/史乎文乎

注:为使得大家阅读流畅,文章包含虚构情节。

1970年11月底,十九岁的我,从公社中学毕业班报名入伍。经历了征兵体检、社会调查、接兵干部家访、发放入伍通知书、领取新军装后,在1970年12月26日,我如愿走进了部队,开始了十三年的军旅生涯。

在我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中,我历任战士、文书(1971年底)、班长(1974年6月)、排长(1974年底)、副指导员(1977年)、指导员(1980年)、副营股长(1983年)。在副营股长的职位上工作一年后,在1984年3月,我离开了工作和生活了十三年的部队,转业回到地方。

回首往昔,回看往事,十三年的部队生活增强了我的体魄,提高了我的能力,磨砺了我的意志,是我七十三年人生旅程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同时,在这十三年的军旅生涯中,“胃病”和“相亲经历”,也可谓是两件最让我难忘的事。

说起我的胃病,那还是1972年跟随连队,在部队农场劳动生产时,不幸患上的病。在团卫生队查明病情后,我随即控制了饮食,但效果并不明显,我的胃病开始逐年加重。到1973年底,我的饭量减少了一大半,体重也减轻了将近二十斤(此时的我,身高一米七五,体重只有一百二十斤),整个人看起来是无精打采、面黄肌瘦。

就在此时,上级领导指示,让我们连队前往沙漠地区进行勘测工作。但当时的我很不解,因为我们连队属于机械化连队,在沙漠里行动,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领导已经下达了任务,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带领下,我们连队还是积极地为前往沙漠地区执行勘测任务做准备。

当时,我们连长和指导员在经过研究后(当时的我,是连队的文书),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就是把此次勘测任务分为两部分完成,第一步是先寻找合适的路线,确保连队前行通畅;第二步,是在连队前行通畅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勘探测试工作。

计划已经确定,但因为当时要去的沙漠地区距离我们连队营地较远,交通极为不便,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必须要在勘测区的就近点提前备好车辆用油和必要的生活物资,以便在勘测中使用。因此,在连队大部队出发前,连长和副连长(指导员和副指导员留在连队,继续准备大部队出发前的工作),带着我和通信员小李,坐着从营部借来的一辆吉普车,先到目的地进行各种物资的准备工作。

在跟着连长出发时,我的胃病已经十分严重(当时就连吃止痛片都不管用了),但任务重要,当时的我想,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这胃病掉链子。于是为了分散胃痛的注意力,我买了一挎包的生姜随身携带着,胃痛时就吃一些,而痛辣结合下,我的胃病倒也有了一些缓解。

就这样,我们一行人,在牧民老乡的带领下(因为不熟悉环境,我们请了一位牧民老乡当向导),在沙漠里考察勘探,进行各种物资的准备工作(我们吃住也都在牧民老乡家的蒙古包里)。准备工作完成后,紧接着,在营地的大部队也按照计划,顺利地到达了勘测地点。

等全部人员都到齐后,我们便在连长和指导员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进行勘测工作。很快,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圆满完成了勘测任务。任务完成,我跟随大部队回到连队营地休整了几天后,又开始跟着连长和指导员再次返回沙漠,进行小范围的勘探测试。

这次,因为是技术性工作,所以我们带着必要的仪器设备。同时,因为有了第一次勘测的经验,我们也是轻车熟路,不到半个月就再次成功完成了勘测任务。勘测任务完成后,上级领导随即派连队进入该地区进行拉练,以检验效果,结果也是准确无误。因为这一系列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任务圆满完成,我们连队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夸奖和表扬。

上级领导满意,连长和指导员高兴,全连战士开心,我更开心,因为在牧区生活的这一个月里,因为生活单调,在饮食只有牛肉、羊肉、奶茶和奶豆腐的情况下(没有任何蔬菜水果等食物),我的胃病竟得到了好转。并且,在回到连队后的半年里,我胃痛的次数是越来越少,到最后,竟再也没有痛过一次。

到今天,转眼四五十年过去了,我的胃病究竟是如何痊愈,是吃了生姜,还是吃了牛肉和羊肉起的作用,我也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总归结果是好的,就此,困扰了我三年的胃病,彻底消失了。并且,在当年年底(1974年底),在我当兵四年时,我也成功提了干,被任命为一排排长。这一年,我二十三岁。因此,直到今天,我都认为,1974年对我来说,是十分幸运的一年。

提干后,在我熟悉了一个月排长的工作后,连长和指导员就催促着,让我抓紧时间回家探亲。一是,当兵四年,四年没回家了,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而且恰逢1975年春节将至,还能借此机会,回家跟父母一起过个团圆年(连长和指导员都对我非常好,我知道,这是他们的一番心意);二是,提了干,工作进步了,生活也不能落下。当时,我们连里的八名干部(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三位排长和司务长),除了我,都已结了婚。而我,当时已经二十四岁,也是时候该考虑婚姻,这一人生大事了。

于是,在1975年1月31日(腊月二十那天),我穿着崭新的四个兜军装,拎着给父母、弟弟妹妹和亲戚同学带的礼物,踏上了第一次回家探亲的路程。但说实话,当时的我,虽然已二十四岁,但心里还是没有考虑过结婚成家的打算。此次回家,更多的是想看看父母,看看弟弟妹妹,看看亲戚同学,看看那四年不见,久违的家。

而那一次,也是我十三年军旅生涯中,唯一一次在家跟父母和弟弟妹妹,一起过的团圆年。现在想起那一大家人,想起那温馨的场面,真挚的感情,还是让我情不能已,潸然泪下。同时,在那次探亲假中,因为考虑到我年龄不小,再加上已经提了干,父母就极力地托人给我介绍合适的对象。

在那次为期二十天的探亲假中,我记忆最清楚的是,在公社工作的二姨给我介绍了一位在公社供销社工作的女售货员(比我大一岁),可因为一是当时的我没有结婚的打算,二是我们两个也不合适(见了面,我俩都没有什么话说)。虽然回部队前,母亲一再嘱咐我,回连队后,一定要给人家写信,不能断了联系,但我因为排长工作繁忙,也没有跟她写过一次信(但因为是当时的我没有结婚的打算,所以这次并不算失败)。

等到1976年,我当排长第二年,第二次探家时,因为我已二十五岁,亲朋好友们都十分关心我的婚姻大事。记得那次,远在上海的二姨母给我介绍了一位姑娘,姓许,是上海一中学的公办老师。在二姨母的撮合下,我俩见了面,吃了饭。对于许老师,我心里其实还是比较满意,而许老师,也感觉我挺合适。

但经过部队调查后,结果是否决。在当时,如果我坚持跟那位许老师继续下去,结果就只能是转业。但就算转业,最难的事是不能保证我可以转业到上海(当时安置部队干部转业的方法是,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因此,考虑到现实因素,这次相亲,也是无奈只能以失败告终。

就这样,一年的时间是转瞬即逝,转眼来到了1977年。此时的我,也已经被任命为二连的副指导员。在这一年里,我在领导的关心下,也认识了一位附近医院的女卫生员。可遗憾的是好事多磨,因为实际原因,结局和上次的相亲一样。就这样,我第二次相亲,也以失败告终。

到此时,我心里其实也有了一点压力。毕竟,当时的我,已经二十六岁。连里与我同岁的三排长,都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就这样,怀着复杂的心情,在1977年6月底,我第三次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程。回到家后,在战友、朋友和高中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最直接的介绍人是陈俊同学,他和他的父母为我这次相亲做了很多工作),我认识了当时在县水泵厂工作的女职工,小杨。

小杨1972年高中毕业后,就被招工到该水泵厂,成为了一名正式工人,她的家庭情况与我相似(条件都很一般,但恰是门当户对),家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我跟小杨,是两情相悦,一见钟情。小杨二十四岁(比我小两岁),身高一米六一,白白净净,穿着朴素,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我一见到她,我就知道,这就是我心里最适合的人。

经过她和她全家人的认可,又经半年多的书信往来(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了部队的调查和批准),在1978年1月21日,在我第四次回家探亲时,终于如愿与未婚妻小杨结了婚。当时的我,已经二十七岁,已经快要到部队要求的最晚结婚年龄(二十八岁)。

虽然我自1974年底就提了干部,领上了每个月52元的工资(在七十年代,部队干部的工资是以级别为经纬的,排长,23级,每月工资是52元;但副连长,副指导员,甚至有些连长,指导员,也是23级,因此工资也还是52元)。但因为家里条件十分拮据,我每个月的工资都攒下来寄回家,补贴了家用。

可以说,到我结婚时,我家里仍然是一无所有(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具)。因此,在回家结婚前,我先到市里花180元购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然后又花50元购买一张木床(在1977年12月,经过包装后托运到家)。到最后,我回家与小杨结婚时,身上就只剩下了300元。

当时,我俩结婚很是简单,不仅没有举行婚礼,甚至就连结婚照都没有拍摄。所以直到今天,就算几十年过去了,我心里还是十分感谢我的妻子,这些年,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一直到1978年5月,她第一次来部队探亲时,我俩才在县城照相馆里补拍了一张合影。

庆幸的是,我跟妻子,虽然既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种,也不是坚持冲破阻力,定要自由恋爱那种,但却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最适合的夫妻。到今天,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路,虽然其中不乏有酸甜苦辣和各种坎坷,但我们两个,还是坚持努力,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构建起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我们有一儿一女),把儿子女儿培养长大,让两位老人也颐养天年(都是九十岁以上高龄)。因此,如今已年过七十的我跟老伴两人,每每说起,心里也是十分满足。

—完—

2 阅读: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