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动真格”?催三胎不成,专家出“好主意”,你赞成吗?

郭嘉聊健康 2024-08-12 03:16:10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决定着劳动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尤其是一些青年和中年人,是我们国家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但是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表明,我们国家当前已经出现了全面的人口老龄化,与之相对应的生育率也在不断下降。

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在生育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多措施,可是效果仍然不佳。

现代青年出于各种原因,普遍出现了不婚不育主义的思想潮流。

也有专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好主意”。

而这些“好主意”良莠不齐,有些有着实施的可能性,有些却是无厘头甚至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

一、生育率与政策现状

根据《2024年中国生育报告》所表明的数据来看,截止到去年年末,与同期的数据相比,我国人口总数减少了208万人,这已经是连续两年在指标上面出现了负增长。

出生人口数量不断的下降,比上一年要下降约55万。

这个数据要放眼到全球去,和那些主要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已经是处于末尾。

这个数据也可以直接让我们认识到,国家生育情况所出现的危机。

从报告显示的生育意愿来看,在9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现在基本上也是二三十岁。

就是在这一批人里面,他们的生育率相较于他们的上一代而言,是很低的,用直线下滑形容也不为过。

就此我国的生育政策也出现了多个角度,多个阶段的演变。毕竟政策的出台一定要符合当地的社会实际现状。

从建国以来,生育政策经历了计划生育、生育严格控制等阶段。

而针对近些年来出生率下滑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国家开始逐步放开三胎政策,由一个城市试点开始逐步向全国推广。

截止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普遍实行了三孩政策。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撑,各地在采取实际措施方面也有一定的变数可以遵循。

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地方性的规章来鼓励生育,例如生育补贴、育儿津贴等等。

与之相对应的,政府也增强了地方的婴幼儿保护保障体系。这些措施的背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家对于三孩政策的重视和实施。

二、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年轻人不愿意进行育儿。

而这只是浅层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更是涉及到了经济、文化等等的多个方面。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压力。

现在社会年轻人普遍收入不高,尤其是一些初入职场进行打拼的,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金钱,来供妻子和孩子的生活所用。

而我们知道现在物质水平的提升,对于育儿成本的提高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将他抚养成人经济独立,背后所需要的成本时间和精力都是不计其数的。

以最简单的为例,现在的房价对年轻人都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很多都是在租房子。

在这个情况之下,哪里来的时间和金钱,去抚养孩子呢。基于此很多年轻人都选择推迟结婚或者说不结婚,来逃避这个负担。

生育率下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女性职业发展和生育率的变化。

现在男女权的不断平衡,女子也可以自由的选择职业,没有说一定要在家里相夫教子。

在这个情况之下,很多女性发现很难平衡职场和家庭当中的关系。

照顾孩子的责任会和自己工作的发展出现一定的冲突,因此很多女性就会选则推迟生育甚至说不生育。

在此观念转变之下,生育不再是被每个人认为必须经历的阶段。

更多的像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性阶段,只当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进行生育。

因此观念思想的开放,也会让生育率出现一定水平的下滑。

三、专家的“好主意”极其社会评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规范。

而出台政策并不是说简单的草拟、发布即可,其背后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

其中不乏向一些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或者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专家,来进行办法和需求的征集。

而对此,有部分专家就解决生育率下降,鼓励青年人生育这个问题也提出了不少“好主意”。

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主意一看就是可行的,有些主意细细一想却发现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专家提出的第一点建议是提高生育补贴和福利。

这一点的实行可能性是比较高的,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解决经济压力所带来的不育问题。

从具体的例子来讲,可以通过延长产假、提供育儿津贴等等的方式来鼓励人们进行生育。

这种福利和补贴必须要直接到达个人可支配财产名下,不能说可有可无的,甚至无形之中设置一些阻挠手段。

专家认为,这种措施的表现往往是根据生育孩子的数量给予。

如果说迎合了国家政策要求生了二孩或者三孩的话,生育补贴也可以出于鼓励的目的进行翻倍。

但具体的执行,还要根据地区政府的财政剩余和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进行斟酌与衡量。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创新想法,由只有女性的产假演变为男性也可以放“产假”,学名叫“育儿假期”。

这些育儿假期还是有薪资的,拿着薪水却在家里照顾孩子,这也会让男性抛弃掉一些工作上的顾虑,从而提高生育率。

第二,扩大医保报销范畴,将与生育有关的医疗技术纳入医保。

医保报销,指的是根据个人缴纳或者说国家财政堆积起来的基金池,来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予以报销的社会行为。

在传统的报销观念上来讲,生育技术是不纳入医保范围的,而这也不算一些重大疾病。

但是为了提高生育率,专家学者提出了这一要求,比如说可以将一些产前检查、新生儿护理,甚至说试管婴儿的实验手术费用等等都纳入到医疗保险之中。

基于此,家庭在医疗、就医方面的经济压力会减少,生育的安全性和积极性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第三,扩大义务教育的保障范畴。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来为幼儿园的支出提供财政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专家提出这个政策的初衷,是让家长放心对幼儿园的管理。

毕竟幼儿园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道关,是学前教育最为集中的体现。

倘若国家重视学前教育的建设的话,无疑给孩子家长就自己子女的学前教育提供来心理保障,相当于打了一针强心,家长的顾虑也会与之相对应的减少。

第四,扩大政策支持。

例如说一些住房补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这些政策往往是涵盖范围较广的,但是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比如说对于生三个孩子的家庭,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对于满足国家政策规定的家庭予以表彰,在房子的购买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补贴等等。

这些都会从多角度来降低父母的经济压力,进而使得他们可以开始着手考虑生育问题。

除此之外,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措施。

比如说就有人认为,如果说去世之前没有任何子女的话,那么他的遗产继承权就要受到限制,甚至有一部分要上交给国家所有。

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是对人权的一种剥夺。

继承权解决的是死去以后财产的分配问题,而没有一条法律规定说这些财产就属于国家。

这很显然混淆了个人财产和国家财产之间的独立概念,进行了混同。

无子女者,他们的继承权也可以归亲属所有,不一定要给自己的子女。

如果说用法律法规进行限制的话,容易引发民众的不满,反而与设立政策的初心背道而驰,使得民怨四起。

总结

生育率的下滑与不育主义的兴起,已经成为了我国现发展阶段较为普遍的困难之一。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也可以归根为多种,其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压力。

于此国内许多学者从经济政策和技术支持上面,提出了多种可行性的措施。

有些是符合发展情况和实践现状的,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采取性,但有些措施就显得较为荒谬。

出于政策执行的考虑,一定要在尊重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国家的发展。

对于人口政策调整的同时,不能对基本人权造成侵犯。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1.经管学苑 2024-05-24《中国生育报告2024》

2.试管知识 2024-07-12 《2024年生育政策新规?2024年比较新计生政策?》

3.平说财经张平 2024-03-02《国家要“动真格”了?催三胎“无效”后,专家出“好主意”》

1 阅读:596
评论列表
  • 2024-08-12 22:00

    为生孩子的家庭减负是必然要做的,这样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 2024-08-14 23:22

    我们热烈欢迎专家多生?基本上一个生一个?[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