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糖尿病的“报警信号”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李裕明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病人数达1.164亿。那么,当身体出现了哪些“报警信号”提示有可能得了糖尿病呢?
01“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多尿:
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量可达3000~4000毫升,甚至可达10000毫升以上。这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糖升高但却无法全部为人体所利用,那么多余的“糖”只能通过尿液排出,小便中含“糖”导致渗透压增高,使得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简单来说,也就是高血糖导致了渗透性利尿,因此出现“多尿”的症状。
多饮:
糖尿病患者小便增多,水分大量经尿液丢失,导致口干、口渴,刺激机体主动饮水。也就是说,排尿增多导致饮水增多,而饮水过多进一步加重了排尿增多。
多食:
葡萄糖是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但是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机体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因此,患者出现食欲亢进(多食)症状。
体重减少:
由于糖尿病患者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那么只能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尽量维持正常的能量供应,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导致患者日渐消瘦,体重减少。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糖尿病患者还可以出现一系列非典型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伤口易感染和(或)不易愈合、视物不清、视力下降、下肢麻木、餐后3~4小时出现饥饿感、心慌、乏力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有无糖尿病或其疾他病。
02血糖监测是识别糖尿病重要方法
除了上述糖尿病症状外,监测血糖对于发现及诊断有无糖尿病至关重要。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有:随机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随机血糖:
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监测的血糖,正常值应<11.1毫摩尔/升。
空腹血糖:
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监测的血糖,正常参考范围:3.9~6.1毫摩尔/升。
餐后2小时血糖:
临床上所说的餐后2小时血糖并非指随意进食2小时后测得的血糖,而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监测的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指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或标准馒头2两,分别于空腹、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抽血查静脉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应<7.8毫摩尔/升。
若空腹血糖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处于6.1~7.0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则为空腹血糖受损;若空腹血糖处于6.1~7.0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则为糖耐量减低。临床上将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尿病前期,即血糖高于正常,但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的状态。此时应尽早干预,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03糖化血红蛋白
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
我国一直采用的诊断标准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加上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或者加上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者加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最新颁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首次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诊断标准之中,即糖化血红蛋白≥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