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军大举反攻俄本土,俄乌冲突再次成为全球性热点。据新华社8月14日的报道,俄国防部在周三的通告中表示,截止到当日为止,入侵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已损失2300人,仅在过去的24小时内,俄军就消灭了乌方270人,摧毁了16辆装甲车。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表示,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持续取得进展,当天在该州的不同方向“推进了1-2公里”;乌军总指挥瑟尔斯基也表示,乌军控制区扩大了10%,达到1097平方公里。
对于目前在库尔斯克的俄乌战事,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军事战略专家格雷塞尔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此前在乌军打击下溃不成军的俄军,目前在该地区已经重新站稳脚跟,“表现比上周要好”,而乌军虽然也保住了目前的阵地,但未来的前景却并不妙,甚至当前拥有的优势“可能很快就会转变成为劣势”,原因很简单,要维持在库尔斯克的占领区,需要支付“巨大的军事成本”,这是乌克兰几乎“无法承受”的。
格雷塞尔强调,表面上来看,乌军占领区不小,而且还在持续扩大,但这其实对俄更有利,因为这就扩大了战线,延长了乌军的补给线,莫斯科“拥有更多武器、弹药和人员,可以在更长战线上投入使用”,而乌军则缺乏这一能力;泽连斯基应该早已意识到,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只是“勉强够用”,既不会让乌军彻底击败俄罗斯,也不会让乌克兰面对俄军进攻时“无法生存”,在这种“半死不活”的温饱状态下,乌军难以维持在库州的军事行动。
此外,奥地利联邦部队前参谋、军校主任雷斯纳也不看好反攻俄本土的乌军前景,他表示,乌军在两个方面已经失败了。一方面,乌军的“闪电战”已经失败。策划此次入侵库尔斯克的指挥官就是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而正是他在前年创造了哈尔科夫大捷,很显然,瑟尔斯基企图复制哈尔科夫模式,但最终失败了,因为奇袭只在前72小时有效,目前这个窗口早已过去,俄军正在整合,“增援部队正在持续抵达”。
另一方面,乌军在库尔斯克的行动,“未能迫使俄军在其他战线上做出调整”。俄军宁可调拨义务兵增援库尔斯克,也并未挪动在顿巴斯地区的主力,就算兵力有所回调,那也是来自哈尔科夫地区的“北部集群”。恰恰相反,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依然强劲,最近几天持续在奧切列季涅、托列茨克取得进展。这与咱们的预测也是一致的,咱们说过,不管是库尔斯克,还是顿巴斯,手心手背都是肉,普京都不会放弃,“围魏救赵”行不通。
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军虽然占领了大片俄罗斯领土,而且攻势似乎还在扩大,但局势的转折点似乎正在来临,乌军迄今没有取得任何有战略价值的战果,既没有占领库尔斯克首府,也没有拿下库尔斯克核电站,只能说“提振了士气”、“博取了眼球”、“制造了麻烦”、“赢得了军援”,其他则乏善可陈。
当然,目前库州战事纷繁复杂,俄乌双方都不会完全说真话,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也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俄国防部表示,乌军已经损失2300人,而入侵乌军只有大约1万人左右,这个损失已经超过了20%,而一旦一支部队战损率接近30%,基本上就会丧失战斗力,毕竟构成一支部队的,除了前线官兵外,还有后勤保障、指挥中心的直属警卫部队等非一线人员,而战损的往往是前线士兵。表面上看,30%的总体战损率貌似不高,但单论前线战损率,可能已经接近一半了,所以在抗日战争同古会战时,杜聿明二〇〇师11000人只损失2500人,就要求撤军。
按照这个理论,乌军就算不是失去战斗力,那也应该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了,但据澎湃新闻13日的报道,俄罗斯库尔斯克代理州长斯密尔诺夫亲口表示,目前库州“局势困难”;报道称,为抵御乌军攻势,俄军着手在库尔斯克“挖掘40公里长的反坦克壕”。因此,如果乌军真的已经战损20-30%,那说明损失惨重,基本失去战斗力了,俄军又何必挖掘这么长的反坦克壕,此举凸显了俄军缺乏信心,这就自相矛盾了。
因此,目前俄乌在库尔斯克地区的战局的确扑朔迷离,真真假假,难以看清,但总体来说,前景对乌克兰依然是不利的,包括欧洲智库和其他西方人士,其实都不看好乌军的未来,毕竟双方整体实力在这里摆着,胳膊再横,也扭不过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