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台型”风机批量倒塌,都是低价竞标惹的祸?

环球零谈谈 2024-09-12 06:03:10

来源:微博视频截图

撰文 | 维小尼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211篇原创

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再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人类那些五十年、百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和各种国标、行业标准,越来越不够用了。

在这次“摩羯”台风登陆的海南省文昌玉兰湾附近,有五六台风电机组被折断。这些风电机组项目全部采用抗台型风机,从风机规格来看,其项目为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50m/s;21449#测风塔100m高度15m/s;湍流平均值为0.11。需采用IEC IC以上级别或满足条件的IEC S级风机。

50年一遇,符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为何会导致批量风机倒塌?是标准不够用?还是低价竞标导致相关配置出现问题?又或者是面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有更多提升空间?

图:文昌风电场招标要求。

01

50年一遇,还没发电就遇到了

据第一财经和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这个项目的大体情况是,文昌风电场一期最初建成于2008年,是海南省“十一五”重点工程,也是海南第一个大容量风电项目。在改造升级前,该项目共有34台风机,总装机容量为52.5MW(兆瓦)。

目前,该风电场正在进行“以大代小”增容改造项目。文昌风电厂“以大代小”增容改造项目是海南省首个陆上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拟拆除原有除#27、#33风机外的32台风机,在拆除风机点位以外选址新建16台6.25MW抗台型风机,总容量增至104MW。

这次被台风折断的风电机组大概有五六台。项目还在扩建当中,目前还没有发电。

另有业界人士向媒体表示,拟新建的16台6.25MW抗台型风机,项目已吊装了13台,计划今年10月完成。一台6.25MW抗台型风电机组总造价上千万元。

这个项目此前是文昌玉兰湾的一道风景线,很多游客喜欢到这里打卡拍照。

这次改造升级,没想到还没完工,就遭遇“摩羯”这一最强台风。

尽管项目招标风机规格为“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50m/s。”,但仍低于“摩羯”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这次摩羯台风登陆距离项目最近距离仅为7公里,最大风力可能达到了83米/秒以上,超过了招标的要求,也远超《GB/T 31519 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中风电机组抗台标准要求。

台风“摩羯”是继2014年“威马逊”(70米/秒,17级+)之后登陆中国最强,也是建国以来登陆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强秋台风。

所以,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对媒体表示:“这次真是天灾,没办法。一是这次台风太厉害,是历史上也少见的极强台风。二是机组还在施工中,没有正式投运,也是主要原因。”

为什么没有投运也是主要原因呢?因为风机没有通电,机组偏航、变桨等抗台风策略没法运行。

文昌玉兰湾风场没推毁前,是一道风景。 来源:风电世界

02

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为何不够用

从客观原因看,天灾确实是主要原因。但是,面对这种极端气候,我们就没有办法吗?或者遇到类似天气,就必然会发生这类悲剧吗?

其实也不是必然。

因为在这次台风袭击中,就有一些附近的风机没有倒塌,也有一些深远海的风机也抵抗住了台风的袭击。

这说明,光从规格看,一句“抗台型”风机设计,以及可以抗多少等级的风力是不够的,还要看风机各个部件的参数是否匹配。同样是抗台风,同样是50年一遇的设计,技术参数是可以不一样的。

既然2014年已经发生过“威马逊”这样超过17级的台风,风速也达到过70米/秒。甚至1969年登陆汕头的第三号台风的平均风速达到过75米/秒。而这次在海南登陆的摩羯台风,登陆时平均风速为68米/秒,没有超过1969年的台风。从理论上看,业主方的风机选型应该按最大可能台风强度设计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平均风速。如果考虑到不同时点,台风的不同部位和阶段,风力的破坏是不一样的。

台风影响阶段中,包括台风前部外围阶段、前眼壁阶段、台风眼阶段、后眼壁阶段和后边缘阶段。其中,台风眼阶段的影响几乎不会对海上风力机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但台风眼壁阶段对风机的冲击就很大。

Hao Wang,Tongguang Wang等人在Renewable Energy杂志发表的论文就认为,基于IEC设计风条件计算的台风外围影响具有60%~90%的安全裕度。因此,即使在受到一些台风影响的情况下,一些海上风电场仍能继续运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结构安全性达到完全可靠的水平。比如,6MW海上风力机在台风眼壁冲击下的响应明显超过了IEC设计工况的计算值,增量超过35%。

这些数据表明,即使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也无法涵盖台风引起的响应。

所以,对于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标《GB/T 31519 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标准需要一定的宽裕量,才能应对频繁的极端天气。而且在选址上也非常讲究,在台风经常登陆的地方,是否真的适合建风场?需要重新考量。

03

应急预案也非常重要

台风是地球上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复杂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台风对海上风电机组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影响巨大。

经过这么多年的认识和积累,对台风的规律性已有一些掌握。在我国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上,风能资源最多的省份均位于台风活跃区。沿海最易受超强台风侵袭的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台湾、浙江和福建等地。

台风对海上风电机组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构成威胁,严重的叶片损坏、塔架倒塌、基础倾覆等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很多进军海上风电的风机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和秘籍。

除了技术方面外,对极端天气的预测,以及做好相关预案也非常重要。比如文昌这个项目,既然风机没有通电,机组偏航、变桨等抗台风策略没法运行,那提前准备好备用电源,是否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气候突发情况肯定意想不到,但抗灾的同时防灾减灾才尤其重要,未来,像暴雨内涝、山洪暴发、高温干旱、寒潮冰雹等自然灾害会越来越频繁,这对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布局和投资,提出了更高质量要求。

但不管是标准的提高,还是技术参数以及各配件的高质量要求,还是备用电源的配套,甚至塔筒材质的要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提高报价,品质除了产业链管理和技术创新外,也需要用金钱做保障。

现在风机整机价格一降再降,风电行业面临严重的“低价恶性竞争”,业主开发商又喜欢以低价选择中标者,以省去各种审计要求,这其实埋下了整个行业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患。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目前,在风电项目的风电机组招投标中,年度加权平均中标价以及大量单个项目中标价,都已经低于风电机组的成本。

以6.25MW机型(不含塔架)为例,其直接材料(仅考虑构成整机的各种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以及构成整机的主要材料,包括电缆、高强度螺栓、润滑油/脂等)成本约为1200元/千瓦,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质量控制成本、物流成本约为200元/千瓦,在不考虑研发成本、营销和销售成本、管理费用、间接费用、环境与社会责任成本的情况下,机组成本已接近1400元/千瓦。

而中国陆上风电机组(不含塔架)的加权平均中标价已经从2012年的4000元/千瓦,降至2023年的1500元/千瓦,2024年1—7月进一步降到1400元/千瓦。部分项目的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甚至低于直接材料成本。

业界呼吁,在低价恶性竞争中,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生产者无法获得利润,背离了市场价值规律和基本的商业原则,扭曲了价格机制,对风机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巨大伤害。

只有良性竞争,才是各行各业创新活力的源泉。希望站在新十字路口的中国风电行业,迎来新的重生。

-------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经济损失600亿!网红餐厅被“摩羯”撕碎!多台造价上千万风机被吹断!

[2]华夏风电:秦海岩:中国风电行业面临严重的“低价恶性竞争”……

[3]界面新闻:风机扛不住强台风?“摩羯”为何造成海南多台风机损毁

[4]每日经济新闻:多台造价约千万元风机被台风“吹断”!项目招标规格为“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50m/s”,业内人士:这次真是天灾

[5]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学术论文 | 海上风力机抗台风设计风荷载适用性评估研究

[6]风电世界:摩羯台风登陆,“抗台”风机有点拉垮

[7]风芒能源:“摩羯”过境,海南文昌多台风机断裂,行业如何应对“风险”?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2 阅读:1356
评论列表
  • sun 13
    2024-09-13 15:03

    业主,保险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一起扯皮[呲牙笑]

  • 2024-09-12 11:02

    弱智观点[得瑟]你就说符合不符合标准就是了。风机倒了,你猜人家业主会不会比你更在意[呲牙笑]

  • 2024-09-13 11:40

    这些都是还未建成运行的风机发电机,设备不能控制风机叶片朝迎风的方向偏转,导致台风从侧面吹倒了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