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英雄被顶替,将军真假难辨,29年后撒切尔夫人:我得去美国

心言聊历史 2024-03-27 17:51:09

1949年,菲士廷就任驻港英军总司令。刚到任,他便向民众打听起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事情......

相信有些朋友看过2009年大陆出品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其中的故事主角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113团上校团长刘放吾。

1926年9月,出生于湖南桂阳的刘放吾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后参加过一二八上海抗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著名战役,均战绩出色。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为了侵占仁安羌油田,发动4个师突袭缅甸。这时的缅甸还属于英国殖民地,英国防守军队在毫无准备和军事部署的情况下很快被日军突破军事防线。英国士气一蹶不起,缅甸就此沦陷。然而此时的缅甸对于中国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甸缅公路一直承担着运输盟国物资的重任。缅甸沦陷后,盟国的石油、钢铁、武器、药品等物资无法运往中国,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战场后方资源补给被切断,情况十分严峻,于是,中国十万远征军决定入缅作战。而此时,缅甸的英国驻军也向中国发来了援助请求。

日军已将英军的弹药、医药及粮食等物资全部隔断,而且还加上了两道封锁,直接让英军没有办法接近水源。由于粮水不济,在烈日的炙烤下英缅军干渴难熬。原本早已精疲力竭,再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死伤严重,整个部队已然完全崩溃。

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先期到达的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连夜调整了部署,令113团团长刘放吾即刻带兵渡河接应被困英军。经过三个昼夜的激战,113团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一举击溃日军一个整编联队,迫敌弃尸700多具后向南逃窜。是役,刘团长救出了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官兵7000多人和500多名英美的传教士与记者。重获新生,这些人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军队万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役轰动英伦三岛,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精良装备”的光辉战例,英国当局给了参与指挥解围之战的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很高的荣誉。高兴之余,孙立人也表彰了战功卓著的刘放吾团长,并由上校团长荣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暂发了一张奖章执照后由孙立人保送到陆军大学第七期受训。

都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刘放吾转长

学成归来后,性格温和敦厚、不慕名利的刘放吾并没将自己曾经的战功放在心上,也不懂去讨好有权有势的高层,便只得到一份闲职,工资极低。面对工作中的贪污腐败,他更是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如青莲一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因此,遭到排挤出局是必然的结果。

于是,这个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抗日英雄,生活每况愈下,连养活自己的家人都变得非常困难。在昔日战友的帮助下,不得已做起了煤球生意,虽能糊口了,可社会地位却一落千丈。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只有唐朝诗人陈陶的这首《陇西行》,才是刘放吾一生的执念,其他的都在时光里变淡。

1950年,曾在仁安羌大战中被刘放吾救下的英军炮兵团团长菲士廷已经官拜中将军衔了,他被任命为英国驻香港的三军总司令。当他上任后,时时会想到当年中国团长的拼死相救,要不是他,岂会有自己今日的风光无限,感怀之下,便想要报答当年的救命恩人。然而苦于不知道恩人的姓名,于是,他开始了四处探访。

不多久,菲士廷司令寻找恩人的事就传遍了整个香港,且被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算计上了。

一天,一个叫林彦章的中国人,经过包装后,挺着腰板,用军人的步伐走到英国驻港司令部的门口,要求见菲士廷将军。(因他认识一个曾在国民党军中的吴姓团长,这个团长曾在战场上与菲士廷相处过,便经常听他聊起这段往事。说者无心,听者却有了意)菲士廷听他说得有板有眼,跟当年的战场情形十之八九都能对上,便欣喜若狂,立刻给了林彦章一个大大的拥抱,还设宴招待了他。席间,林彦章表示自己生活上有困难,菲士廷二话不说又立即慷慨援手,最后还满足他的要求与之留下了许多亲密的合影,这些合影后来便成为了林彦章招摇撞骗的法宝。

初次见面之后,林彦章三天两头都要去造访菲士廷的司令部,菲士廷也够意思,直接将他的事告诉了港督,并与港督一起又去拜访了他,这件事一度轰动了香港。

如此顺风顺水的行骗,让林彦章越发的大胆。他利用自己“英雄”的身份吸引来很多投资者一起做生意,越做越大,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了大富豪,并开始涉足房地产生意。

1963年3月,林彦章集资了1000万港币,在当地以菲士廷的名义开发了一处豪宅,取名“菲士廷新邨”。他将这处豪宅吹得天花烂醉,但事实却大相径庭,结果有人举报了他。

1963年8月23日下午1时半,警方持港督及行政局签署的手令敲开了他寓所的大门。逮捕之后,即按港英当局制定的条例,将其驱逐出港。

蜂窝煤制作

而此时的刘放吾依然在卖着自己的煤球,且生活依然清苦。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好多人家都开始使用煤气了,刘放吾的煤球只有偏僻一点的乡村才会用了,每天他都会拉着煤球走很远的路去送货。

自从林彦章被戳穿后,香港媒体就发布了很多文章,以寻找真正的中国远征军团长。这时一个叫方宁的人出现了,他曾是当年跟随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的一个属下,他说:“当年由孙立人将军下令带兵解围仁安羌英军的就是刘放吾团长。”

刘放吾所在小镇的人也看到了此类文章,随即便传开了。人们无不对这位隐姓埋名的将军肃然起敬,他们称他的煤球为“将军煤球”,当地经营煤气行的李宜荣先生更是主动找上门,帮他转行做煤气生意。这种刚刚兴起的生意才让刘放吾的家境渐渐好起来。

1977年,刘放吾的儿子将他接到了美国居住。淡泊的人走到哪里都一样,在美国,他依然不对任何人讲那段抗战的经历。

而此时的菲士廷依然还没有找到刘放吾团长,直到1992年的一天,已经退出政坛两年的撒切尔夫人在纪念仁安羌大捷50周年前夕悄然赴美,事情才迎来了该有的柳暗花明。

1992年4月初,英国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仁安羌大捷50周年庆,撒切尔夫人却奔赴美国,他要去看望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在下榻的芝加哥卡尔登酒店的大厅里,撒切尔夫人俯下身,紧紧握住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的手,他就是刘放吾团长。撒切尔夫人非常感激地对刘团长说:

“老将军,我听到过很多关于你的故事,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听到你怎么打赢这场战争的事情。你当初救的这些英国军队、美国传教士,想想看,现在他们的家庭已经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了。这些人的生命都是你救的。我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对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席话说得老将军热泪盈眶,他还是那句话回答:“我是军人,打仗是我的职责,英军是并肩作战的友军,当友军遇到危难的时候,解救他们,也是应该的。”

这样的刘放吾怎能不叫人敬佩!因为这个老人,中英两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撒切尔夫人会见刘放吾

1995年,刘放吾将军与世长辞,享年95岁。幸好在多方的帮助和努力下,那枚迟来50年的勋章终于可以陪着他长睡于地下。

而对于将军的一生,从不提战功,只说当年带出去的子弟兵,许多都永远无法把他们带回来,年轻的生命,战死他乡,魂无归处。我们永远都能感受到老人心底里的那份心酸和悲凉,不是为自己的。

“不信正义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

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请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先烈,曾经,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哪有今天我们的岁月静好!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