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光伏产业化盛宴正在进行。
2023年以来,随着光伏产业进入调整周期,相关企业业绩持续承压,二三线玩家加速出局。
8月16日,麦迪科技公告拟出售公司所持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光伏业务将不作为公司主营业务。资料显示,2023年,麦迪科技以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片生产制造为切入点,进入新能源光伏行业,仅七个月即建成投产。其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光伏业务出现亏损,导致公司整体同比增亏。
而随着麦迪科技、华东重机、麦迪科技、棒杰股份等跨界新军终止项目、转让子公司股权、二级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消息流出,TOPCon电池、组件产能也进入了加速出清期。
据行业媒体“草根光伏”粗略统计,目前涉项目终止、延期、股权转让的TOPCon电池、组件玩家已达16家,有142GW的TOPCon电池、组件产能存在出清风险,这些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729.2亿元,详情如下:
(来源:草根光伏)
超140GW项目或将泡汤,2023年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力抛出的“TOPCon电池还没赚钱就过剩”观点,似乎在不断验证。TOPCon产能激增的“速度与激情”
近年来,随着p型电池转化效率逐渐接近天花板,n型技术路线脱颖而出,成为光伏行业“新宠”。其中,TOPCon技术凭借在转换效率提升、规模化量产、成本降低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在各类n型技术路线中拔得头筹,率先迎来产业化热潮。
2023年下半年以来,TOPCon电池片产能迅速释放,落地产能从不到100GW迅速扩张至超过500GW。
然而,随着TOPCon技术的快速产业化,产能激增的背后也浮现出回本难题:因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大量同质化的TOPCon产品充斥市场,过剩的产能让这条赛道显得过于拥堵,企业正在经历残酷内卷。
瞩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治雨指出,TOPCon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从1%到100%的时间轴太短了。从2022年晶科完成40GWTOPCon装备招标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行业便新增了700GW左右的有效TOPCon产能,新增的产能完全满足了当前全球的市场需求。
“产能曲线过于陡峭,意味着TOPCon的超额利润时期只有短短的半年,大部分人在初期都没有赚到钱,紧接着就是一个惨烈的价格战,”张治雨表示。
“新建TOPCon产能永远也回不了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点。
回本难的四重枷锁
TOPCon产能为什么回本难?在张治雨看来,背后原因主要有四点:
技术壁垒缺失
“淘金先富卖铲人”。过去几年里,得益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扩张,设备供应商的规模、业绩水涨船高。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达到410亿元,2023年中国光伏设备销售收入则达到近500亿元。
而设备供应商的大规模起量,在促进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间接降低了企业间的技术壁垒。
张治雨指出,众多专业化的第三方装备公司的存在,使得即便毫无行业经验的新手,也能轻松涉足 TOPCon 电池的制造领域。任何人,只要资金充裕,便可向设备公司购置设备。设备公司不仅为其提供成套装备,还附赠工程师进行教学,直至教会为止。正因如此,行业内各家企业都缺乏技术壁垒。
“倘若某一家企业在今日取得一些工艺突破,实现效率或良率的提升与领先,那么用不了几个月,其他企业便会迅速学会并将其普及开来。技术壁垒低,是利润难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资本狂热与投资泡沫
TOPCon技术的产业化浪潮,伴随着资本狂热与投资泡沫的阴影。
回顾TOPCon产能的产业化进程,恰逢光伏行业的一个黄金时期,企业盈利丰厚,融资能力空前强大,整个行业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氛围。在这种背景下,TOPCon技术作为光伏领域的新贵,自然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焦点。
狂热与追捧,导致了TOPCon产能投资的非理性扩张。据估算,要实现1000GW的TOPCon产能,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达30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在资本狂热的推动下,迅速转化为了一股强大的产能建设浪潮。投资者们仿佛看到了PERC技术替代BSF技术的历史重演,纷纷押注TOPCon,期待能够复制那份辉煌的成功。
然而,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PERC技术的成功,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与产能供给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之上的。而TOPCon产能的扩张,却在资本狂热与投资泡沫的双重作用下,脱离了这一平衡轨道。当大量的资金涌入TOPCon领域,产能迅速膨胀,而市场需求却未能及时跟上时,价格战的硝烟便悄然弥漫开来。
短短半年时间,TOPCon产品的价格便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急剧下滑。原本期待中的超额利润化为了泡影,留给企业的便是巨大的回本压力。
技术迭代的风险
尽管TOPCon技术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效的转换率,被视为当前晶硅赛道上的佼佼者,然而光伏行业技术进步的浪潮从不停歇,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TOPCon并非晶硅赛道的终极解决方案。
近年来,光伏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HJT技术和BC技术尤为引人注目,正逐步向TOPCon发起挑战。
具体来看,HJT技术以其高转换率和出色的稳定性,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HJT技术的成本仍高于TOPCon,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其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与TOPCon形成有力竞争。
BC技术虽然目前市场份额较小,但势头猛烈。一方面其高效、低成本和美观的特性,在分布式光伏赛道更具优势;另一方面,BC技术理论上可以叠加各种电池技术,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在今年的SNEC展会上,很多头部企业已开始推出BC概念产品,可见BC技术大势已定。行业龙头隆基绿能更是规划,到2026年年底之前,国内工厂的所有产品都会迁移到 BC 技术。
“前有追兵,后有狼虎”,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会对现有的TOPCon产能带来威胁。据估算,TOPCon领域已经形成了约3000亿的资产规模。如果在未来的2-3年内,新技术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TOPCon产能的盈利能力和回本周期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些巨额资产将可能会面临贬值的风险。
行业需求瓶颈与产能过剩之痛
当前,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和电网调度的矛盾,已渐渐进入不可调和的阶段,这也是本次光伏行业周期的本质。基于此,未来几年行业需求规模或趋于稳定,这无疑为现有TOPCon产能的出清之路再添荆棘。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乐观预测,到2028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约为561GW,组件需求约为674GW,电池片需求约为700GW。
然而在实际产能方面,根据InfoLink的统计数据,目前TOPCon、BC、异质结、PERC的电池总产能大概是1400GW,到2028年TOPCon电池产能将达983GW,即使PERC产能全部退出,先进产能的供需比依然高达2倍以上,远超1.1倍的供需平衡线,因此电池环节将长期保持产能相对过剩的状态。
这意味着,光伏行业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市场需求已无法支撑现有的产能规模,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愈发严重。
产能过剩之痛,对于TOPCon产能而言尤为深刻。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有限,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等激烈手段,导致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另一方面,庞大的产能规模也意味着高昂的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这些成本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将难以得到有效分摊。因此,TOPCon产能的出清,将不得不面对市场需求不足、价格竞争激烈、资金回笼困难等多重挑战。
结语
TOPCon光伏产业化热潮背后的回本迷局,揭示了行业快速发展中的隐忧与挑战,也提醒行业内外理性看待产能投资,警惕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风险,从而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
对于TOPCon产能而言,出清之路虽然艰难,但并非没有希望。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等措施,玩家仍然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一线生机。
关于TOPCon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升级方向,在近期由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一场论坛上,天合光能副总裁陈奕峰表示,TOPCon技术未来的首要发展方向是双面,使其从单面钝化接触做成双面钝化接触,同时提高金属化技术。后续还要注重光学方面的增益,减少光学损失。
晶澳科技首席技术官欧阳子则提出,相较于BC,TOPCon更适合作为叠层电池的底电池。在更远的未来,“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有可能引领行业进入量产“30%+效率”时代,其生命力或远超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