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用“三条计谋”,让张译“老树开花”,走上男演员另一条大路

皮皮电影 2023-12-19 13:56:33

之前,段奕宏接受采访时,发表过一个争议言论。

他说有些科班出身的演员“太能演”了,恨不能抽个烟,都要抽出十八种花样出来。

而王宝强表演抽烟,只用一个动作演,就把别人甩上十万八千里了。

说罢,段奕宏还模仿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中抽烟的动作。

就像段奕宏说的,“太能演”是职业演员的优势,也是职业演员的弊病。

比如段奕宏的好兄弟张译,如今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张译和段奕宏两人先后合作过《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彼此之间很熟悉。

但在那之前,张译只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的一个小角色。

端茶倒水,装台卸货,写会议记录,编主持词儿,这就是张译每天的工作日常,一干就是十年。

他也参演过话剧版的《士兵突击》,不过是某个小角色的B角;如果A角不出问题,他永远没有登台的机会。

直到28岁那年,张译用3000字的自荐信,拿到了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史今班长这个角色,然后一飞冲天。

从张译早期的经历就能看出,他不是一个有天赋的演员,但很有耐性。

这个人内敛隐忍,喜欢琢磨演戏,对表演比较轴,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的演技全都是“饿”出来的。

一旦有表演机会,他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扑上去,在有限的舞台上尽情绽放自己。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张译就是标准的好演员,演技好,爆发力强,名场面多,为人还谦逊低调。

但细想段奕宏上面说的那段话,其实也不偏不倚击中了张译表演的要害:

喜欢给角色搞一些小设计,塞得满满当当,导致表演有些端着,缺少王志文那样的松弛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狂飙》。

剧中,张译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蹩脚的南方口音,虽然是为了贴合地域环境,但放在一众演员里特别突兀。

特别是和张颂文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表演方式一对比,观众就看出差距了。

比如,“安欣用警戒线逼退高启强”这场戏,其实就是作为艺术总监的张译设计的。

这场戏就代表了张译的表演风格,充满了设计感和仪式感,好是好,但不够自然,很容易演得生硬尴尬。

幸好张颂文用生活化的表演,消解了它的刻意性,才使得这场戏成为名场面。

《狂飙》之后,张颂文一夜爆红,张译反而被质疑技不如人。

特别是最近的《无价之宝》《刀尖》票房接连扑街后,他的号召力似乎也随着演技不再被认可。

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出在这——

从张译以前的表演效果来看,张译的这套表演方法很容易惊艳观众。

但看多了之后,观众就感觉腻了,不愿意买账了。

45岁的张译,似乎已经进入了他表演生涯的瓶颈期。

好在到了年底,张译遇到了陈思诚。

两人合作的《三大队》已上映,看目前口碑来说,不出意外,又会是一部爆款。

在此之前,外界一直传言陈思诚和张译不和。

因为当年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播出的时候,张译全程不参与任何剧作宣传。

当时就有媒体猜测,说陈思诚为了给女友佟丽娅加戏删减了他的戏,导致张译不满。

两人之后十年不再合作的事实,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你要说两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吗,真没有。

张译当过兵,会舞文弄墨,好琢磨演戏,是圈子里难得的清流。

陈思诚呢,聪明圆滑又有商业头脑,目前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

一个清高,一个世故。

这两人,就不是一路人。

但不是一路人,不代表不能一起合作。

陈思诚找张译演戏,更多是从电影考量,而非“兄弟重聚”、“冰释前嫌”这样的人情往来。

但请神容易,用神难。

陈思诚知道张译很轴,你让他完全放开来个突破表演不太可能。

所以在张译身上,陈思诚先后用了“三条计谋”,就让张译“老树开出了新花”。

第一条计谋:还演你自己。

《三大队》里,张译饰演的刑侦队长程兵,因负责的嫌疑人意外死亡入狱,出狱后继续潜伏追凶。

这个程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一根筋儿,忍辱负重,心怀执念,刚正不阿。

《三大队》的故事有什么特点?

跨度长达十年,物是人非,初心不改。

皮哥越看越觉得眼熟:这不就是典型的张译式角色吗?

今年他在《狂飙》《他是谁》《无价之宝》里演的,不都是这一类的角色吗?

陈思诚深知,只有用这种量身定制的角色,才能吸引张译;

而张译也需要这种擅长的角色,才能有力回击对他表演的质疑。

第二条计谋:学会做减法。

陈思诚是极具前瞻性的。

当初朱一龙从流量明星转型不受认可,陈思诚用《消失的她》帮他找到了最适合的角色——“神神叨叨的中年男人”。

果然,他后来拿影帝的《人生大事》,还有最近口碑爆棚的《河边的错误》,出演的全都是这类角色。

他对张译的判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大队》真正的开拍时间是去年年底,那时候《狂飙》还没上映,张译的演技短板还未暴露。

陈思诚那时就预料到张译最适合的角色——“一根筋儿的警察”,更预料到了他喜欢“添油加醋”的演技短板。

所以他顺势借招拆招,在表演上为张译做减法。

张译的表演有一个基本公式:

精心编排的小设计+演技大爆发的“高光时刻”=人人称颂的好演技。

比如《狂飙》里的南方口音,有《满江红》的手持折扇,有《鸡毛飞上天》里的激动语塞。

他的高光时刻,有《悬崖之上》的受电刑失禁,《金刚川》里怒焰圆睁的射击,《无价之宝》里的厕所哭泣。

这套方法过去是张译的助推器,现在却成了绊脚石。

《三大队》里,张译依然加了一个小设计:

他给自己的眼角添了一刀疤,整个人的气质变得更凶狠、拧巴。

但陈思诚及时把张译摁住了,让他的小设计就到此为止。

剩下的,就是把张译给狠狠摁进剧情里。

由于《三大队》改编的是真实案件,风格偏纪实风,陈思诚便利用这种真实感消解张译表演中的设计感,让张译完全沉浸在角色里而忘记那些“小花招”。

纵观全片,你或许找不到过去熟悉的“张译时刻”;

但他饰演的程兵,以真实人物衬底,一举一动都踏实有力,那种卸掉表演包袱的沉浸感反而更动人。

如果说过去张译演戏是面对观众的,留给观众的全是细节,

那么这一次,张译选择背对观众,留给观众的只是背影。

细节的堆砌少了,反而能看到很多留白的、值得反复咀嚼的东西。

第三条计谋,放下“我执”。

光是前两条计谋,陈思诚还不足以带给张译脱胎换骨的改变。

关键就在这第三条计谋,陈思诚在片中植入了自己的态度,帮张译去找回初心。

很多人想当然觉得陈思诚是商业片导演,眼里只有票房,根本没有态度。

这是一种误解。

在2021年上映的《唐探3》里,陈思诚就给故事加入了反战主题。

不过合家欢的“闹”和反战的沉重难以调和,导致影片整体显得割裂和拧巴。

《三大队》里,他也通过张译和李晨这兄弟俩进行了大胆的表达。

片中李晨饰演二大队的队长,和程兵亦敌亦友,但这个角色,在原著小说中并不存在。

陈思诚为什么要加入这个角色?

回溯过去,张译、李晨和陈思诚曾是《士兵突击》里的好战友,《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好兄弟,彼此有过蜜月期,但也有近10年的冰冻期。

当初三人都年少轻狂,遇到一些事情互不相让,最后分道扬镳,千帆阅尽后,兄弟仨反而看淡了过去重新把酒言欢。

这种友情里的不可言说,就被陈思诚拍进了电影里。

张译和李晨分别饰演三大队和二大队的队长,彼此是竞争关系,断案过程中难免互生嫌隙。

后来命运阴错阳差,一个进了局子,出狱后削职为民;一个后来居上,成为局长。

同样是十年后,同样是看淡一切的两人举起酒杯,将过去的爱恨一饮而下。

陈思诚增加增加这个剧情,就是向外界解释他们三人的关系:确实有过小摩擦,但真的没有大别扭,仅此而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看陈思诚为张译设计的这个角色,除了取材于真实人物外,也带着张译的影子。

电影里,张译饰演的角色出场即巅峰,做事雷厉风行,为人强势霸道,结果栽了跟头一蹶不振。

出狱后他从头开始,当过送水工、电工、服务员、快递小哥,走过了天南海北,体验了各种生活,如唐僧一般最后求得了真经。

这个角色,像不像张译自己?

张译就是在《士兵突击》后一炮走红,之后靠演技一步步成长为观众心中的演技派。

但他轴且强势的性格,和娱乐圈有些格格不入。

这次陈思诚用电影提醒好兄弟张译,你正处在一个危险的节点上。

陈思诚把“如何破局”的答案埋进电影里。

相比原著小说,电影增加了一个值得回味的剧情。

程兵出狱后,又集合三大队的老下属们组了一个“查案五人组”。

五个老男人被生活打击后重新集结,扬言要追回失去的一切。

其中曹炳琨饰演的蔡彬,说了一个特别玄妙的词——“我执”。

“我执”,就是张译目前表演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老友给他最真诚的建议。

陈思诚在一场分别戏里,特意借助曹炳琨之口,向张译喊话,让他放下“我执”重新开始。

至少从这部戏来看,张译放下“我执”,完成了一次比较松弛的表演。

而未来他要突破表演瓶颈,本质上还是要放下“我执”。

皮哥大胆猜想,《三大队》上映后豆瓣评分在7.5分以上,电影票房很可能突破15亿,又是一部标准的现象级电影。

张译凭借着这部片的出演,会扭转口碑甚至冲击影帝大奖。

假以时日张译如果重新回味这次表演,或许能读懂陈思诚埋在电影里的字字箴言。

能打败张译,只有张译自己。

他不需要改变什么,只需要放下执念,就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张译重新成为张译。

陈思诚的良苦用心,张译听到了吗?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2 阅读:818
评论列表
  • 2023-12-20 00:38

    分析得好,主人都不知道自己有毛病,你却给说出一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