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生”也能大名鼎鼎

终身读书学习 2023-11-11 23:41:22

在过去,对读书人最重要的考试,是科举。这很像现在的高考。历史上的状元里面,有不少名人,但是也有很多“落榜生”,甚至有些人的成就比那些状元还大。

蒲松龄,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十九岁考试接连考取县、道、府3个第一个,名震一时。

可之后他从十九岁考到六十六岁,直到七十一岁岁才援例始成贡生,这样的“落榜生”,却丝毫影响他写出巨著《聊斋志异》。

反而是那些被录取的进士,现在没有多少人记得。因为一部《聊斋志异》,后来的人都记得蒲松龄这个人。

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三次落榜。李时珍的父亲,是个医生。只是那个时候,医生的地位比较低,生活艰难。所以李时珍的父亲,不想让他学医,而是想让他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是“正路”。

但是李时珍觉得,科举考试需要学习写八股文,没有意思。加上三次科举考试都没有中,李时珍当时因为读书辛苦,还得了病,他的父亲才让他学习医术。

李时珍大概学了四年时间,就已经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在后来,因为医术精湛,成了全国的名医,甚至被人举荐,做了太医。

后来李时珍发现中医药书上有很多的错误,不够准确,他就辞职回家,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修编医药书上。

花了三十年时间,在野外考察,文稿也修改多次,终于写成了巨著《本朝纲目》,这是古代药学的大成之作。李时珍科举虽然不中,但也能“大名鼎鼎”。

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他虽然没有考上,但是很会教育培养儿子。

很多的知名人物,在科举的时候都曾“落榜”,但是他们最后都有自己觉得方式,千古留名。这说明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不止科举一条路。

如果你也曾经是“落榜生”,千万不要气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何况现代社会,机会还是挺多的。就算你在学业上成就不佳,也不影响在其他方面有作为。

感谢关注!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