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原书记胡富国火车站深情告别,上下5000年,有几个官享此殊荣

峻辉聊过去 2024-08-23 15:07:37

1999年6与人,太原市万人空巷,几乎所有市民都自发涌上街头,只为送别在三晋大地耕耘了三十多年的省委书记胡富国。

一时,整个太原盛况空前,胡富国在火车站深情告别当地百姓,称最后哪怕是死还要回到山西。

官民之间如此深厚的情感联结,百姓对父母官如此的深情爱戴,即使放眼上下五千年历史也很少见。

那么,胡富国究竟凭何享此殊荣?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富国为民

1992年,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经理,与山西省省长王森浩来了一次工作对调。

这次被人们视作普通人事调动的任命,一开始并未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然而没过多久,一位名叫胡富国的中年人,便来到了粗狂、荒凉的黄土高坡,并在九曲汾河河畔的土屋、窑洞处,留下了自己一个又一个脚印。

山西沉闷的局面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初来乍到的省长开始在三晋大地搅起一阵阵旋风。

胡富国,山西长子县人士。

毕业于山西潞安矿务局煤矿学校的他,一毕业就扎进了大同矿务局,在煤炭和能源部门一待就是几十年。

直到1992年,胡富国以代省长(次年升为省长)的身份来到太原。

工作和生活中,胡富国是一个相当平易近人的人。

他经常轻车简从,常常一个人提着篮子到街上买菜、逛市场,在大街上盘着腿和值班人员聊家常,到食堂、澡堂随意转悠。

他如同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出入于各行各业的百姓中间。

这般低调亲民的作风,很快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认可。

有一次,胡富国前往某地视察工作,结束后地方政府给他安排了一场包公戏。

戏演完了,群众谁都不愿散去,都想看看这位传闻中流连于大街小巷的省委书记,到底长什么样子。

于是,胡富国大步流星走上台,第一句话就是:“各位乡亲们,我就是胡富国,是农民的儿子...”

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离开现场时,群众自动夹道欢送

低调亲善,是胡富国留给三晋民众的第一个印象,而他得到山西老百姓的第二个首肯是清廉。

胡富国常常说,一个县的发展看县委,一个市的发展看市委,一个省的发展看省委。

省里要抓好省长、副省长和常委,十几个领导班子中,书记是关键。

所以胡富国万事从自身做起,他表示:“全省人民都在看着我胡富国,我要带头管好自己,这样才能层层推进下去。”

胡富国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胡富国的妻子常根秀是农村户口,直到1975年才按照政策解决农转非问题。

几十年来,胡富国从未插手过妻子的户口和工作问题。

胡任职煤炭部副部长期间,常根秀就在机关澡堂的锅炉房当临时工,一干就是10年。

谁也不曾想到,省委书记的妻子,竟会每天守在炎热脏乱的锅炉房中,这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胡富国的儿子胡文旨,是中国矿业大学的高材生。

毕业后胡富国将儿子喊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表示:“我搞了一辈子煤炭,知道煤矿工作很苦,很落后。但国家和人民需要煤,煤矿也需要人才,我们不去谁去呢?”

胡文旨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二话不说放弃留在大城市机关单位工作的机会,背着背包回到山西老家的煤矿,成了一名大学生矿工。

胡富国不光对待自己和家人严苛,对待任何有违法律、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他也从不心慈手软。

出任山西省长不久后,胡富国便接到一封举报县公安局的信件。

受害人称局长利用职权,暴毙了致死人命的儿子。

胡富国听后大怒,当即批示有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

办案过程中出现不少阻力,困难重重,甚至一些部门开始包庇那位公安局长。

胡富国拍案而起道:“如果这件案子没处理掉,我这个省长就不用干了。”

在他的坚决干预下,最终这件案子得到公正处理。

这件事,让山西民众看到了胡富国面对腐败和强权的强硬作风。

不过,面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连基本生活和教育都无法满足的山西青少年儿童,胡富国却完全是另一幅姿态。

狠抓山西教育工作

1992年上任不久后,胡富国便直奔全省最穷的县、最穷的村。

进村后先看农村的孩子,那些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山里娃娃,是胡富国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是1992年年末,胡富国带着省政府10来个部门的干部,来到了全国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临县最穷的村——乔峁村。

这支考察队乘坐一辆小型面包车,从临县政府出发,颠簸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后才抵达目的地。

抵达乔峁村,入眼可及的荒山秃岭,满目的穷困潦倒,典型的黄土高坡正赤裸裸的袒露着荒凉与贫困。

临县,总人口不过52万人,其中5万人都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有人说,山西凡是有口饭吃的地方,都接待过临县的乞丐。

联合国一位到临县考察的官员感叹:“这里不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乔峁村,更是临县穷苦的代表。

40多户人家,100多口人,在穷的出名的临县也能排的上名。

村里的百姓和孩子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省委领导会亲临这方土地,更想不到他们的命运,会从这天起彻底扭转。

胡富国抵达乔峁村后,第一站先去了村子唯一的小学。

作为曾经在战火硝烟中养育了无数子弟兵的革命老区,解放近半个世纪的乔峁村,依然只有一间村办小学。

一口昏暗阴冷的窑洞、一张斑驳的黑板、十几张破破烂烂的桌椅板凳,再加上4个年级共计22名学生和1名老师,就是乔峁村小学的全部。

大至十一二岁、小至六七岁的孩子们,都挤在这样一间窑洞内上课。

胡富国来到这里时,孩子们一个个小手冰凉、浑身上下脏兮兮,一双双纯净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

胡富国眼底闪烁着泪花,一个一个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瓜,问长问短。

“你几岁了?”

“认识多少个字?”

“爸爸叫什么?”

置身于这间破窑洞的娃娃们中间,胡富国泪眼模糊了。

他当场表示,要拨款2万元改善乔峁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临走时,乡亲们迎着冬至前的凛凛寒风,站在村口久久的目送他们的省长消失在视野尽头。

走时的一路上,胡富国心里沉甸甸的,他心里想到的不止一个乔峁村小学。

山西还有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身处同样的境地,还有多少即将失学或者已经失学的孩子需要救助?

胡富国回到太原的第二天,省里立刻召开会议,决定给临县拨款50万元用作教育经费。

胡富国秉持着治穷要治本、致富要治愚的原则,从山西的教育入手,拉开了山西全省重教兴学的序幕。

一年后,胡富国再度造访乔峁村。

以前的破窑洞,摇身一变化作5间青砖平房,教室窗户几净,水泥硬化的小院子简朴别致。

当胡富国来到学校时,孩子们一眼就认出了他,欢快的一拥而上将其围住。

胡富国也张开双臂拥抱孩子们,亲切的问道:“笔记本收到没有?用了没有?新学校好不好?”

胡富国关心的,不单单是一个乔峁村的教育,同时更注重全省的教育工作。

从吕梁山到汾河湾,无论走到哪里,胡富国都要去看看学校,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有什么阻碍,问问乡村教师有何困难。

1993年的教师节,胡富国致信全省,一口气提出8条振兴教育、改善教师待遇的措施,计划筹资1.5亿元改善全省的土窑洞教室。

因为胡富国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山西省才从根本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紧抓基建促发展

除教育之外,胡富国紧抓的另一项工作,是山西省的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人出身,又在山西各地走访了这么些年,胡富国深知山西人民朴实、勤劳、吃苦耐劳的作风。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都涌现出了很多典型英雄人物,精神资源丰富。

吕梁儿女的不畏强权,太行军民的艰苦卓绝,刘胡兰的视死如归,石圪节煤矿和大寨人的艰苦创业......这些精神是山西人的骄傲。

除此之外,山西的矿产资源也异常丰富,煤炭、钢铁、铝矿储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有如此优越精神财富与物质资源,为何经济还是发展不起来?

胡富国早早的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分析,胡富国找到了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二是交通不便,三是常年缺水干旱。

总结下来,还是各方面基建不到位。

于是,他和省委班子按照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制定了山西经济发展战略,即重点抓基础设施、抓基础产业。

具体途径和方法是:挖煤、输电、引水、修路。

胡富国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陕西人民的经济基础产业,关系到3000万山西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

为抓好农业基础,尽快改变山西农村长期落后的面貌,全省500万人投入到了农田水利建设中。

他们中间,有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有六七十岁在家安度晚年的老人,此刻为了农业发展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凛凛寒冬中,各地民众上下一心,奋战在水利工地,不到一年时间修整了各类工程5万多处,完成土石方74亿立方米,平整土地1500万亩。

为解决干旱问题,各地开启了引水灌溉工程,通过黄河水利大大缓解山西严重缺水的状况。

交通建设上,山西民众义务修路624公里,路线改造2094公里,拓宽二级以上公路1023公里,改善加铺设公路900公里。

各地通向太原的高速公路和主要干线公路,全部提上施工日程。

太原机场的扩建,也于1994年竣工。

太原火车站高架候车室,已投入使用。

1993年,整个山西省在通讯设施建设上的投资,等于过去44年来的投资综合。

山西省一口气增加了20万座程控电话,这个数字在1995年来到了135万。

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下来,山西面貌大变。

这些功绩自然不能归功于胡富国一个人头上,但身为省委书记、并带头打响这场基建浪潮的他,无疑是最大工程。

1999年,将山西省扶贫建设搞得有声有色的胡富国,受到中央重视,被选为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

组织上希望他,将扶贫经验与经历,带到祖国更多贫困地区,带领更多贫苦民众脱贫致富。

这年6月,胡富国含泪告别家乡,山西人民夹道相送。

临走那天,整个太原万人空巷,民众们齐聚火车站,自发前来欢送他们敬爱的省委书记。

火车站人满为患,群众们个个眼眶通红,不舍的朝着胡富国搭乘的火车挥手。

向来感性的胡富国,此刻也掉了眼泪。

临走前他激动的表示:“我最后就算死,也要回到山西!”

随后,他挥手告别故乡,前往北京。

之后几年间,胡富国始终奔走在中国脱贫一线,将山西的经验和经历分享到了全国各地。

2005年,胡富国还出任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直到80岁的高龄才卸任。

胡富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富国为民的誓言。

结语

一个从小乡村走出来、胸怀苍生疾苦的青年人才,一毕业就扎进了煤矿部门。

此后一步一个脚印,坐到了山西省省委书记的位子。

带领山西发展的那些年,胡富国劳心劳苦,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百分百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由此,才造就了离任时万人欢送的场景。

如此隆重的送别场景,即便放眼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怕也没有多少人能享此殊荣。

而这也再次从侧面印证,胡富国政绩之彪炳、德行之崇高。

参考资料

[1]鹤林.胡富国:用火热的心和激情扶贫帮困[N].中华新闻报,2007-04-20(B01).

[2]辜璟.胡富国:为穷人服务[N].中华工商时报,2005/12/30(00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