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粉丝留言,说入秋之后,自己变得很怕冷,手上脚上一直都没什么温度,而且做那事总是不容易硬,连带着欲望都不高了。这不是肾阳虚的表现吗?为啥用了右归、肾气芄都没用?
其实,畏寒肢冷、宗筋疲软,这些未必就是阳气不足,还有可能是阳道淤堵所致!调理不应只关注“补”,“通”也是必不可少。
为什么这么说?
现在各家基本都装有暖气,冬天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如果暖气片中间有水管堵住了,那么即使水不停地在烧,也依旧会有暖不热的情况。人的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使身体各处都能得到阳气的温煦,雨露均沾,就必须保证体内气机的通畅无阻。
那阳气为什么会不通呢?这主要和肝有关。
中医讲:肝主疏泄,控制着一身的气机运行。若肝堵了,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气机郁结,从而影响阳气的正常输布。
这种状态下,不仅无法有效温煦肢体末端,宗筋也会失去振奋,进而导致手脚失温、怕冷、痿软无力等问题。
相比于阳虚,这类患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平时情绪往往比较暴躁,常因一点小事生气,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且多不思饮食。
这时候,调理时就应以通阳为主,用药可参考四逆散加减——借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热;芍药养血敛阴;枳实散结行气、疏畅气机;炙甘草缓急和中,以除去阳郁厥逆。
待到阳气通畅,周身气机恢复正常,温煦、推动得宜,小弟弟状态自然也就上去了。
就拿最近的一则案例来讲:
徐先生,37岁,本地郑州人。主诉有6年阳萎病史,曾在郑州、南京、北京等地治疗,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阳萎,早泄,因情绪异常加重,精神抑郁,大便不畅,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辨为肝郁阳虚证,治当疏肝解郁,温补肾阳。
给予四逆散与右归丸合方加味:柴胡,枳实,白芍,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金樱子,桑嫖蛸,炙甘草。
初诊先给予6剂,6剂后反馈仍然畏寒怕冷,于是加附子,肉桂,继续6剂调理。三诊:手足转温,但有精神抑郁,于是减少附子,肉桂量,加薤白、木香、就需调理6剂。四诊:阳萎好转,早泄止,于是减金樱子量,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
根据患者阳萎因情绪异常加重、精神抑郁辨为气郁,再根据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辨为阳虚生寒,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气虚夹寒,以此辨为肝郁阳虚证。所以方以四逆散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以右归芄温补肾阳,强壮肾气,加金樱子、桑蠕蛸,以固涩肾精,使精气内守。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