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临斋笔记(55)您这是看病呢还是考医生来了?

半临的笔记 2024-09-17 19:40:30

9月15日门诊。今天来了位患者,问题很多,归结起来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厚、乳腺结节、怀疑多囊、肾结石、肝内多发小囊肿,等等。问题是,这些都是在体检中检查出来的,在她的主诉中,月经正常,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就是说,如果不做体检,好像没有感觉到自己有这么多的病。尽管如此,体检之后她还是认真地去检查了多次,很细心地把自己的历次各种检查装订成册,上面用红笔勾抹出许多她认为有不正常的地方。

诊疗过程中,她总是追问我她到底是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然后问我她适合吃什么药?她知道的药可真不少,什么逍遥丸啊,加味逍遥丸,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甚至问我血府逐瘀丸她能不能吃。我说,如果你有瘀也是少腹逐瘀更合适些。又问我,二至丸能吃吗?原因是她白发挺多的。最逗的是,扎完针,临走时,突然又问我,她可不可以吃越鞠丸?搞得我有些不知怎么回答好。她却说,我不是要吃啊,就是问问。好家伙,我想,您这是看病呢,还是考医生来了?

随着中医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自己解决一些平常常见的健康问题。但是,问题来了。中医与西医的最大不同就是,吃药最好要对证,而不是简单的对症。往往人们习惯用西医的一对一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什么症状就吃什么药。但是,中医不是。不知大家在看中成药的说明书时,是否注意到“功能主治”一栏,“主治”写的是症状,可以对症吃药。但是,请注意它们的“功能”,只有功能才能说明这个药它适合什么性质的病,是寒,是热,是实,是虚,是血瘀,还是痰湿。所以,普通人是看症状吃药,而中医医生更多的是看“功能”开药。

因此,当病人问我能不能吃某种药时,我是会先想到你是不是有这个症状,但更多地考虑的是你症状背后反映的病的性质。所以,不是马上就能回答出来的。中医的深奥就在于,好的医生能精准地辨证施治,而精准的辨证施治是需要不断地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