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CYT
引言
从2024年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情况来看,广州GDP落后于重庆,排在全国第五。
据此,很多人认为“重庆将挤占广州的位置,成为新的四大一线城市”。
对于这种观点,我向来是一笑置之。
但是越来越多人对广州有误解,所以我来给广州正名。
今天我们将以一个全新的思路来拆解广州这座城市。
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朋友们,请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广州是二线城市吗?
01
回答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只要读懂下面这张表,就能找到答案。
首先是范围。
表中以2023年各个城市GDP由高到低选取了前十五的城市的各项数据。
为什么只选取前十五呢?
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前十五城的GDP和占了全国总量的30%。
看前十五城的情况,就很能反映当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情况,以小见大。
但是这十五城的数据也是很有“学问的”。
得细看,还得思考。
其次是含金量。
单看人均GDP,无锡以206335元排在十五城首位。
我们仔细一看无锡的各项数据,就会发现猫腻了。
无锡人口只有749.08万人(截至2023年底,常住人口),但他的GDP有1.5万亿。
再来看GDP总量在1.5万亿附近、和无锡同级别的城市——南京、天津、宁波、青岛、长沙。
这几个城市里面,人口最少的南京,最多的是天津。
人均GDP刚好反过来,最高的是南京,最低的是天津。
好像还不能说明什么。
那我们再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数据,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
全国GDP可以理解为所有人一起做的大蛋糕,人均GDP呢,就是某个地方的人做蛋糕的能力。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呢,就是某个地方的人可以分到的蛋糕的多少。
这几个数据很好理解了吧,那我们再回到表格的数据。
天津GDP总量排第十四,人均GDP排第一,就说明了天津每个人做蛋糕的能力很强,但是因为人口较少,所以做出来的蛋糕才不大。
而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就很不一样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四;第五的是苏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北上广深是一线城市,而苏州是最有机会挤进一线城市的城市。
而重庆呢,GDP总量排全国第四,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排在第十五。
甚至放在全国50强、100强里,也是排名靠后的。
所以
关于开篇提到的“重庆要挤掉广州”的言论,怎么看,都是无稽之谈。
有些城市做出来的蛋糕不算大,但努力让每个人吃到的蛋糕多;有些城市做出来很大的蛋糕,但分到每个人的蛋糕缺很少。
背后反映的是贫富差距。
再往下说就要被封号了,姑且打住。
在政策的加持下,房价会涨吗?推荐看文章《全面救市开启,2024年楼市会重演2015年的暴涨吗?》
02
如果我说广州比二线城市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你们肯定不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来,
我们继续拆解。
首先是广州。
广州共有11个区,按GDP来排名的话,天河6551亿元排第一、黄埔4315亿元排第二、越秀3810亿元第三。
剩下的我就不一一罗列了,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天河断层式领先,而黄埔、越秀排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番禺、白云、海珠以及南沙。
花都、增城、荔湾、从化又出现断层式落后。
这几个区域必须得先剔除荔湾区,因为荔湾区作为中心城区,也就是“老广们”的居住地,早在2012年就实行“退二进三”政策,将本地落后的第二产业(工业)基本外迁,加上辖区面积小,早已实现100%城镇化。
而花都、增城、从化三个区域的特点也很明显,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产业较少,导致辖区GDP大幅低于全市平均值。
换句话说,花都、增城、从化这几个较偏远、发展相对较落后的区在拖广州GDP的后腿。
如果再深入去看各个区的含金量,我们就会发现黄埔的人均GDP35.3万元,排在全市各区第一。
如果大家对人均GDP35.3万没有概念,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
根据2023年中国361城市人均GDP排名,35.3万仅低于澳门(49.1万元)、香港(35.8万元)、台湾台北市(36.7万),比第四台湾新竹市高出10万元。
肯定有人觉得这样比较没有说服力。
因为有的辖区面积大、有的人口多,那我们就用更具体的角度去看这件事。
先把人均GDP超过广州的几个城市找出来——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
再挑选出这几个城市的核心区域。
苏州最强的是昆山(苏州代管)、杭州的是余杭区、南京的是江宁区、宁波的是鄞州区、无锡的是新吴区。
为什么这么选呢?还是一个逻辑——整体差不多,就比长板。
看上图,以2023年各城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作比较。
这么一对比,就更清晰了,GDP总量排第一的是苏州昆山,广州黄埔排第二,后面的是2000至3000亿元的体量。
按照人均排呢,第一的是黄埔,第二是无锡,都在30万元以上,而其余区都不足30万元。
我不是在拉踩这些城市,想表达的意思是“城市没有高低,只是城市有强弱”。
从各个城市的核心区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广州的核心区域与这些二线城市比起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说广州强,那是因为它的核心区黄埔强。
从2023年广州各区财政收入情况来看,黄埔贡献了208.14亿元,接近第二名的两倍,而且同比增加14.3%。
可以说,黄埔区是广州经济的基本盘。
从广州以超前的眼光在20多年前就押注生物医药赛道,在黄埔区圈出一个岛建设生物岛,就能知道黄埔这个经济基本盘不能丢,同时也在做产业转型、升级。
顺带提一嘴,黄埔区最近被评为全国综合竞争力第五、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全国第三的辖区。
看来20多年的不断投入,终于迎来了收获。
对比起合肥押注蔚来汽车、上海押注特斯拉、重庆押注赛力斯、深圳押注比亚迪,广州在新能源车赛道上的脚步似乎慢了一点。
但是
其实早在5年前,黄埔就诞生了文远知行、小鹏汇天等上市企业,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将无人巴士、无人清洁车投入使用的城市。
叠加最近广汽集团总部的迁移动作,更靠近主营业务是新能源车的广汽埃安、广汽传祺,明显感受到广汽将业务重心放在新能源车领域。
当一个城市集齐了城市发展的三要素“产业、规划、人才”,又有谁能断定这个城市的未来不行呢!
在政策的加持下,房价会涨吗?推荐看文章《全面救市开启,2024年楼市会重演2015年的暴涨吗?》
03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就计算过GDP前十五的各个城市的税收净上缴率,广州以71%的净上缴率排在首位。
站在广州的角度来看,这么高的上缴比例明显会制约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发展自身经济,花在自身上的钱才会更多。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广州的经济越好,国家收到的钱也会越多。
当我们明白两者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国家后续会给广州更多的、更大力度的支持。
因为广州是国家的钱袋子啊!
从最新批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广州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就可以看出广州的城市层级。
或者说是国家对广州的期待值很高。
我不会举例GJ、省府给了广州什么政策支持,又或者说什么企业加大了在广州的投资,又或者是什么大型企业首进广州。
因为这些离大家都太远了,有点看得着、摸不着。
从普通人的视角,最密切的感受就是:
广州11-12月的楼市、土拍市场十分火热。
还有一点可能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就是旧改。
仅在2024年11月-12月,广州就已经公示了8个旧改项目。
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广州的中心区。
如果说比别人更早走一步的,那就是黄埔区,早在2023年就已经有5个旧改项目实现重启。
要知道,早一天启动,就是早一步入市,早一步入市,抢夺的是整个城市的存量客户。
资金都是无利不起早。
最后再补充几点:
第一是闭眼买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前一轮的大放水导致很多区域的房子成交价格远高于这个区域的价值,而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些区域也是跌幅最大、流动性枯竭最严重的地方。
具体区域以及项目我就不单点了,反正记住,买房,一定要锚定产业、城市规划、人才这三个关键因素。
第二是不要低估国家意志。
无论是从当年将小渔村变成今天的深圳,还是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又或者是外资政策倾斜的苏州,无一例外地讲述着这个道理。
我们做投资,做资产配置,还是得跟着政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