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新的品牌,是车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操作,根据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则是为了品牌向上,从而实现利益的更大化。例如腾势、仰望等。
第二类则是依附在原有品牌高知名度上,来推出更为亲民的品牌或者系列,从而给消费者超值的体验,以达到销量上的提升。
例如手机领域有,小米的红米系列、华为的荣耀系列以及咱们今天汽车领域的主角——小鹏MONA系列。
既想向下扩展更广阔的较低价市场,又不希望损害品牌原有的高端形象,于是专门推出一个新生的品牌/系列,这事儿不光今天的新势力,哪怕你是法拉利也不免俗。
1960-1970年代,法拉利以Dino为名,推出了一系列相对更廉价、更年轻化的车型。Dino是恩佐·法拉利已故长子的小名,这多少体现了该系列最终的定位。
特别之处在于,尽管同样完全出自法拉利之手,Dino系列并不悬挂著名的跃马车标,车头、车轮、方向盘上采用的都是“Dino”字样的新logo。
Dino就像一个相对更亲民的“法拉利副牌”,连法拉利官网的表述都是:“近乎是一款法拉利”。
Dino品牌最终消失于1970年代末,不过取代它的正是法拉利后来的入门中置V8系列,即不再挂Dino车标而“转正”成一辆真正的法拉利。
可以说Dino品牌以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用了十年时间,帮法拉利完成了一次体面的品牌门槛降级。
既拓展了法拉利品牌的“疆域”,又潜移默化无损品牌光环。
话题扯远了,我们回来小鹏MONA M03本身。这辆车,我同事已经进行过实拍了。保密协议解除的那一刻,铺天盖地的宣传,确实能让这辆新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了各大网站的头条。
新车的亮点其实还是挺多的,譬如0.194Cd超低风阻、掀背尾门、纯视觉的端到端智驾方案。
瞬时,把网友的关注度拉满。
但也有大家吐槽的“卡钳罩”设计,这个装饰件给人更多的是自卑而不是自豪。当然,也不排除是展车为了美观才装配的,真心希望量产车没有该设计。
平替的智驾方案,会是吸引点
目前市面上做智驾第一梯队的品牌,小鹏当属榜上有名。前段时间我们拿过小鹏G9和蔚来的ES6做过详细的智驾对比。小鹏得益于AI代驾功能,能够对瞬息万变的路面,具有更强的把控感,也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
但是那套系统的硬件可不便宜,激光雷达都两个了,所以成本就摆在那里,再降也不会在价格上有太多惊喜。
所以MONA产品线,小鹏将其视作高阶智驾普及的重中之重。不过从外观上可以看出,这台车并没有配备激光雷达,预计它将搭载小鹏下一代纯视觉感知硬件和AI技术加持的端到端智能驾驶功能,将高阶智驾打入20万元以内。
这将会是一个成本更低,体验更优的方案,所以对于智驾感兴趣的用户而言,小鹏MONA M03的吸引力是足够的。
外观上的亮点,可不止低风阻
“油车最大的优势在于油箱,电车最大的劣势在于电池”,这句话听起来很玄学,但实际就是车企在造车是迫需解决的问题,对抗行驶风阻对于续航的影响。
所以,在电车上,除了减少电池体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外,另一个重要提升的,则是风阻系数,这对于电车来说,是必须要卷的地方。
因此,你可以看到很多像Model Y一样的轿跑SUV,昊铂HT,蔚来EC6,乐道L60,但是对于一辆SUV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形态还是不太MAN。
显然,在轿车上卷风阻,会显得更加合适。
M03的风阻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0.194Cd,这无疑对能耗表现有很大帮助。从侧面看,M03是比较明显的单厢化设计,前风挡角度达到了63.4˚,但它也通过一些小技巧削弱了单厢化特征,例如让它的车尾看起来更像传统三厢轿车的黑色饰条。
除了低矮的造型和流畅的车身线条外,它的车头还设有主动开合式进气格栅,在不同车速下可以根据散热的需求自行打开或关闭,对于减阻也有积极意义。
而在车身尺寸方面,车身尺寸为4780x1896x1445mm,轴距达到了2815mm。车高的把控非常好,甚至比非空悬的小米SU7还要更矮一些,所以也能够让整台车显得更加低趴运动,这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设计。
但随之而来,则是对于机械空间与乘坐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车无法进入车内体验,但相信从小鹏X9上展现的工程师优秀空间整合能力,所以对于空间体验,我还是挺期待的!
写在最后
最后,小鹏MONA M03还有一些小细节能够重点一说,譬如提供18、19英寸的两种轮圈尺寸,235/40 R19的规格,数据上不会很激进,还是兼顾一定的经济性(相对纯电车而言)。
隐藏式门把手有100牛的扭力,官方称可以在冰雪天气能有破冰能力。但我想说的是,做成像小米SU7一样的半隐藏式门把手,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