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主席点名此人执掌京畿,周恩来临终哭诉:不是我要关他的

晓涛评历史 2024-10-16 12:00:36

1975年寒冬,北京305医院的病房里,周恩来总理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他握着老战友李先念和陈锡联的手,眼中泛起泪光。"有两个人的事情,我心里一直不安,"周恩来哽咽着说,"一个是陈锡联同志,一个是温玉成同志......"

提到温玉成,周恩来的声音更加低沉,"温玉成同志不是我要关他的,江青逼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温玉成是谁?他与周恩来之间有什么渊源?为何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对他念念不忘?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个曾被毛主席亲自点名执掌京畿的人,为何会被关押?他的命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

温玉成的政治巅峰

1968年3月24日,北京中南海毛主席办公室外的走廊上,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正来回踱步。这个人就是温玉成,当时的副总参谋长。他接到通知前来开会,却不知具体事由,心中难免忐忑。

正当温玉成思绪万千之际,毛主席突然出现在走廊上,手里还夹着一支香烟。毛主席看到温玉成,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一个人去?单枪匹马去?"

温玉成一时没反应过来,疑惑地回答:"主席,我去哪啊?"

毛主席似乎有些意外:"没有通知你吗?"

温玉成摇了摇头:"没有。"

毛主席随即说道:"叫你到卫戍区去,执掌京畿重地。"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让温玉成瞬间愣在原地。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个位置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前任傅崇碧刚刚因为"杨余傅事件"被撤职查办,现在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接任,这既是莫大的信任,也是巨大的挑战。

温玉成深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执掌京畿重地意味着身处权力的漩涡中心。一不小心,就可能万劫不复。然而,既然是毛主席的决定,他也只能领命。

就这样,温玉成正式走上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位置。这一任命,让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作为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肩负着保卫首都、维护中央领导安全的重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名字也一时间响彻京华。

然而,权力中心的复杂远超温玉成的想象。他不得不与江青、林彪等人打交道,这对一个习惯了直来直去的东北汉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温玉成深知自己的处境微妙,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做事原则。他严格要求部下,力求做到公正廉明。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温玉成甚至顶撞了江青的意见,坚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这一举动虽然赢得了一些同志的敬重,却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按照惯例,作为主席团成员的温玉成本应进入政治局。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温玉成既没有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连候补政治局委员都没有成为。这一结果,让许多人开始猜测温玉成的政治前途。

尽管如此,温玉成依然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多次组织演习,提高卫戍区的战备水平。在一次突发事件中,温玉成临危不乱,迅速调动部队,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影响首都安全的危机。这些表现,进一步赢得了毛主席的赞赏。

然而,政治的风云变幻难以预料。1970年6月的一天,温玉成被林彪召见。本以为是日常汇报工作,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

林彪面无表情地说:"温玉成同志,经军委研究,你已经不能适应北京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调你到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

这个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温玉成头上。从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到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这明显是一次降职。温玉成心中充满疑惑和不解,但作为一个军人,他只能服从命令。

就这样,温玉成的政治生涯走到了转折点。他离开了权力的中心,来到了远离北京的成都。然而,他并不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等待着他的将是更加艰难的考验。

与江青、林彪的矛盾

温玉成的性格耿直,这在东北战场上是他的优点,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却成了他的软肋。作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他不得不与江青、林彪等人打交道,这对一个习惯了直来直去的东北汉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一次中央文革小组的会议上,江青提出要对某些老干部采取措施。温玉成当场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军心。江青勃然大怒,指责温玉成不懂政治。温玉成不卑不亢地回应:"我是军人,只懂得服从命令和保卫首都。"这番话虽然赢得了一些与会者的敬重,但也让江青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1969年初,发生了一件被称为"李必达事件"的事情。李必达是温玉成的部下,因为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发表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被江青点名批评。江青要求温玉成立即处理李必达,但温玉成认为应该先调查清楚,不能轻易处分一个好同志。

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江青。她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公开指责温玉成:"有些人披着革命的外衣,实际上是在包庇坏分子!"温玉成当场反驳:"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冤枉一个好同志,也不能放过一个坏分子。"

这场激烈的争论很快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对温玉成的态度表示认可,但同时也提醒他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次事件虽然暂时平息,但江青对温玉成的怨恨却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温玉成与林彪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作为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掌握着首都的军事力量,这让野心勃勃的林彪感到不安。林彪多次试图干预卫戍区的人事安排,但都被温玉成以军队纪律为由婉拒了。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按照惯例,作为主席团成员的温玉成本应进入政治局。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温玉成既没有当选为政治局委员,连候补政治局委员都没有成为。这一结果,让许多人开始猜测温玉成的政治前途。

事后有消息传出,林彪在讨论政治局人选时,曾多次提出对温玉成的质疑。他认为温玉成"政治觉悟不够高",不适合进入最高决策层。尽管毛主席对温玉成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在林彪的一再坚持下,最终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次九大的结果,让温玉成意识到自己在权力中心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但作为一个军人,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继续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1970年初,林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在军队中大力推行"三支两军"运动。温玉成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军队的正常建设,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反对。这进一步加深了林彪对他的不满。

同年6月,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温玉成被调离北京,前往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这显然是一次降职,但温玉成并不知道,这背后是江青和林彪联手的结果。

江青在一次私下场合曾对林彪说:"温玉成这个人不听话,留在北京是个隐患。"林彪也认为温玉成的存在影响了他在军队中的威信。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将温玉成调离京畿要地。

就这样,温玉成离开了他深爱的北京卫戍区,来到了远离权力中心的成都。然而,他并不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等待着他的将是更加艰难的考验。

在成都的日子并不好过。温玉成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视。他的很多提议都被搁置,甚至连一些日常工作都受到刁难。尽管如此,温玉成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971年9月,震惊全国的"九一三事件"发生了。林彪叛逃失败,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这一事件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给温玉成带来了灭顶之灾。

被诬陷入狱

1971年9月13日,震惊全国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随之而来。作为曾经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正在成都军区工作的温玉成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返回北京汇报工作。温玉成虽然感到事态不同寻常,但作为一个军人,他还是立即启程返京。

然而,等待他的并不是工作汇报,而是一场早已设好的陷阱。刚到北京西郊机场,温玉成就被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包围。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押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多时的黑色轿车。

车子一路疾驰,最后停在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大院前。温玉成被带进一间阴暗的房间,面对着一群面无表情的调查人员。就在这里,温玉成第一次听到了对他的指控: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企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这个指控如同晴天霹雳,让温玉成瞬间陷入了震惊和困惑。他试图解释自己与林彪并无特殊关系,更没有参与任何反革命活动。但是,他的解释在调查人员看来,只是狡辩和抵赖。

接下来的日子里,温玉成经历了长时间的审讯和批斗。调查人员不断逼问他与林彪的关系,要求他交代"反革命罪行"。一些昔日的战友和下属也被带来作证,指认温玉成参与了林彪的反革命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江青扮演了关键角色。她利用自己在中央文革小组的地位,不断向调查组施压,要求他们必须查出温玉成的"罪行"。江青甚至亲自参与了几次对温玉成的审讯,用尖刻的言辞羞辱和威胁他。

面对这些指控和压力,温玉成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骨气。他坚持自己的清白,拒绝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这种态度让调查人员感到恼火,也让江青更加恨之入骨。

1972年初,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温玉成被正式逮捕,关押在秦城监狱。这座以关押高级政治犯而闻名的监狱,成为了温玉成新的"家"。

在狱中,温玉成的处境更加艰难。他被单独关押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每天只能通过一个小窗户看到外面的一片天空。狱警们对他实行严格管制,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限制供应。

尽管如此,温玉成并没有放弃希望。他相信自己的清白终将大白于天下。在狱中,他开始默默回顾自己的一生,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用小石子在墙上刻下日期,默默计算着自己被关押的日子。

与此同时,外面的政治形势也在悄然变化。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毛泽东对"四人帮"的做法开始有所警惕。周恩来也开始重新工作,试图纠正一些极左做法。

这些变化给了温玉成一线希望。1974年初,他通过狱警秘密递出一封信,详细陈述了自己的遭遇和冤情。这封信辗转到了周恩来手中。

周恩来看完信后,深感事态严重。他私下找人调查了温玉成的案件,发现确实存在诸多疑点。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周恩来也无法立即为温玉成平反。

1975年初,周恩来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惦记着温玉成的案件。在病床上,他对身边的人说:"温玉成同志不是我要关他的,是江青逼的......"这番话后来被传开,成为了温玉成案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然而,此时的温玉成并不知道外界发生的这些变化。他依然在秦城监狱的牢房里,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正义的到来。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温玉成才终于等来了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平反昭雪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中国政治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秦城监狱,给关押在此的温玉成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事情并没有立即出现转机。由于"四人帮"时期留下的政治余波,许多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进展缓慢。温玉成的案件,作为涉及高级军官的敏感案件,更是受到了格外谨慎的对待。

1977年初,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专门小组,重新审查"林彪反革命集团案"相关人员的案件。温玉成的案件被列入其中。专案组成员深入调查,仔细审阅了所有相关材料,并多次前往秦城监狱与温玉成面谈。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名叫李国强的退役老兵挺身而出,为温玉成作证。李国强曾是温玉成在东北战场上的部下,他冒着巨大风险,向专案组提供了大量有利于温玉成的证据,证明温玉成在"九一三事件"中的清白。

与此同时,温玉成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的妻子刘淑芳多次到北京上访,要求为丈夫平反。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北京郊区的一间破旧平房里,靠做些零工维持生计,同时四处奔波,寻求帮助。

1978年12月,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这次会议也为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提供了更有利的政治环境。

1979年3月,专案组终于完成了对温玉成案件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温玉成被诬陷入狱完全是出于政治迫害,没有任何参与反革命活动的证据。

4月1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秦城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已经在狱中度过近8年的温玉成,终于重获自由。当他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等待他的是热泪盈眶的家人和曾经的战友们。

温玉成的平反在军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人为之欢欣鼓舞,认为这是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然而,对温玉成来说,平反只是新生活的开始。

重获自由后,温玉成并没有立即复出。他选择先回到家乡黑龙江,与家人团聚,休养生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整理自己的经历,写下了大量回忆录,记录了那段艰难岁月的点点滴滴。

1980年6月,中央军委正式为温玉成恢复军籍,并任命他为国防大学副校长。这个任命不仅是对温玉成个人的肯定,也是对那个特殊时期冤假错案的一种补偿。

在国防大学,温玉成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中,为年轻军官们讲述历史的教训。他常说:"我们要记住历史,但不要被历史束缚。我们要向前看,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1982年,温玉成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在大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呼吁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法制,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他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同。

1984年,温玉成光荣退役。退役仪式上,他说:"我的一生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军人,是一个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位置,我都会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

退役后,温玉成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次参加退役军人座谈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言献策。他还经常到学校和部队演讲,将自己的经历作为警示教育的素材,教育年轻一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1986年,温玉成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回忆录。这本名为《风雨兼程》的书稿,记录了他从东北战场到北京卫戍区,再到秦城监狱的曲折经历。这本书后来成为研究那个特殊年代的重要历史资料。

晚年贡献

平反后的温玉成并未就此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987年,已经退役的温玉成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担任中央军委特邀顾问,参与制定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战略规划。

在这个新的岗位上,温玉成充分发挥了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独特的人生阅历。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建议,其中包括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等。这些建议在当时看来或许有些超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值逐渐显现。

1989年,温玉成参与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退役将领座谈会。会上,他呼吁退役将领们要继续关心国防建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智慧。他的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退役将领纷纷表示要继续为国家服务。

1991年,温玉成受邀参加了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大会。在会上,他分享了自己从军生涯的经历,鼓励退役军人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在各行各业发挥军人的优良作风。他的演讲激励了许多退役军人,成为他们转型发展的动力。

1993年,已经年过古稀的温玉成开始了一项新的工作:编写军事教育教材。他带领一个团队,花费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套《现代军事战略思想》教材。这套教材不仅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也吸收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成为军校学员必读的经典著作。

1996年,温玉成的回忆录《风雨兼程》正式出版。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经历,也成为了研究那个特殊年代的重要历史资料。书中,温玉成以平和的笔触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既不回避曾经的苦难,也不对任何人进行指责。这种宽容和理性的态度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1998年,温玉成参与发起了"老战士口述历史"项目。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收集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的口述史,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温玉成亲自参与了多次采访工作,他那洪亮的声音和生动的讲述,为这个项目增添了不少色彩。

2000年,已经84岁高龄的温玉成仍然精神矍铄。这一年,他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特别节目,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队建设历程。在节目中,温玉成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他的讲述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

2002年,温玉成开始关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问题。他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呼吁加强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和帮助。在他的推动下,一些地方开始设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帮助。

2004年,温玉成参与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史研讨会。会上,他呼吁要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既不要美化过去,也不要全盘否定。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为军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2006年,90岁高龄的温玉成仍然坚持每天阅读报纸、关注时事。这一年,他接受了《解放军报》的专访,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在采访中,他说:"我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2008年,温玉成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当他接过火炬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幕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了奥运会期间的一个感人瞬间。

结尾

2010年,已经94岁的温玉成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一年,他参加了建军节庆祝活动,并在活动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但更要面向未来。希望新一代军人能够继续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