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山东聊城刘庙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2岁高龄的美国老太太牧琳爱,踏上了这片她魂牵梦萦的土地。与其他游客不同,牧琳爱此行不是为了短暂观光,而是选择在这里安度晚年。
这个看似简单的承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国对牧琳爱而言,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
童年的中国记忆
牧琳爱的中国缘分始于1917年。那一年,她出生在中国河北省北戴河。作为传教士的女儿,牧琳爱随父母来到山东聊城刘庙村生活。在这个古老而朴实的中国村庄里,年幼的牧琳爱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刘庙村的生活虽然简朴,却给牧琳爱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她亲眼目睹了战乱年代中国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内心逐渐培养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助人的热忱。
当时中国贫穷,别说什么每家每户吃荤菜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就连吃饱饭都是一种奢侈。
当时的牧琳爱天真、单纯,看到那些受伤的中国人常常因为心疼而痛苦的哭泣,她非常聪明也非常机灵。
看到受伤的士兵只会跑到父亲的跟前,寻求父亲的帮助,让父亲救救他们,即便父亲有时候不在身边她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弄药。
正是她天真无邪的性格,那些村子里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她长的不像中国人而对她有偏见,反而在那里大家都很喜欢她,她与村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要好的那就非周仁杰莫属了。
纯真友谊,珍贵记忆
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在田野间奔跑嬉戏,在小溪边捉鱼摸虾,在月光下听老人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这段纯真的友谊,成为牧琳爱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牧琳爱的父亲牧鸿恩在村里建立了一座教堂,不仅传播信仰,更致力于帮助当地贫困百姓。牧鸿恩常常带着女儿一起参与慈善活动,这些经历对牧琳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30年,13岁的牧琳爱因为父亲工作有所调动所以必须要回到美国了。
牧琳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这样善良也非常的欣慰,时常鼓励女儿,对女儿的想法也非常的支持。
牧琳爱的父亲告诉她:“中国永远是我们的朋友”,等你长大了你可以随时回来。爸爸永远支持你。牧琳爱紧紧的抱住爸爸,就是这样年幼的牧琳爱踏上了回美国的轮船,但她的心却永远留在了中国。
心系中国,立志学医
回到美国后,尽管身在异国,但她的心始终系念着中国。
然而人走了可心却一直留在了中国,她每次一想到那些受伤的中国人,心里就心痛不已,眼眶就愈发湿润,于是她安安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医生。
从那一刻起牧琳爱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了护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她在科罗拉多州儿童医院工作,并最终成为了医院院长。
在美国,牧琳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结婚生子,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然而,她始终无法忘怀中国的一切。
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刘庙村的月光,想起和周仁杰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她持续关注着中国的动态,为中国的发展变化而欣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可是她想要回到中国的心从来没有变。
梦想受阻,从未放弃
1979年,牧琳爱萌生了回中国的念头。然而,丈夫的反对让她不得不暂时搁置这个计划。尽管如此,她始终没有放弃回到中国的梦想。
终于,在1992年,75岁的牧琳爱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她觉得自己年纪已大如果再不回到中国看一看那么她将会一辈子留下遗憾,就这样丈夫终于勉强答应了她这个请求,两人一同来到了中国。
她首次重返中国,展开了一次短暂的探访之旅。这次旅程让她既兴奋又忐忑。当她踏上阔别多年的中国土地时,内心激动得难以言表。
来到中国后牧琳爱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寻访儿时的伙伴周仁杰,她拜托了当地警察。
可是得来的消息却是周仁杰已经去世的消息,这让她倍感伤痛,她伤心的自责,自责自己来晚了,可是找她的朋友并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
尽管如此,她仍然拜访了其他老朋友,重回了记忆中的刘庙村教堂。看着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牧琳爱更加坚定了要在中国定居的决心,但是丈夫认为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回到自己的国家养老的好,就这样丈夫再次否定了她的想法。
就这样牧琳爱跟随丈夫回到了美国。1998年,牧琳爱的丈夫去世。失去了最后的牵绊,81岁的她决定履行自己69年前许下的诺言。
奉献中国,大爱无疆
1999年,高龄82岁的牧琳爱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只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聊城将她最后的时间和金钱奉献给中国。
回到刘庙村后,牧琳爱立即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中。她将变卖家产所得的钱全部用于帮助当地村民。她为村里的学校捐款购置电脑,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教育条件。
凭借自己的专业背景,她还担任了英语老师和学校的名誉校长,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医疗方面,牧琳爱在当地医院分享自己的医学知识,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她还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帮助老人配眼镜、给出做白内障手术的建议,希望这样能让许多老人重见光明。
除此之外,她还资助当地的农业发展,为村民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
永远铭记,精神长存
2009年,92岁高龄的牧琳爱获得了中国绿卡,成为聊城首位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友人。这个来自美国的老太太,用她的爱心和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2013年,96岁高龄的牧琳爱在聊城安详离世。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心系他人,遗愿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
牧琳爱的一生,深深影响了无数人。她的善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地传为美谈。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了她的事迹,无数人为之动容。在她的家乡刘庙村,人们为她立起了雕塑,永远纪念这位来自远方的朋友。
回顾牧琳爱的一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她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兑现了一个13岁少女的诺言。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没有国界,真情可以跨越时空。牧琳爱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大爱无私。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可敬的老人,铭记她的无私奉献,铭记她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愿牧琳爱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面对面]牧琳爱.选择中国》——CCTV.com 2007年09月09日
《牧琳爱老人的一生:13岁起便立志回到中国》——山东商报2013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