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她:如何看待35岁以上男性找工作难的现象?
董明珠答:找不到工作,你可以去创业呀!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下面的大臣向他报告:老百姓连粥都喝不起了!
晋惠帝一脸茫然地反问:喝不起粥,为什么不吃肉呢?
作为一国之君,晋惠帝长于深宫之中,身边围着一群奸猾小人,不了解社会情况很正常。
但作为著名企业家,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精明强干的董明珠为何也会说出如此“高论”?
个人推测,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她与社会脱节了;二是屁股决定脑袋。
先聊第一种可能。
再过两个月,董明珠就整整70岁了。
无论按照全世界哪国标准,她都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可她仍然干劲十足,在管理企业之余,还能腾出时间出席各种社会活动。照这个精神头,至少能干到80岁。
但问题是:人老了,思想就会僵化,容易和社会脱节。思考问题完全是从个人经验出发,不能应对现实的变化了。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叫“路径依赖”,放到个人身上叫“经验主义”。
我们来看看董明珠的经验。
1990年,她决定辞职南下闯荡时,刚好36岁,与如今不好找工作的35岁“老人”处境相似。
36岁之前,董明珠在南京的一家研究所当行政,工作不忙、工资不高,却捧着铁饭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不是家庭遭遇变故,家用不足,她也不会放弃铁饭碗。
36岁到广东后,董明珠从基层的销售做起,埋头苦干,升任区域负责人,再到总部的总经理、董事长,职场生涯非常顺利。
所以,在她的认知或经验中,当生活工作遭遇挫折时,你就该豁出去闯一闯,树挪死、人挪活嘛!
不过,结合当时和现在的大背景再一分析,结论会大不一样。
1990年,各行各业发展得不成熟,行业没巨头,遍地是机会。王健林说创业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表现出在当时,只要胆大、心细、肯干,创业成功的概率很大。即使不能名动全国,富甲一方还是不难的。
我们经常说:以前的企业家吃了时代红利。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如今,各行各业高度发达,遍地巨头。空调有格力、美的;互联网有腾讯、阿里;手机有小米、苹果……巨头多到数不过来,他们主导着各自的行业方向,没有给创业者留下空间。
当然,董明珠可以说:传统行业没机会了,为什么不去新兴行业呢?
诚然,新行业没有巨头,但对99%的创业者来说,新兴行业有两个越不过去的坎儿。
一是其他行业的巨头跨界竞争;二是新兴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AI、石墨烯、清洁能源……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范围。
懂都不懂何谈创业?现在不是90年代推销空调,上嘴唇碰下嘴唇,多跑几家总有客户买单。
所以说,董明珠90年代起家的经验与当代社会现实是脱节的。
再聊第二种可能:屁股决定脑袋——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觉得个别管理者水平极低,说话都说不利索,怎么还能做官?比如,答非所问的马科长,跟复读机一样,在镜头前丑态百出。
其实,他们绝对不是低能,而是屁股下的那把椅子,决定了他只能这么说。
董明珠也一样,坐在格力董事长的位置上,决定了她只能劝大龄员工创业。
不然,如果学东哥,动不动就把员工当兄弟,口口声声“绝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面子是有了,可等到真要裁员的那天会搞得很被动。
董明珠的这招叫“把丑话说前面”,把最坏的可能性先说出去。以后真要裁员了,那也是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创业型人才。
我甚至怀疑,董明珠是故意这么说的,为不久后格力正式的裁员吹风。
当然,我希望以上的怀疑,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后,我还是希望董总的屁股能多坐在普通人的一边,多为普通打工者发发声。
创业对普通人来说,风险太大了。失败了,可能连房子都没了。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可都扛在35岁人的肩头!他们创业失败了,毁掉的是5个人的生活。
绝大部分打工人要的也并不多,只是每月七八千稳定的收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家里人健健康康,小孩幸福成长,每年能出去旅游一两次,看看世界就够了。
这些也曾是董明珠追求的生活,现在做大了、发财了,有能力了,也该说一些真心话了。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