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歼16的大批量装备,昔日在海军航空兵挑大梁的歼轰7面临退居二线乃至退役的处境,它的动力涡扇9“秦岭”发动机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但对“秦岭”的仿制改进历经28年,距离2003年它全面实现国产化才过了17年,不禁令人惋惜。
歼轰7面临逐步退出一线的命运
歼轰7的设计太过保守,作为一种研发于七十年代的战斗机,没有采用当时已经很普遍的静不安定设计,而且复合后掠翼和低翼载设计也让歼轰7在空战与对地攻击的定位上模糊不清,这导致它空战能力不及枭龙,低空性能又不及苏25。最终导致它空有与M53P2水平相当的发动机,却没有幻影2000那样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歼轰7采用了静不安定设计,会不会大幅延长它在一线的生命周期,成为中国的幻影4000呢?
歼轰7的设计过于保守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我国面临的周边形势远非法国能比,它仍会被歼16取代。
涡扇9仿制于英国的斯贝MK202发动机,后者是最早根据三元流动理论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在70年代是非常先进的,连美国都购买了它的生产许可证。
在斯贝MK202国产化的过程中,我国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量应用新技术。涡扇9在总压比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去掉一级风扇和两级高压压气机,在不降低涡轮前温度的情况下,将环管形燃烧室改为带气动雾化喷嘴的环形燃烧室,还采用了重量更轻的镁合金机匣,这一系列措施让涡扇9的推重比由5.05大幅提高到6.5,加力推力由91.1千牛提升至98千牛,达到了M53P2的水平。
涡扇9使我国航发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涡扇9的最大军用推力耗油仅0.684公斤/公斤力·小时,远低于涡喷13发动机的0.96公斤/公斤力·小时,使歼轰7有了3650公里的转场航程和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彻底扭转了我国战机在南海争议地区滞空时间过短的被动局面。
通过涡扇9,我国掌握了真空热处理、无余量精铸等先进工艺,机械加工精度提高了10倍以上,航空发动机关键核心器件的制造水平有了极大提升。
但毕竟涡扇9与TF30、M53一样,都属第一代涡扇发动机,早已经落后于时代。而且一味的仿制,我国航发设计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反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设计比制造更具决定意义,没有优秀的设计,再高超的制造水平也发挥不出来。
仿制只能是权宜之计,一味仿制没有出路
俄罗斯和日本在航发领域的表现就从正反两面说明了这个道理,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工艺远不及日本,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及我国,但它却有极高的发动机设计水平,因此,虽然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寿命一直让人诟病,却形成了一个仅次于美国的庞大家族。日本正相反,得益于在机床和精密机械制造方面的造诣,它的发动机制造水平很高,但设计能力却非常低下,如此一来,就出现了XF5这样用精密部件和先进材料堆出来的“落后”发动机。
因此,对涡扇9的离去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因为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更先进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上,任何进步都是以淘汰落后事物为代价的。
目前是不可能退役歼轰七的,高低搭配,历来都是大国的做法,不可能全是重型三代机的,飞豹用于对海攻击还是可以的。
晕,歼轰七恰恰很好完成作战使命!你说飞豹没有电传?但是飞豹就是战斗轰炸机,并不太需要电传系统,国际上与飞豹作战任务最相似的是狂风战斗轰炸机,也没用电传,而且飞豹是海航定制版,当初空军海航联合研制,因为空军需要类似苏24并列双座,而海航要求串列双座,结果空军怒而退出,飞豹主要任务是反舰,够用了,至于对比苏25,有点扯淡,苏25是强击机
只能说沈飞干的漂亮 就为了个尖8上的垃圾的涡喷发动机挤死了N个窝扇发动机项目
飞豹带两枚反舰导弹两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还有1650公里的作战半径,歼十六不一定能做到。
改成靶机或者无人机,乃至自杀战斗机都可以
飞豹的事故率太高了,中国的寡妇制造者
可以设计装备大型无人机使用。
涡扇九还一直在改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