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频繁,传祺担纲,广汽谋划大反攻?

合车社 2024-10-09 21:02:18

最近,广汽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两件事甚至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先是请来了全球汽车设计领域领军人物之一的Benoit Jacob(叶禀焕),然后是官宣了广汽传祺与华为的合作,并且亮相双方合作的全新概念车“1Concept”。

这些动作再叠加最近传言广汽集团要与广汽研究院合署办公,多种迹象表明,广汽正在酝酿大反攻,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入,摆脱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销量下滑导致的困局。

对于此事,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广汽的大冒险

首先说请来叶禀焕(Benoit Jacob),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叶禀焕成名极早,他2001年就加入了大众,参与了帕萨特、奥迪R8、兰博基尼等车型的设计,随后入职宝马,成为最负盛名的设计师之一。

他不仅是宝马i系列车型的设计负责人,还亲自主导了宝马i3和i8的设计工作,属于行业内绝对的资深大佬。

之后叶禀焕加入拜腾,作为联合创始人兼设计高级副总裁。五年后他又进入了蔚来,全面负责蔚来品牌的产品设计、战略规划以及品牌定位。从这两个品牌的表现不难看出,老爷子的设计理念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

这样的人,单纯靠钱是无法打动的。何况以广汽作为国企,注定无法给出超过新势力的待遇,能给到最多的,估计只有诚意了。

对于加盟广汽的原因,叶禀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相比于在新势力,他可以把10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设计上,其余的沟通、协调,或是设计体系“基建”,广汽都能很好地配合完成。

这也意味着为了争取这位大佬加盟,广汽给予了非常多的“特权”。这既属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在国企体系里就是这样,任何大刀阔斧的变革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有成绩是皆大欢喜,那成绩不达预期呢?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了,因此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不冒险”。

包括再度“重用华为”也是一样,众所周知之前由于华为过于强势,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并不顺利,曾经定于2023年量产的广汽埃安AH8项目,最终搁浅。如今两者再度合作,同样需要勇气,毕竟当时的项目终止也不是一个人的决策。如今再度牵手,自然也是阻力重重。

但不管怎么说,广汽依然这样做了,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之下,这家老牌国企依然不乏突破和创新的勇气。事实上,无论是当年牵手本田开创合资标杆,还是打造传祺首开自主品牌高端之路,又或者是创立新能源车企-埃安,广汽战略上的创新与突破力都是行业顶流的存在。

(2)拒绝跟风,广汽主动架到火上

跟一位国企工作的工程师朋友聊到这件事,他表示广汽的做法非常“不国企”,可以说主动把自己架到了火上。

这位朋友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说自己之前在某车企研究院工作,因为业务的原因,需要将研究院的一台车“划转”到另一家子公司。

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让双方都犯了难。子公司愿意花钱,反正也是国企嘛,不差钱。但研究院却无法“接收”,因为两者的法人是一致的,产生的费用无法消化。“赠送”给对方也不行,因为涉及资产流失。最后一群人商量半天,走了个“零元购买”的合同,这样既不是“赠送”,也不产生费用,然后还“合规”。

这么一件小事都这么纠结,广汽请到叶禀焕的风险就更不言而喻了。先不说叶禀焕之前做的都是豪华车的设计,作为法国人,他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要与众不同,并且非常提倡冒险。想想之前的宝马i3、i8,还有蔚来别具一格的设计语言,就知道广汽要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这位老外的到来,极可能彻底改变广汽系车型的气质。

再说与华为的合作,华为与车企已经有了三种合作模式,即供应商模式、Hi模式、智选模式。这三种模式不说多成功,至少证明是可行的。

虽然我们之前也有提到,对于智能汽车来说,供应商模式太鸡肋,华为面对英伟达、高通这样的巨头也不占优;Hi模式成本太高,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下,车企的风险极大;智选模式车企的话语权太小,品牌被华为牢牢掌控。

不管怎么说,华为就是这么做的,其他车企也是这么参与的,广汽“跟风”有什么不对吗?但从我们得到的消息来看,广汽与华为的这次合作不同于以往各模式,相当于介乎于智选和Hi模式之间的一种合作方式,除了采用华为智驾和智能座舱外,两者还会共同设计,共同进行产品定义。

在几乎所有的国企都选择“按部就班”的时候,广汽偏偏选择了做那只“出头鸟”。几顾茅庐请来原本不打算再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叶禀焕,与强势的华为几番博弈,最终敲定了创新的合作方式。

这些重磅合作敲定的背后,是整个体系要极为高效地运转,同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随时有崩溃的风险。

(3)可爱的“显眼包”

过去这些年,广汽高层频频为行业出声,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时候甚至被人当成“显眼包”。它原本可以不这样的,但大概是因为处于珠三角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家国企显得与众不同。

前阵子广汽老总曾庆洪跳出来“反卷”,说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亏损严重,连广汽都裁了不少员工。还建议“油电同权”,现在电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了,可以考虑适当调整政策了。然后被群嘲,说广汽就会“闭关锁国”,不愿拥抱变化。

实际情况是,广汽2017年就有自己的纯电平台了,有自己的电池厂,自主研发的电驱平台效率行业领先,旗下的广汽埃安销量也一直位于新势力TOP 3。广汽确实没那么好,但真比经营状况,国内还真没几家车企比得过。

包括之前广汽说“华为贵”,也被很多人揪着抨击。难道华为贵不是事实吗?在2021年那个时间节点,有几家主流车企愿意与华为合作?广汽难道不是一边说着华为贵,一边还是最早牵手华为的企业之一吗?

广汽确实说了很多大实话,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推动行业前行。它当然可以像更多的国企一样“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反正是国家的嘛,难道会影响这些老总的待遇不成?但广汽还是选择站出来。

包括很多年前,广汽被“卡脖子”。在旗舰车型传祺GS8大卖之际,外资变速箱供应商突然断供,让这款被誉为“国产之光”的车型遭遇了非常大的挫折。这一点经常被人嘲笑,说广汽连合作伙伴都搞不定,帮人赚了那么多钱,最后被“捅刀”,也算是国产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了。

但话说回来,作为最早带着自主品牌突破20万级别天花板的企业,广汽真的应该被嘲笑吗?那个时候换了任何一家企业来做这件事,结果会有多大区别?至少广汽敢做,而且实打实让那些巨头们感觉到了压力。并且经历了这件事后,包括广汽在内的头部自主品牌都开始更加注重研发,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个人觉得这件事不是“耻辱”,而是“光荣”,是国产车辉煌的起始点。广汽确实是“显眼包”,却是个可爱的“显眼包”。

写在最后

也许有人要说,社长是广东人,所以对广汽有“滤镜”,还真不是这样。相比于付出,广汽所得到的美誉度太低了。

很多人嘲笑广汽转型不够丝滑,被近乎“同城”的比亚迪远远甩开了,这个确实是事实。但最近几年,哪家车企没被比亚迪甩开?广汽是不是自主板块做得最好的国企之一?是不是单埃安一个品牌去年就卖了48万辆?是不是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已经自主实现高速、城区无图NDA?

相比于“什么都不做”,静等着被捶打的那些国企,广汽确实太“跳”了一些,以至于风评似乎不怎么好。但正是这种‌敢为人先同时又开放兼容的精神,才让广汽能够不断前进。给比亚迪叫好没有问题,请给广汽也点上一个赞。

1 阅读:75
评论列表
  • 2024-10-12 08:37

    真正用心造车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