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资入股央企巨头子公司

青记爱观察 2024-08-22 08:08:54

青岛与中石化合作再升级。

8月11日,青岛能源集团与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公司(简称“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增资签约仪式举行,青岛能源集团将合资入股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共同经营发展、集约高效地提升青岛市液化天然气接转存储和调配保供能力。

这是继2022年青岛市与中国石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青岛与中石化合作的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投运之后,青岛与中石化合作的再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此前已经引入青岛港投资,目前公司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9%,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

作为青岛唯一的市属能源企业,青岛能源集团承担着青岛市主城区85%以上供热业务和主城区以外区域一半以上的供热业务,供热面积达1.43亿平方米,在青岛民生保障、能源供给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从增资协议看,青岛能源集团将取得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董家口LNG接收站220万吨LNG接卸能力和1.4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自主采购能力将达到约30.8亿立方米。同时,此次增资将助力董家口LNG接收站项目、青岛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机发电项目实现协同一体发展,为城市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据青岛日报此前报道,董家口LNG接收站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来自埃克森美孚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发并液化的天然气和来自澳大利亚APLNG项目。

由此,青岛国资再入股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强化LNG自主采购能力,或将成为青岛加深石油领域开放合作的新契机。

而在山东全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背景下,青岛与中石化围绕LNG等清洁能源在民生领域的合作再深化,将进一步优化全省能源供给结构,助推全省能源高质量转型。

随着央地合作提速,青岛依托与中石化的合作基础以及港口运输等优势,正持续吸引中石化投资,在做强石化产业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参与到全球石油产业链构建中。

1

具体来看中国石化近年来在青岛的布局,主要围绕三大领域展开。

一是围绕董家口LNG接收站,深化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作为中国石化首座LNG接收站,位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LNG接收站是山东省目前唯一在用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连续三年保供体量位列全国前三的华北地区主力接收站。

除了青岛能源集团此番增资中石化青岛天然气公司,2023年11月,青岛市与中石化合作的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已实现通气运行。

据了解,该管线是董家口LNG气源输青大通道的关键一环,具有36亿立方米/年的输气能力,其投运可满足沿途上合示范区、高新区以及城区大型燃气发电项目、“煤改气”工程的用气需求,并可满足青岛未来20年发展用气需求,助力青岛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推动研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板块在青布局,落地相关央企子公司。

比如,2022年2月,中国石化集团与青岛市签署关于加快推进青岛石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深化企地合作。

在央企子公司方面,2021年落户青岛的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是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测井、录井、定向井业务,已发布了偶极声波远探测和随钻方位电阻率边界探测等技术成果,促进石油工业进步。

同样在2021年与崂山区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的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系统构建10大传统优势领域(危化品与工艺本安化等)和6大战略新兴领域(气相燃爆风险管控等)技术为核心的10+6学科布局,面向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培育新的HSE科技支撑力量。

三是依托青岛临海港口优势,加速炼化产业深度布局。

自去年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异地搬迁正在提速。

而据此前报道,中国石化集团已与青岛市政府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合力推进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异地搬迁。

从选址来看,青岛石化最有可能搬迁至位于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化工园区。该片区石化产业集群效应突出,临近的董家口港区,是世界级深水良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主要承载区,集疏运能力强。

由此,在异地搬迁后,青岛石化产能将得到提升;依托港口优势,青岛石化进出口将更加便利,将更深层次参与到全球石化产业链。

2

当前的国际局势下,能源行业压舱石地位愈发显现。在此背景下,青岛以及山东都在拓展石化全球产业链合作,稳定能源供应。

一个具体的体现是,青岛、山东与中东地区合作愈发密切。

比如山东,正持续加大与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合作。

2022年12月、2023年10月,沙特阿美接连与山东能源集团以及南山集团、山东裕龙石化等签署合作协议。

其中,根据2023年10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沙特阿美拟战略入股裕龙石化,收购裕龙石化10%战略股权。

再到今年5月17日,山东环亚国际能源集散中心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亚洲区正式签署《合作框架意向协议》。

根据协议,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亚洲区将投资70亿美元,以加强双方在液化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方面的开发与合作。该笔投资将用于山东省烟台市的液化天然气终端及山东省燃气管网项目,以及合资在石油生产国建立提炼油气设施等。同时,双方还计划在产油国合资建立提炼油气设施,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能源产业链。

青岛同样在拓展与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的合作。

8月12日,由青岛建造的我国重量最大的国际海洋油气平台——马赞油气集输平台完工交付。该平台将安装在沙特阿拉伯海域,用于马赞油田增产开发。

据介绍,该平台主要负责将开采出的海洋油气汇集并输送到陆地进行处理,由大型管汇、管道清理、化学处理、操作控制等复杂系统组成,每年可以汇集输送原油2400万吨、伴生气74亿立方米,油气输送能力位居全球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雄厚的海工装备制造实力,青岛近年来发力油气开采运输装备制造,为全球石油公司建造交付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LNG工厂等多个“大国重器”。

比如,为壳牌石油公司建造企鹅FPSO,是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FPSO,以及全球首例极地液化天然气工厂亚马尔LNG、35万吨级超大型FPSO巴西P67/P70项目、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液化天然气工厂加拿大LNG等多个大型国际能源装备工程项目。

3

客观来说,无论是石化产业的进出口贸易,还是石化产能规模,青岛与宁波等石化产业强市相比,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依托宁波港优越的港口条件和集疏运能力,宁波这几年落地了中石化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石化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项目以及镇海炼化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聚项目等重大项目,带动宁波石化产业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接下来,青岛石化产业要想实现更大的突破,很重要一点是进一步放大港口优势、拓宽石化全球贸易合作。

当前,青岛正在持续发力原油仓储、原油码头等项目建设,补足港口基础设施短板——

2023年6月2日,青岛港董家口振华原油库投产,新增库容80万立方;

紧接着,8月23日,青岛港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库(三期)投产,标志着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共计5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投产;

12月12日,董家口齐鲁富海原油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较原计划提前半年,项目设计库容60万立方,投产运营后年周转量将达850万吨;

今年1月,董家口LNG接收站2号泊位投用,标志着董家口“双泊位”LNG码头投用,青岛港口LNG码头年接转能力增至1100万吨以上(相当于165亿方天然气);

2月21日,董家口港区12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开工,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其原油运输能力……

此外,在石化进出口的跨境供应链服务方面,青岛正依托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平台,在跨境结算等高端金融服务方面创新服务。

比如,青岛港国际油港有限公司与某香港贸易公司近日在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了20万立方米原油罐容交易,并通过相关跨境资金支付体系完成结算,这也是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地的首笔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业务。

据了解,作为青岛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上线多种原油罐容交易产品,平台累计实现原油罐容交易额8.52亿元、交易量3077万立方米,入驻产业客户360余家,吸引8家港外库区入驻。

在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力清洁能源等新能源的研发应用,是青岛石化产业另一发力点。

以烟台为例,围绕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应用,烟台在核能领域不断探索突破,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建成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示范项目、投运了全国第一个商业化核能供热示范项目、形成了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

这其中,大国重器“暖核一号”在烟台投运,开创了国内核能供暖先河,让海阳市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随着核能蓬勃发展,2021年12月,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迁址烟台,成为落户烟台的首个央企总部项目。

青岛也需要在能源化工领域加紧与央企巨头的合作。

1 阅读: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