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进入综合实力30强的城市在一定的区域内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往往都是人口流入的城市,当然也有部分例外,比如说重庆。在2024年12月上海智库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那么综合实力30强城市也就出炉了。
从整体来看,这30座城市绝大部分都是省会、副省级、直辖市,作为普通地级市能够入围很少,仅有东莞、佛山、苏州、无锡、中山、常州共6城,可以看出全部都在江苏和广东两大经济强省,各占3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还是非常明显的南城北路的格局,北方入围的城市仅9个,而南方则占据了21个。
武汉领先成都在经济总量方面,武汉是虽说在疫情过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在2023年的GDP总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了20011.65亿元,但与成都还有一些差距,同年,成都市已经到达22074.72亿元,包括在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等方面也都不如成都。
那么武汉为何可以领先成都呢?首先还是经济领域的人均方面,不管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是武汉领先。而在教育领域,武汉的领先优势就比较明显,毕竟是我国第四大高校城,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南京。
青岛第18近年来,青岛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全力推动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产业和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经济背后的一大支撑。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青岛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养康养等产业方向,打造“海洋药仓·中国康湾”产业地标。力争到2027年,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在2023年全市的GDP总量达到了15760.34亿元,位居全国第13,为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8,打下了经济基础。
常州第26说到常州就不得不提新能源。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规模已经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占到全省的70%,产业聚集度位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更是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全国第一,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接近全国1/10,所以说常州已经是我国妥妥的新能源之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2023年的GDP总量达到10116.4亿元,位居全国第26。常州市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领域也都不差,弥补了自身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短板,最终,在综合实力上也是位居全国第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