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时,刘秀的大姐湖阳长公主刘黄府上有一名仆人。此人凭借着身后有公主撑腰,行事极为张狂。后来竟然明目张胆地犯下杀人之罪,随后便躲进公主府内,妄图逃脱法律的惩处。
湖阳长公主颇具权势,其公主府可不是能随意进出的地方。即便在当时,那些官员也并无权力入内进行搜查。如此一来,即便众人都清楚要找的那个人就在公主府当中,可面对这种情况,却也只能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然而,没过多久,那时担任洛阳县令的董宣便迅速挺身而出,决意要为此事担起责任。随后,董宣悄悄将这名奴仆的相关情况查了个清楚,了解到他颇为受公主的宠溺。每逢公主外出之际,他是必定会紧紧跟随在公主身旁的。
在公主看来,董宣的那番举动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极大冒犯。就在董宣杀了人之后,公主径直入宫,恳请刘秀对董宣予以处置。刘秀呢,一听自己姐姐的哭诉,顿时火冒三丈,立刻派人将董宣抓了起来,并且还扬言道要直接用杖刑将其处死。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董宣被抓起来之后,在面对皇帝时,仍旧坚决不肯承认错误。并且,董宣还在刘秀跟前放出狠话,声称根本用不着刘秀动手打死自己,他自己便能够自行了断!
董宣态度如此强硬,刘秀至此也已然明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心里明白在这件事上道理并不站在自己姐姐那一方。这般情形下,刘秀便缓和了态度,只要求董宣给公主赔个不是,磕个头认个罪,便打算将此事就此揭过了。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刘秀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董宣仍旧不予认同。哪怕刘秀亲自差人,使劲摁着董宣的脖子,强令他给公主赔罪,董宣依旧倔强地不肯低头屈服。
在目睹了那一幕场景后,刘秀唯有无奈地苦笑一下,继而向自己的姐姐致以歉意,就此打消了处置董宣的念头。不仅如此,鉴于董宣始终态度强硬、不肯屈服低头的表现,刘秀后来还特意赐予了董宣一个“强项令”的称号呢。
这件事过后,董宣的大名在整个洛阳城无人不晓。打这以后,董宣继续惩治那些豪强势力,可再也没人敢跟他作对了。想想看,刘秀的亲姐姐他都不买账,其他人又能怎样呢?从这开始,因着董宣带来的威慑力,洛阳的豪强高官们也只能收敛起来,不敢再肆意妄为啦。
东汉初期,有一位极为出名的好官,那便是董宣。他刚正不阿,曾为了正义毅然与公主相对抗,其事迹历经千百年,始终被后世传颂不已。那么在历史记载中,董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并且在得罪公主之后,董宣最终又迎来了怎样的结局呢?
我们其实可以从董宣这个人入手来讲这个故事。
史书当中并未明确记载董宣具体的出生时间。不过,经后世史学家仔细考证后推断,董宣应当是出生于汉成帝在位的那个时期。如此一来,董宣在其青年阶段,便亲身经历了王莽篡位这件大事,而且也见证了随后出现的天下大乱的局面。
就年龄层面而言,董宣和刘秀相比,董宣差不多要比刘秀大上近乎一代人的岁数。
西汉末年与新朝时期,所处时代较为特殊,董宣在这期间没什么建树,甚至大概率未曾入仕为官。一直等到东汉开国,彼时董宣已然四五十岁了,他这才受到征召,得以入朝担任官职。
董宣入仕后,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良心。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极为清廉,行事更是秉持公道。凭借着这些优秀品质,董宣在仕途上不断发展,后来逐步晋升到太守这一职位,并且获任北海国相。
东汉时期存在一个诸侯国叫北海国,此地乃是刘秀赐予他大哥儿子的领地,其范围大致在如今的山东区域。彼时,董宣担任了北海国的国相这一职务,肩负起该郡国全部日常事务的管理职责。就级别而言,一个郡国的国相大体上和太守是相近的。
而在这之后,自董宣担任北海国相一职起,他便陆续被卷入到了好几起在东汉初期极为有名的案子当中。
首起案子乃是公孙旦杀人一案。
事情是这样的,董宣出任北海国相后,为了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只得将当地诸多豪强家族召集起来,安排这些家族的族长或者家族中的带头人,到郡里去担任重要的官职。
这实在是无奈之举。要知道那时天下才刚刚安定下来,并且实行的都是察举制呢。处在这样的历史情形当中,要是不启用那些豪强中的带头人,官府诸多政令压根就没法施行。若随意安排一个没什么背景却颇有才学的人去任职,这类官员到了地方,说的话根本没人肯听呐。
在东汉时期,其他地方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东汉政府所设立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往往也就延伸到县这一层级罢了。再往更基层的地方去看,基本都是依靠各地的豪强家族来自行治理的。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乎董宣的意料。那些豪强家族的族长,在出任官职之后,竟越发张狂起来!他们凭借自身在当地的雄厚势力,如今又手握职权,简直肆意妄为,无所顾忌,什么事情都敢去做。而在这些家族当中,要数当地的公孙家做事最为过分、离谱。
彼时,公孙家的当家人乃是公孙丹。据传,公孙丹那时新修了一处宅子,而后出于一些封建迷信方面的缘由,他竟指使家奴杀害了两人,并将尸体抛入那新建的房子之中,以此来大搞封建迷信活动。
然而,发展到当下这个阶段,这早已不再属于封建迷信范畴的事儿了。分明就是一起重大的人命案件,并且作案者的行径实在是张狂至极,简直让人难以容忍!
在那件事发生没几天后,身为当地负责人的董宣,便着手负责起相关案子来。随后,董宣依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径直下令让人将公孙丹抓捕归案,开启了对这一案件的处理流程。
然而接下来,在公孙丹被抓捕之后,整个事情便开始变得饶有趣味起来了。
在得知公孙丹被抓的消息后,公孙家立马召集了三十余人。这帮人手持刀枪棍棒等各式武器,径直奔向衙门。到了那儿便开始聚众滋事,还大放厥词,扬言道必须让董宣把公孙丹给放出来才行。
董宣目睹那一幕后,可没丝毫纵容之意。当下果断下令,命人将公孙家的三十多号人全部捉拿归案。随后,依据彼时的相关律法,董宣先是将公孙丹斩杀,紧接着,又把这三十多人一一依法进行了处置,毫不留情。
这三十多人一经被处置,公孙家瞬间就炸开了锅。他们迅速闹腾起来,不断地给官府施加压力,指责董宣滥杀无辜,强烈要求官府对董宣进行处置。而当地诸多地方官员在此时也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觉得董宣做得没错,可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董宣这样做是在激化矛盾。
董宣所任官职颇高,唯有京城方面有权对其进行审讯,于是在此之后,董宣便被带往京城接受相应审问。至于此事最终的决定权,那理所当然是在身为皇帝的刘秀手中了。
刘秀面对摆在眼前的这个案子时,着实头疼不已。因为要是选择对董宣进行处置的话,山东那边的豪强家族极有可能会因此造反。可要是真处置了董宣,东汉的法律便会沦为一纸空文,往后那些豪强势必会越发地无法无天了。
并且,刘秀心里十分明白,像董宣这样的人,自己是非保不可的。要是保不住董宣,往后就不会再有人愿意为朝廷效力办事了,也不会有人胆敢去和那些豪强势力相对抗了。
于是在此之后,刘秀便有意拖延起这个案子来。他一面去安抚山东地区的那些豪强,一面又把董宣关进了大牢,却并不做进一步的处置。在这一过程当中,刘秀曾多次对董宣进行暗示,盼着董宣能服个软,如此便可放他出去。可最终呢,董宣始终挺直腰杆,丝毫不肯低头屈服。
不仅如此,董宣竟然把全部责任都一力承担下来。之前去抓捕公孙家的那些差役以及相关负责人,此刻都已被暂时羁押。然而董宣明确表示,他们的一切行动皆是依照自己的吩咐行事,所有事情和他们毫无瓜葛。董宣甚至还主动上书,恳请处死自己,同时饶恕其他涉事差役。
这可真是条响当当的汉子!如此有气魄,有担当,行事果敢,毫不含糊,面对困难也好,挑战也罢,都能挺起胸膛去应对,这等人物,可不就是大家心目中标准的真汉子形象嘛,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当刘秀知晓董宣在狱中的种种表现后,内心对其越发钦佩起来。随着时间推移,待那阵风头渐渐过去,刘秀便不再追究董宣,也未对他作任何处置。不仅如此呢,刘秀先是改任董宣为怀县县令,之后又擢升其担任洛阳县令一职。
显而易见,刘秀对董宣极为看好。董宣从郡国国相的职位,转而担任一个县的县令,乍一看似乎是遭到了贬谪。然而实际上,在这一职务变动的背后,恰恰是刘秀刻意为之,其目的就是要保全董宣啊。
顺便提一下,此前董宣下达命令后,那位去抓捕公孙家的官员,后来得到了提拔,最终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在东汉初期阶段,司隶校尉可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官职。此官职虽说地位比九卿稍低一些,可它却能够直接对京城周边的所有官员进行弹劾呢。
由此结果不难发觉,刘秀心里对情况是明晰的,也明白该如何用人。那些正直且无私的官员,他们为了平民百姓,为了维护法律,敢和豪强家族去硬碰硬,哪怕不顾及自身性命,而刘秀对于这样的官员,是乐意予以提拔的。
再说董宣那一方,在其之后被调任担任洛阳县令之时,他依旧维持着原来的行事风格,没有做出任何改变,始终坚守着自身一贯的作风,丝毫不为外界因素所影响而有所转变。
于是在那之后,便有了董宣抓捕公主家奴这件事发生了。事情的经过就是如此,董宣不畏权势,毅然决然地对公主家犯事的家奴采取了抓捕行动,由此也就引出了这么一段在当时颇为轰动的故事。
待这个案子呈至刘秀跟前时,刘秀着实比上次更为头疼啦!要知道,先前公孙家所给予他的压力,仅仅关乎政治层面的抉择罢了。出于维持国家安稳的考量,刘秀唯有选择退让。然而此次呢,刘秀所要应对的,在很大程度上实则是来自亲情方面的诸多考量。
湖阳长公主的身份着实极为特殊,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毕竟她所拥有的地位以及背后所牵扯到的诸多因素等,都使得其身份与常人相比显得格外不同,在众多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所以才说其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呢。
在此,我们有必要简单讲讲刘秀他们家的亲属关系。彼时,刘秀的父母共育有三子三女。在这六个孩子当中,刘秀按排行来说应当是老五,在他之下也就只有一个妹妹了,年龄比他更小些。
后来,刘秀的父亲去世得挺早,这样一来,刘秀便是在母亲还有哥哥姐姐的照料下慢慢长大成人的。可等刘秀长大之后,时间没过多久呢,他的大哥居然就开始举事造反了。
在刘家兄弟举兵起事之前,刘秀的母亲便已然离世了。而后在对抗王莽的漫长过程里,刘秀的二哥与二姐皆不幸战死沙场。至于他的大哥,最终竟是被更始帝刘玄给杀害了。
随后,差不多就在刘秀正式称帝的同一年里,他仅有的小妹也离世而去了。
因此,在东汉彻底实现天下一统之后,倘若不算儿子与媳妇的话,湖阳长公主已然成了刘秀仅存的亲人啦!到了这般时候,只要这位姐姐不妄图谋反,刘秀简直恨不得把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全都给予自己这位大姐。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在董宣到来之后,竟然把那位大姐身旁的一个家奴给杀掉了。
对于刘秀而言,内心其实是更倾向于支持董宣这边的。毕竟就事论事,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湖阳长公主理亏。所以在这个时候,刘秀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只想着从中调和一下,让董宣给姐姐赔个不是,同时也劝劝姐姐,好让这件事能尽快过去。
然而恰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湖阳公主与董宣两人各自所持的态度,着实是让刘秀头疼不已,完全陷入到了极为头疼的境地当中。
董宣那头就不必多讲了,即便刘秀屡次给他暗示,可董宣就是坚决不肯认错。再说湖阳公主这边呢,之后她也寻到了刘秀。仅仅说了一句话,便将刘秀那些用来劝说的话语,全部都给顶了回去,让刘秀也没了辙。
想当年你身为普通百姓之时,竟敢把犯了死罪的人藏匿于家中,即便如此,官府都没胆量上门去抓人呐。可现如今你都当上皇帝啦,怎么反倒连区区一个县令都管控不了了呢?
刘秀被这句话一下子怼得哑口无言,毕竟所提及的这件事千真万确,根本无从反驳。
此后,刘秀也唯有无奈地苦笑一番,接着便继续去劝说自家姐姐。好在最终湖阳公主不再坚持,松了口不再追究此事了。而刘秀呢,又对董宣予以奖赏,给了他三十万钱,还赐下“强项令”的称号,如此一来,这件事也就彻底画上了句号。
从那以后,洛阳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们,眼见着湖阳公主在董宣那儿都碰了钉子、吃了苦头,他们心里便有了忌惮,再也不敢随意惹是生非、挑起事端了。
董宣在洛阳县令任上历经五年,最后以七十四岁的高龄安然离世。他故去后,刘秀特地为其操办了一场极为体面的葬礼,还对他儿子予以提拔。再后来,他儿子一路仕途顺遂,官至齐国国相,这般境遇,也着实是沾了董宣这位父亲的不少光。
身为一名官员,董宣全然不惧强权势力。在面对法律与正义的抉择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公主相抗衡。要知道,在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做出这般举动着实是令人觉得极为不可思议之事。
然而,恰恰是由于董宣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着自身的原则,东汉时期的法律才得以切实地被执行到底。从那时候起,那些平日里仗势欺人、肆意妄为的豪强以及贵族们,才终于不敢再像以往那般毫无顾忌、胡作非为了。
后世之人自然铭记了董宣那种刚正不阿的精神,且对其广为传颂开来。董宣身上所展现出的这般刚正不阿,历经岁月流转,始终被后人记在心中,不断口口相传,其精神之光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不曾黯淡。